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涪陵经济地理
更新时间:2021-06-03 13:18:01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涪陵经济地理》由十章构成。第一章为导论,阐明研究对象、意义、主要内容及方法。第二章为涪陵历史沿革与经济区划,厘清涪陵行政区划、经济地理、战略地位的历史演变。第三章为自然地理资源,从涪陵的地质与矿产、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涪陵自然资源状况、特点与经济价值。第四章为人文社会资源,从社会文化、人口、基础设施、市场经济基础、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涪陵的人文社会资源状况与特点。第五章为第一产业经济地理,在厘清涪陵第一产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的生产与布局。第六为章第二产业经济地理,在梳理涪陵第二产业禀赋条件之后,重点分析化工化纤、食品医药、重要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清洁能源、建筑等产业的生产与布局。第七章为第三产业经济地理,在阐明涪陵第三产业资源条件之后、重点分析商贸、对外经济、金融、旅游、运输物流、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等产业的生产与布局。第八章为特色经济地理,在概述涪陵特色经济地理状况之后,重点阐述榨菜、胭脂萝卜、油醪糟等产业的生产与布局。第九章为城镇经济地理,分析涪陵城镇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布局。第十章为涪陵经济地理布局优化,在阐明涪陵经济地理特征及其对于经济地理布局客观要求的基础上,揭示涪陵经济地理布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发展方向。这十章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涪陵经济地理的完整体系。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8-30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遴选具有陕西特色的转型升级典型组织,探究其高质量创新变革的举措、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及可复制性,共同探讨中国组织实现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出路,对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也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西部的真实状态。经济17.1万字
- 会员本书从贵州题材影视剧这一角度来研究贵州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实现了研究视角的创新。从“他塑”走向“自塑”,是贵州形象塑造的发展逻辑。国族认同和现代性思想是贵州题材影视剧建构贵州形象的思想内核。提升贵州形象的影响力,必须提升贵州题材影视剧的传播力。整合各种资源,完善影视产业链,以类型化推进产业化,坚持内涵式发展,打造精品力作,提高贵州题材影视剧的市场竞争力,方为治本之策。经济34.7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大量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社会背景及历史脉络、京津冀三地在不同阶段关注的热点与重点、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发展思路、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趋势及新趋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全书分为研究背景、历史脉络、政府关注重点、思路梳理、政策建议、研究趋势六大部分。经济13.3万字
- 会员本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度的主要研究成果的汇编,包括“2/3现象”专题调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乡村振兴、民生建议、改革探索、政策评估等8个部分。这些书果围绕湖南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为湖南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湖南发展、了解湖南省情的重要参考文献。经济35.4万字
- 会员1889年,蒙自开埠,云南对外贸易开始步入口岸贸易的新阶段。而随着思茅、腾越的相继开关,云南口岸贸易从1902年起形成了三关并立发展的新局面。本书充分利用旧海关资料,以空间的视角,在描述近代云南三关腹地范围和外部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外部市场、内部区域特征对三关贸易特征形成的塑造作用。本书认为,从贸易功能上讲,口岸实际上起着连接内(腹地)外(外部市场)两个扇面的节点的作用,口岸贸易特征的形成和演进经济16.4万字
- 会员本书紧密结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提出的要求,分9个专题深入剖析我国物流业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包括京津冀物流通道、口岸、物流园区的协同发展,京津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蔬菜供应链优化、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模式、冷链物流标准化实施效用评价、物流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等。经济23.6万字
- 会员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课题组与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撰写完成的研究报告,对厦门城市国际化的策略与路径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提高厦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文化建设和会展中心建设等方面国际化程度的策略,分析了将厦门建设成为国际级宜居城市、海丝支点城市、对台工作支点城市的路径。经济19.8万字
- 会员本书针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梳理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总结生态福建十九年来的创新做法与实践经验、探讨福建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选择,为建设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有机统一的美丽新福建贡献力量。经济1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