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第2版)
更新时间:2021-02-26 11:17:10 最新章节:更新勘误表和配套资料索取示意图
书籍简介
人际关系与沟通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书以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人际沟通过程为主线,逐一介绍了认识自我和他人、基本人际关系、互相交流的原因、互相交流的方法、人际沟通的技巧,以及职场中与同事、上司、下属、客户的沟通方法等内容。本书及配套资料中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游戏训练、情境训练等内容,希望以此帮助读者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本书以二维码链接视频片段、案例原文、拓展性知识等内容,可拓展读者视野、拓宽学习渠道。本书配有电子课件、教学大纲、讲义、实训指导手册、视频案例、文字案例、教材中自我认知参考意见、模拟试卷等教学资料,索取方式参见“更新勘误表和配套资料索取示意图”。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相关课程的教材,还可作为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用书,也适合自学者使用。
品牌:人邮图书
上架时间:2020-02-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邮图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如何将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课上成一门“硬课”,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自2018年开始,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以老师带队,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调查小组于暑假深入乡村做调查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课,具体调研方式为白天进行集体访谈,晚上进行集体讨论。在调查和讨论的基础上本科生撰写了数万字的调研报告,此书即为优秀调研报告的汇集,包括乡村素描篇、家庭社会篇、村庄治理篇、农业治理篇社科18.7万字
- 会员“重塑银行网点价值!”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化高歌猛进的背景下,这是一个让人充满遐想而又沉甸甸的话题。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岗位的人对此展开了不懈探索:银行业协会的专家和领导慷慨地分享他们的经验、阅历和见解;多家银行省级和地市分行领导、支行负责人和一线员工以开阔的视野在实践中检验着他们对未来银行网点的设想;第三方研究者努力基于完整的理论框架整合这些来自不同角度的真知灼见,以期描绘出这头更加完整而社科14万字
- 会员为什么我们不爱了?直击当下情感关系病症的社会学名著!这似乎是一个人人崇尚自由、追求自主的时代,无论男女都可以自行定义自己的爱情样貌,随意选择交往的对象。但更多的选择,并没有为人们带来更高的情感满意度。爱的前景正变得愈发不确定,经历分手和离婚的人也仍然经历着心碎……这既是一部关于“心碎”的历史记录,也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和消费文化的学术扛鼎之作。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思潜心二十年研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社科23.8万字
- 会员本书采纳了人本主义社会学最为常见的一种研究视角,也即将互联网时代短视频行业中决定视觉呈现结果的算法看作一种实践逻辑,将算法实践纳入到技术-组织-个人的研究框架下,强调算法实践的社会情境性和社会嵌入性,并重点关注渗透在其中的人类主观能动性,最终展示出各类社会行动者在与算法实践互动的过程中,如何持续地、动态地参与着算法实践之社会建构的一幅幅场景。本书将算法实践看作社会行动者共同参与的一个不断被规制、驯社科13.8万字
- 会员根据社会学的信任功能论,信任是现代组织工作环境复杂性的一种简化机制,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作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媒介力量,因其给予了行动者积极而确定的行动预期从而能够增加人们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本书梳理了信任概念的基本脉络,设计了组织垂直信任、水平信任和制度信任三个基本概念的量表,采用2007年和2017年中国城镇职工样本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技术探讨了社会转型期中国组织信任的结构与过程,对组织信任的社科15.3万字
- 会员《家庭与性别评论》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期以近年来家庭性别领域讨论较为热烈的亲职与育儿为主题,展现了有关母职变迁、女性作为母亲的体验、儿童教养方式及抚育的社会支持变迁等不同切面,收录的文章涉及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母职的经纪人化、菲佣母亲的信息沟通技术、在线母职书写、杂志中的亲职话语、集体化下的童年等多个研究内容。社科26.4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乡规民约的现代化问题,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乡规民约一直是乡村秩序构建和维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现代乡规民约的生成过程具有乡村内生和行政嵌入的二元性,乡村治理的多元合作主体需要借助现代乡规民约来寻求乡村秩序构建过程中民间资源的支援和支撑。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的论点建立在大量田野调研的基础上,突破了单一学科的界限,从经济学、法学、法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多维度社科15.8万字
- 会员社会福利研究中的主流范式往往聚焦于引致贫困和剥夺的结构性因素,却忽略了个体的能动性。事实上,贫困老人进入老年阶段就是抗逆力的证明。贫困老人的抗逆力是老人个体及其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缓冲逆境衍生的压力,以达致个体在心理和生理功能上保持相对稳定和均衡的过程。本书在抗逆力的理论框架下使“个人”与“结构”有机结合,不仅将个人、家庭和社区纳入贫困老人的抗逆过程,而且将相关社会政策作为该抗逆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科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