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

马香品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政治中国政治18.9万字

更新时间:2024-07-10 17:31:46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共七个章节,第一章为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社会治理概论,主要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概念、数字乡村治理的内容及意义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第二章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优化,主要阐释了我国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发展阶段及相关理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优化的推进策略以及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第三章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体系,通过对新时代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基础的分析,论述了乡村社会法治化治理的主体体系与法治体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保障体系,进一步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法制化治理体系的构建;第四章主要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村民自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建设发展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社会环境治理研究提供了具体路径;第五章分别从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分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础资源建设路径研究提供路径依据;第六章为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路径研究,主要分析了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困境及原因、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时代趋向以及以治理现代化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主要路径;第七章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结合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渗透到各个领域,详细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本书适用于力图从事“三农”工作及学界、业界人士,特别是县乡基层工作者,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建设者,提供较为系统的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实践支持,提供具有一定实用性和辅助性的参考资料,为实现伟大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份智力支撑。
品牌:西南财大
上架时间:2023-11-01 00:00:00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西南财大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长时段、大历史的学术眼光研究中国历代治理体系,除“导言”和“结束语”外,分设“行政与监督”“吏治与用人”“中央与地方”“民本与民生”“思想与文化”“礼治与法治”“基层秩序”“边疆治理”“民族治理”“宗敦冶理”“环境治理”十一章,每章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沿革、体系架构、主要特点、经验教训等,重在揭示“中国历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从而汲取中国历代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
    夏春涛主编政治90.7万字
  • 会员
    所谓中坚社会势力,是指相对于一般民众而言,支持某个王朝政权存在的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社会势力的中坚势力阶层或势力集团。秦亡于中坚社会势力的缺失。汉初有意识地对中坚社会势力进行了弥补。西汉前期,旧贵族、豪强、文吏、士人、贫窭者等各种社会势力都实现了向士大夫阶层的转化。西汉中后期,士大夫间的关系逐渐紧密,由“相善”“厚善”发展为“同志”“同好”再到“党人”“吾徒”的群体性认同关系,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士
    张继刚政治19.2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勾勒了唐代户籍编造的概貌。武德、贞观时期是唐代户籍法令颁布、各类户籍文书出现并依法编造的初期。而开元、天宝时期则是唐代户籍编造的顶峰,户籍法令得到有效的调整与维护,户籍编造十分频繁。尽管存在地域与时代差别,唐前期一直致力于户籍编造。安史之乱开启的唐后期政局,其对户籍编造周期、户等审定及编造政策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本书作了两项个案研究:一是编户民年龄——“籍年”的概念与其具体统计、功用;
    孙宁政治15.8万字
  • 会员
    明清时期,受内乱、倭患、海盗及西方殖民者的影响,为了御外敌、平内乱、治海洋,政府在地方行政体系中增设专职“海防”的官员,完善了军政协同的防御体系。本书基于明清时期国家治理海洋的需求,深入研究海防职官的产生背景、历史沿革、空间分布与职能演变,分析海防职官在海洋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地位、作用与影响,进而揭示明清时期海洋治理的成效与不足,汲取历史经验。
    杜晓伟政治19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为主线,追根溯源,从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的原因、时间及移居方式,闽人三十六姓居住地久米村的兴衰,琉球王国对闽人三十六姓的礼遇与重用,闽人三十六姓及后裔对琉球王国的贡献,闽人三十六姓对中琉朝贡贸易关系的作用与影响,闽人三十六姓氏源流考,久米村家谱与福建家谱的比较研究,福建中琉关系历史遗址调查等各个方面深入探究了明清福建移民对琉球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对中国与琉球绵延五百余年的政
    赖正维政治18.6万字
  • 会员
    宋仁宗朝(1022—1063)是两宋思想、文学、政治各领域发生重大变革并形成自身特色的关键历史阶段。此期的儒学复兴、诗文革新和政治变迁彼此交融互渗,均主要由庆历士大夫这一复合型士人群体来承当和推动。本书聚焦北宋政治文化转型的过程,由党争、改革、言事、舆论、声望、贬谪、吏治、边事、文武关系、代际互动诸议题入手,全景展现庆历士大夫在长期被污名化的境遇下如何经由体制内外的一系列言说活动展开自我辩护,在阐
    王启玮政治67.7万字
  • 会员
    本书研究清代民国时期四川境内的分驻佐杂的分布,及其辖区与正式政区的转换问题。以分驻佐杂辖区为中心,系统梳理清代民国四川分驻佐杂制度的演变和佐杂分驻地、分辖区等要素的变化,考察国家权力在地方治理中的设计与调整,分析佐杂分驻分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驻佐杂是对清代地方府、州、厅、县各级政区下与正印官不同城的佐贰官、杂职官、首领官三种僚属官以及民国县级政区下分知事、县佐的统称。随着佐杂分驻分辖的普遍化,分
    陈俊宇政治24.4万字
  • 会员
    《中国乡约制度》以社会学的视角,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和手段,从乡约制度入手,探索了中国乡村治理道路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分析和提炼,运用于解决中国乡村社会的实际问题。
    杨开道政治14.9万字
  • 会员
    本书着重考察的是,受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1895~1899年清朝统治阶层也开展了如何自救的热烈讨论,并在编练新军、修筑铁路、开掘矿藏、创办银行、推广邮政、改革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实质行动,即所谓“实政改革”。实政改革上承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内核,但在改革的规格、层次和深度、广度上有显著提升;其间发生的“百日维新”,是胶州湾事件后民族危机加深所引发的一次激进改革,出现了突破制度层的内在需求;同时
    张海荣政治3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