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医神志病医籍选读(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更新时间:2024-06-14 18:04:01 最新章节:小青龙加石膏汤
书籍简介
本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创新教材·中医神志病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中医诊治神志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挖掘传统中医神志病学术思想与诊疗思维,对于培养中医神志病专业人才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医家治疗神志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学术启发。然而古代医家有关神志病的诸多论点均散在其专著之中,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中医神志病相关的古籍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解析,进一步完善中医神志病学学科知识体系与专业人才教育教学体系。《中医神志病医籍选读》通过对古代医家关于中医神志病的相关论述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与分析,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学习者了解中医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中医神志病专业人才中医思维及临床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发挥连接贯通古今的作用,对深入学习掌握中医神志病学知识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上架时间:2023-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郭宏伟 贾竑晓主编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套教材为“康复技术规范化培训系列教材”,共13分册,由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组织编写,编委团队均为我国康复医学领域权威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本套教程遵循原创、实用性强、可读性强的原则,内容涵盖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残疾康复的规范化评定与治疗、言语治疗技术、神经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肌骨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儿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等13项康复技术,是复技术规范化培训的首套教医学14.7万字
- 会员本系列教材共计8个分册,分别为: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分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与电解质及营养分册;神经系统、精神科分册;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分册;肿瘤、疼痛分册;皮肤科、五官科分册;抗感染药物分册;中成药分册。由湖南省药学会、湖南省药师技能培训中心组织,由具有丰富处方审核培训经验的讲师团队共同编写。每个分册除了对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外,更注意实践与操作,开创性的在处方审核培训教材中使用思维医学8.2万字
- 会员该培训教材选取了近几年中国内国外发生过的多种传染病大流行(如SARS、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寨卡病毒病等)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现场流行病学人员和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对我国现场流行病学等相关人员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这些案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权威性高,对正确应对和处理这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并可指导相关人员对这些事件进行正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我国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少数已被消医学12.1万字
- 会员本丛书编写由湘雅系统各学科带头人主笔,同时邀请精英教学医院联盟、毕业后医学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审稿,以增加教材的普适性。丛书凝结了各大基地专科临床实践中宝贵的经验,内容包括各学科必备技能操作规范、流程、培训要点和评判标准,以及常见问题和操作误区。写作方式深入浅出,有利于百忙中的高年资住院医、专科医师学习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根据相关学科就近原则分为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和儿科、耳鼻喉科、口腔、医学19.9万字
- 会员本书是针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的权威教材,涵盖了CT、MR、DSA三种主要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CT、MR、DSA作为现代临床诊疗的重要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各器官系统及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技术的成像原理、质量控制、临床应用,以及近年来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进展。此外,本书还结合了精准医学、智能医学、整合医学的发展趋势,强调了放射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专业化、规范化医学45.6万字
- 会员《神经重症专科医师培训教程》是一本专业培训教材,旨在为神经重症专科医师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内容。本书分为两篇,共15章,内容涵盖神经重症专业知识和技能。本书适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相关重症医学领域的医师学习和参考,也可作为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教材。医学17.6万字
- 会员预防医学作为整个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本教材突出“健康为中心”,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现代三级预防策略相结合为指导,兼顾群体与个体预防,注重对中医类全科医师的培养。预防医学知识面广,涉及内容多,我们本着“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度”的原则,考虑到全国地域不同,城乡差异等因素,并考虑到中医师的学科思路与特色而进行编写。全书正文十三章。在内容安排上强调适合于社区特点、能反映当代疾病预防医学15.5万字
- 会员本套教材延续上版教材PBL和CBL的教学模式,凸显其专业特征、培训特色,把握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区别,强调“创新性”“针对性”,注重教材的“全面性”以及“整体优化”,凸现学科特色,体现专业个性,强化“包容性”和“普适性”。其中临床流程、思维与诊治应该按照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诊疗规范、临床路径、专家共识,或者编写专家组一致认可的诊疗规范来进行组织与编写,不能是院校或专家个人的经验与观点。按照住院医医学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