古汉语词义答问在线阅读
会员

古汉语词义答问

陆宗达 王宁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语言文字8.1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18 11:18:04 最新章节:索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综合运用训诂方法所作的字词考证集。书中围绕着沟通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系联同源词、辨析同义词差别、解决文献训诂假借这四项工作,收录了若干篇单篇考证,考证了《左传》、《诗经》、《史记》等文献中的具体字词问题,以详实准确的词义考证,说明了查求本源、系词联义、较同辨异、寻形分字这些工作,在古汉语词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训诂方法的综合运用提供了具体的实例。
上架时间:2018-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陆宗达 王宁
主页
  • 会员
    《训诂方法论》是一部从科学方法的角度,总结传统训诂学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原则的学术专著。本书介绍了训诂学的历史发展,指出了训诂方法的科学化在当代的作用,并就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这三种主要的训诂方法的基本原理、要点进行阐发。作者清晰明确地总结了基本的训诂方法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以生动具体的实例,对运用这些训诂方法,在解决实际训诂问题中的作用进行说明。该书在当代训诂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宗达 王宁社科总论10.3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著作对国语语音、民国韵书和现代白话新诗音韵之间的互动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以国语语音的统一这个国语统一运动中的“硬壳果”为切入点,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言学史观点,结合汉语诗律学理论,从现代白话新诗的语音特点出发,审音和考古并重,语音研究和韵书篆制结合,史料分析与个案考察互证,深入地分析国语语音标准的确立和民国韵书、现代白话新诗音韵方面的互补共生关系,探讨国语语音对白话新诗摆脱传统旧诗音韵的羁
    张建民社科25.1万字
  • 会员
    大量现代汉语虚词入诗是中国诗歌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带来了新诗形式的变化,打破了传统诗歌外在固有的格律,促进了文言合一的自由体诗体建构和新诗现代诗意的有效生成,对推动中国新诗的传播与接受具有重要意义。该著以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和冯至《十四行集》等为例,具体阐释了中国新诗史上经典诗人诗作中现代汉语虚词的使用现象与特征,考察了新诗史上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大量虚词入诗的历史语境,阐
    钱韧韧社科20.1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汉学论坛”收录汪春泓《从“之藩(国)”纷争看西晋诸侯势力之博弈及消亡》,“文献天地”涉及贺兰山出土西夏文《仁王般若经》注疏写本残片、《元朝秘史》、《诗次故》、《吕钦差照会信件》等新出或新整理文献,“汉学人物”论及李俨、白乐日、高克毅等人生平及学术贡献,另有“艺术史苑”“研究综览”及“马可·波罗研究”三部分。
    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编社科0字
  • 会员
    本书为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和研读大量一手日文资料,对茅盾小说在日本译介与研究的历史展开了详细地考证、辨析与梳理,借助日本之“他山之石”阐释了茅盾小说在域外文化语境下所释放出的独特文学价值及文化意蕴,最终整合完成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日本茅盾小说译介与研究史论稿。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读者了解茅盾小说在日本的传播情况提供了迄今最全面、最直观的史料参考。
    连正社科18.5万字
  • 会员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本刊发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各二级学科包括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还设有学术名家、京津冀文学研究等栏目。其办刊宗旨是:荟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怀,鼓励开放创新。本刊已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崔志远 吴继章主编社科31.8万字
  • 会员
    在民国初期,五四文学的文化政治逻辑已然在观念层面建立。青年胡适在留美期间,白话文思想得以实质性突破。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文学革命”的理论倡导与反响,显示其普遍的社会动员能力。五四白话文开辟了中国语言文字现代转型的整体性道路,产生了系列创制,也夹杂改用拼音文字、世界语的繁复声音。五四白话文构筑了五四新文学语言的底线与平台。周氏兄弟的文学语言践行,以思想文化的内核奠基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胡适、郭沫
    邓伟社科25万字
  • 会员
    本书讨论语言测试应该遵守的计量学原则,揭示语言测试中的计量问题,提出相应的计量学建议。书中从三个维度探讨语言测试中的计量学课题:测量与测试的基本问题,测量结果的有效使用问题,测量工具(例如试卷等)的编制及质量问题,对语言测试研究者、语言测量工具开发者、语言测试和语言教育方向的博士及硕士生、语言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和管理人员)、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验研究者及硕士或博士生、教育考试工作者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席仲恩社科19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全面收集的唐以前训注“古今字”材料,考察了“古今字”训诂在唐以前的发生、发展情况。全书分为前编、后编两部分。前编绪论介绍本书的选题意义、研究目标,并综述学界有关“古今字”研究的情况;第一章主要论述唐以前“古今字”研究材料的判定;第二章主要展述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时期的“古今字”研究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学者对“古今字”的基本认识;第四章主要论述学者有关“古今字”成因的研究;第五章论述唐
    蒋志远社科17.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明清小说互文现象的发生学依据、明清小说创作中的互文现象(跨文本互文、文本内互文)及其意义生成机制、明清小说文本接受中的互文性意识以及明清小说对现代文化的参与等四个维度对明清小说互文性研究提出体系构想。力图从发生学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小说互文现象发生的原因;从狭义互文性的诗学、修辞学角度对古代小说互文现象展开具体描述,并分析其意义生成机制;从阐释学、接受美学角度破解古代小说互文现象的解读机制,尤其
    王凌社科2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