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更新时间:2019-12-06 22:05:47 最新章节:延伸阅读
书籍简介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应当扮演起什么样的角色、负担起什么样的责任?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如何才能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更有质量地发展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本书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行业格局篇高度关注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和服务实体三大主线。一方面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就金融监管与行业发展再平衡问题、资产管理行业如何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等话题展开了讨论;另一方面聚焦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如何给监管和行业赋能,并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和展望。机构主题篇持续关注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转型之路,尤其是2019年被高度关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邀请了多位一线行业专家进行解读。可以看到,伴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不同类别的资产管理机构产品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但是机构之间的战略选择在逐步多元化和差异化,同一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差异化也日益显著。境外资产管理篇梳理了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兴市场的资产管理行业。境内外资产管理市场的相互影响日益加强,试图从境外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探寻出可以为变革中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所借鉴的经验。
上架时间:2019-11-13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为国家金融与发展试验室相关研讨论坛和重要学术活动的实录,记录了参会专家学者的言论和观点,汇集当下金融领域热点问题和真知灼见,记录实验室成长之路,见证我国金融发展历程,主题为“国际金融相关议题”,包括国际区域公共品供给——一带一路的中国发现(2017年2月23日)、“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支持(2017年5月9日)、固定收益、汇率和大宗商品(2017年3月3日)、美元加息周期与中国利率调整(201管理13.2万字
- 会员CFA协会,固定收益第四版,修订和更新提供权威和更新的讲解如何成功管理固定收益投资组合。包含该领域新鲜的内容。固定收益证券分析介绍了固定收益证券和市场的基本概念,并提供固定收益证券估值和投资组合管理的深入分析。这本书包含了评估的一般框架,旨在为专业人士和新进入该领域的人提供方便。第四版提供了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的分析和介绍,包括负债驱动和基于指数的策略的详细讲解,收益率曲线策略的主要类型,以及实施积极管理57.9万字
- 会员区块链技术赋能金融,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力。本书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基础原理和数字金融的相关理论,详细阐述了区块链如何赋能传统金融。着重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区块链应用于不同行业的链改模式:区块链+数字货币,区块链+支付,区块链+银行,区块链+共享金融,区块链+保险,区块链+证券,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票据。本书系统梳理了区块链数字金融的技术内涵及应用前景,旨在为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场景的管理10.5万字
- 会员《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9)》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推出的系列年度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状况、演进动态与市场前景,充分把握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变化,不断完善金融科技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报告致力于为金融科技相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探索管理29万字
- 会员可转债是近年来火热起来的一种投资产品,受到了诸多投资者的青睐。本书作为可转债投资的实操指南,在介绍可转债投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融入可转债投资的实操指导,手把手教投资者做可转债打新,给出了双低策略、博弈策略等可转债操作技巧,并引入了大量特色案例来介绍可转债投资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此外,本书还分析了可转债基金的投资优势,为投资者指出了可转债投资的另一条途径。本书内容充实,能很好地帮助投资者充分认识可转债管理6.7万字
- 会员在中国公司治理指数连续发布二十年之际,李维安教授团队对二十年来的中国公司治理指数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梳理成果、明确原理、揭示趋势、引领研究”为目标,编著了这本《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管理28.4万字
- 会员这是一部集合了主流金融机构杰出科技创新项目规划、实施与应用的案例集。本书分为9篇,包括59个案例。这些案例围绕金融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个大方向,从金融信创、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数字营销、数据治理与数据平台、业务系统与平台建设、风控合规、信息安全、智能运维9个典型场景切入,详细介绍了数十家金融机构的创新性探索和实践。这些案例选自“第二届金融创新优秀应用案例技术成果评定”活动收集的近300个项目。管理26.8万字
- 会员本书以监管套利作为研究影子银行的主要视角,对其发展及规范期的监管套利行为进行了深入阐述和剖析。首先,本书将多年来围绕银行所展开的各类影子银行具体业务形态进行分类,就其运作方式、业务特点和套利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监管博弈视角分析中国影子银行业务与金融监管的博弈、监管套利模式的演变。然后,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关于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行为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书中以监管机构为管理15.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