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在线阅读

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

历史世界史21.3万字

更新时间:2022-08-05 09:44:03 最新章节:致谢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掌握了尼罗河一年一度洪水规律的古埃及人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公元前2200年开始的大旱则导致埃及陷入四分五裂的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0年之后三百余年的温和气候催生了罗马帝国,而欧亚大草原的大旱则唤出了可怕的“上帝之鞭”匈人战士,使帝国一蹶不振;高棉王朝修筑完善的灌溉系统利用丰沛的雨水,但过度的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水的肆虐最终使宏伟壮丽的吴哥窟被人遗忘;“小冰期”使西班牙对北美的殖民严重受挫,但荷兰的商船则利用此时更强的东风获得了优势,成为促成“荷兰黄金时代”的一个因素。最近几十年古气候学的迅速发展,使科学家们获得了望向远古的望远镜,通过对深海岩芯、极地冰芯、洞穴沉积物、树木年轮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古人曾经生活的环境,许多历史学问题也因此获得了气候方面的新解释。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经历了许多气候不稳定的时期,努力适应环境并积累了诸多辉煌的文明成果,但也有一些强盛的文明已经被气候变迁引发的瘟疫、冰川融化和干旱所摧毁。本书是关于气候与文明之间关系的历史。作者巧妙结合气候史与文明发展史,并综合了气象学、人类学、考古学、生态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重新建构了从末次盛冰期直至今天全球化时代的3万年人类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积累了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和教训。200年以来,人类的行为已经能够对气候产生显著影响——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化石燃料的使用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但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威胁却还是令我们难以应付。尽管在本书论及的三万年间,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但对于人类诞生以来的历史而言,这并不算是很长的一个时期。我们与古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并无多少区别,因而,古人应对气候变化的成败经历仍然足资借鉴。如今,全球变暖带来的种种灾难——海平面上升、严重干旱、极端高温、频繁的洪水等,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巨大挑战。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充分未雨绸缪,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并能团结合作的社会,才更容易渡过气候危机。未来人类的命运如何,将直接取决于人类社会当下的行动。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欧阳瑾 黄春燕
上架时间:2022-07-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布莱恩·费根 纳迪亚·杜拉尼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西方史学家欧曼代表作,一览1300年梦幻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从395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建立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这座城市被土耳其人攻陷,拜占庭帝国经历1000多年的岁月,是古代西方封建王朝中最长久的帝国。它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堪称人类的奇迹,基督教更是在这个国度快速发展,到达顶峰。英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欧曼爵士完整地将拜占庭国诞生的原因、建国的艰辛、各个历史时期君主的贡献与失误、历
    (英)查尔斯·欧曼历史15.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30个章节串联起古代希腊从新石器时代到希腊化时代末期的历史,涉及从施里曼发掘特洛伊到“克利奥帕特拉的鼻子”,尾声谈到希腊在中世纪和近现代的发展和古希腊史对今天的意义。
    晏绍祥历史19.2万字
  • 会员
    从文明演进和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西亚既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亦是世界城市的起源地之一。从中外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角度来看,西亚城市既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系列支点,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纵向上,本书将西亚城市发展分为城邦主导时期、原生帝国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时期、伊儿汗国时期和奥斯曼帝国时期七个阶段,上起约公元前7000年以杰里科为代表的西亚乃至世界最早城市的兴起,下迄公元1
    孙宝国历史19.9万字
  • 会员
    记录英语民族历史的辉煌之作,历史爱好者人手一部的经典读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丘吉尔全景式的史学名著。《英语民族史》是一部以英国历史为中心,从英语民族的起源、发展一直记述到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为止,既概述了英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发展情况;也完整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纽西兰等英语国家的诞生过程以及与英国的关系的书籍。本书作者温斯顿
    (英)温斯顿·丘吉尔历史86.1万字
  • 会员
    本书描述的是1917年至1921年的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充满尖锐矛盾的特殊时代。一方面,一战的阴云扩散到美国,带来了大量战争用品订单,而同盟国与协约国双方的间谍和政府势力都试图把美国拖入自己的阵营。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劳资矛盾,工人罢工,左翼力量与和平主义者反对参战。于是,一场国内“战争”首先打响,交战双方泾渭分明。一方是美国总统、邮政局长、议员、财阀、工厂卧底,以及受到极端民粹主义煽动的暴力
    (美)亚当·霍赫希尔德历史22.7万字
  • 会员
    杀人的方式或许已经改变,但桌面屠夫仍与我们同在。百年以来,惨绝人寰的屠杀、战争、种族清洗等,追根究底竟然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几个人的决定。本书作者用20多年的时间,走访世界各地,翻阅查证数以千计的档案文献与证词写出这本书。内容包括荷兰的石油公司谋杀尼日利亚当地土著人士、瑞士苏拉集团如何在“二战”时期为纳粹提供移动毒气室、纳粹万湖会议中的会议备忘录与背后的故事、殖民者如何对澳洲的土著毛利人进行种族灭绝活
    (英)丹·格里顿历史28.6万字
  • 会员
    拉萨具有1300多年建城历史,在市区或市郊有许多古地名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些地名也可以看出拉萨城市的变迁。书中每一个地名之由来、位置、含义、藏文写法及词义、汉语拼写等,作者都一一作了考证,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作者走访了不少专家、老僧人和民间人士,请他们讲述当地风俗、地名由来等。另外,作者还查找文献记录和老照片,将原来地方的风貌展现给读者,利用走访之机,将地方现状拍摄了照片,使本书图文并茂,更
    达瓦历史13.1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于维多利亚晚期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的文学史实,以法国自然主义作家作品在英国传播中的批评论争及其互动机制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发生学、传播学、接受美学等理论,在探讨自然主义“世界性”的基础上,系统地对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的历程经脉、形态特征、阻遏缘由、效应意义、历史演进进行了多维考察和深入探究,勾勒出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的立体景象。
    宋虎堂历史15.9万字
  • 会员
    土耳其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历史上,奥斯曼帝国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解体。20世纪20年代凯末尔革命后,土耳其共和国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二战后,土耳其实行多党议会制,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当代土耳其满怀大国抱负,试图再创辉煌。
    马细谱历史32.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从身处繁华都市的失业工人,到逃离“尘土盆地”的受灾农民,从饱受剥削的童工,到东海岸的知识精英……不同于机械冰冷的俯瞰式论述,狄克逊·韦克特喜欢通过这些小人物的眼睛去看那场金融瘟疫下的衣食住行。他用真实的文字、细腻的笔触带领我们穿越回那个“咆哮的年代”,看当时的人如何以微薄之力对抗艰难岁月。置身于隐秘的时代洪流,谁也不知道自己正熬过历史最深处的变动。大规模失业,经济增长停滞,企业陷入残酷的内卷式淘汰
    (美)狄克逊·韦克特世界史1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