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海洋文明史:渔业打造的世界
更新时间:2023-11-06 19:11:28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史前人类开始种植粮食之前,主要通过三种办法获取食物:狩猎、采集和捕鱼。如今,狩猎和采集不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取而代之的是驯化动植物的农牧业。但是作为人类从野外获取食物的最后一种主要方式,渔业已经发展成一个世界性产业,且现代人对渔业的依赖可谓史无前例。《海洋文明史》探讨的渔业不是作为一项运动,而是人类维持生计的手段。本书作者、著名考古学家布赖恩·费根认为,渔业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可与农业媲美,它持续地给人类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使城市和国家得以发展,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形式与农业不同。农业讲求稳定,而渔业需要远行、贸易和迁移,需要不断寻找更丰富的新渔场。以船舶为中心的渔业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人们的海洋探险之旅;鱼类在晒干、腌制后重量轻、营养丰富、易保存,对于商人、旅行者和远征军来说是一种理想的食物。这些都有别于农业的特征。在《海洋文明史》这本书中,费根探索了世界各地的考古遗址,阐述了渔业如何孕育城市和帝国的雏形,并最终促进现代社会发展。
品牌:中资海派
译者:李文远
上架时间:2019-04-01 00:00:00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资海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两位卢旺达同道,让-内朴穆塞内·恩库里基伊姆富拉(Jean-NépomucèneNkurikiyimfura)和让·鲁米亚(JeanRumiya)。前者是图西人,后者是族际婚姻下的胡图人。两人都是优秀且年轻的历史学家,前途本来均不可限量。恩库里基伊姆富拉并不涉政,也接受暴力前的哈比亚利马纳政权。鲁米亚积极投身于政治。随着哈比亚利马纳政权渐渐走向极端,一些知识分子开始为该政权摇旗历史28.4万字
- 会员本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文化学、政治学、传播学、文艺学等理论引入俄国史研究中,使用档案、报刊、回忆录、文艺作品、影像史料等多样化文献,综合俄文、中文和英文等多语种材料,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进行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考察。纵观俄罗斯自公元862年诺夫哥罗德建立以来至今的1100余年历史,帝国的诉求贯穿始终,帝国的影子伴随左右,帝国的形象毁誉并存。历史31.4万字
- 会员本书由多位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的15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是“夜晚考古学”专题的第三本文集,主要探讨埃及、希腊、美索不达米亚、北美洲及南美洲等不同地区的古代文化,均围绕着一个独特且浪漫的主题——千百年前,古人如何照亮并体验夜晚?以往的考古研究与历史科普往往只讲述白天的历史,甚少涉及古人与黑夜的互动。入夜的黑暗是印刻在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源泉,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中,黑夜总是代表阴郁、邪恶、混乱历史16.6万字
- 会员本书从1695年到大革命之前法国王权向全体臣民开征的普遍直接税入手,分析这一带有平等色彩的税制改革在一个等级-团体社会中取得的成效和遭遇的困难。作者广泛引证各种史料,全面详细地叙述了绝对主义王权在推行这一政策时遇到的阻力,其中既有心态观念上的,也有社会结构和制度设置等方面的,进而得出:新税制的推行及其引发的政治-社会回响,是导致旧制度的政治-社会秩序解体的重要因素,也是孕育和创造现代政治观念的重要历史26.9万字
- 会员本书汇聚了于可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历史学视角剖析了中世纪西欧和中欧的信仰问题及相关思想运动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于可先生便是其中的领军人物。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基石,展现了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新篇章,还聚焦于人们的精神生活,理性探讨了西欧社会的思想历程。本书的学术性和历史深度,对于研究相关问题及了解我历史25.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记录了这些犹太人的生活、他们的城市阿拉伯文化,以及他们对建立民族国家的希望,并揭示了伊拉克犹太人的流离失所不是因为被迫害,而是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被误导的国家政策的结果。可悲的是,直到今天,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不可能共存仍然是该地区的主导叙事。世界史22.3万字
- 会员直击特朗普当选总统的影响,尽在这部美国史!从未有一部美国历史如此全面!本书从哥伦布到特朗普,全面展现美国发展历程与社会分裂,是美国当今极重要的历史学家吉尔·莱波雷倾力之作!不同于以往任何美国史作品,它重塑美国历史的主题:共识与分裂。自1492年开始,本书以时间为序为展示美国的创建、战争、发展以及在世界各项大事中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美国历史是一场大型的人类政治实践,基于政治平等、自然权利、人民主权世界史6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