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制造汉武帝: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资治通鉴》的历史构建("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更新时间:2020-01-09 10:07:11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
书籍简介
本书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发生重大转向的史学定论,提出质疑。从史源学研究和新史学的思路出发,论述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据的史料《汉武故事》等存在严重问题,认为汉武帝晚年并没有司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线转变,指出《通鉴》不能作为研治秦汉史的一般史料使用。本书是一个案式的史学研究,提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史料的准确性是历史著作立论的基础。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15-09-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辛德勇
最新上架
- 会员著名明史学者樊树志教授用五卷两百余万字图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视野和生动鲜活的细节刻画笔法,生动描绘了晚明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呈现晚明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大变局。本套书图文双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写晚明史》首次与读者见面。樊树志先生从嘉靖中期内阁更替落笔,以清初吴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载”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实的史料和历史学家的深厚学养见解,向读者娓娓讲述晚明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历史40万字
- 会员西晋末年,司马懿的子孙为了争夺权力,展开了长达16年的大混战,并引发了神州陆沉的永嘉之乱,古老的中国由此进入了动荡的东晋十六国时代。从开国(317年)到亡国(420年),东晋历时103年,一直在门阀政治的泥淖里挣扎,皇权与门阀的博弈一直没有停止。本书以温情细腻且克制的小说式笔法,以先后控制东晋朝政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几大家族间的“权力的游戏”为线索,将几大家族的盛衰历史29.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对古代与现代有关“听”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阐释。古代部分以文献为基础,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听”的思想和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实听”、“虚听”两个核心概念,论述了中国听觉文化、“听”的哲学、音乐理性等,揭示了中国“听”传统的内涵。现代部分探究了民间的“听”、道人的“听”、专家的“听”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人的听觉文化建设问题,“听”之道的回归问题。中国史16万字
- 会员清季新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州县制度变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涉及的面很宽,其中不仅包括19世纪后半期以来州县制度的嬗变轨迹,还有新制度的建构。长期以来,清季州县制度变革普遍不被看好,常常语焉不详,或认为州县改革只停留在纸面上,继而产生改革只有直隶等少数地方推行的误识。本书作者厚积薄发,广泛搜寻官方报告、地方志、报刊资料、时人记述,对清季州县政治、经济、司法、教育诸层面的改革进行了重新考察,试图从“人中国史34.1万字
- 会员本书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发生重大转向的史学定论,提出质疑。从史源学研究和新史学的思路出发,论述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据的史料《汉武故事》等存在严重问题,认为汉武帝晚年并没有司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线转变,指出《通鉴》不能作为研治秦汉史的一般史料使用。本书是一个案式的史学研究,提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史料的准确性是历史著作立论的基础。中国史6.4万字
- 会员汉唐时代,关中地区作为首都所在地是当时社会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汉唐关中地区自然灾害对国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政府的灾害应对策略更是攸关兴亡。本书以汉唐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政府应对策略为研究对象,从汉唐时期关中自然灾害概况、汉唐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自然灾害与政府应对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汉唐荒政的发展等角度展开论述,不但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汉唐历史具有启发价值,而且对于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具有借中国史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