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江湖在线阅读
会员

心理学的江湖

朱广思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心理学心理百科16.2万字

更新时间:2024-11-20 11:29:54 最新章节:后记 硝烟未曾熄灭斗争仍在继续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有料、有故事、有历史厚重感的心理学故事书。本书采用心理学的专业视角,从心理学的起源说起,依次向大家介绍心理学的构造主义、机能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完型、认知等七大流派,以及多位不可忽视的无门派研究者(包括许多中国的心理学泰斗),让你了解各个学派的起源与特,以及心理学家们的江湖轶事和八卦秘闻。充满乐趣的知识解读法,让你更心地学习心理学,通你心理学的任督二脉。
上架时间:2022-12-01 00:00:00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朱广思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呱呱、莓莓、大宇和宽宽4个虚拟的小学生的学校生活为主线,通过“小小调查员”“一起来活动”“我能行”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现实、提高思辨能力,通过“嗨,你知道吗”“焦点知识”等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好奇心,体验性别差异,初步学习社交知识,了解自己的成长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提升心理自助与求助能力。
    苏彦捷总主编心理1.4万字
  • 会员
    《不要挑战人性》作者潘楷文全新力作,用脑科学解锁自律密码!一本人类的大脑说明书,用12个真实案例探索大脑规律,揭秘人性,拆解教育、职场、情感困境!人性是一门科学,有规律可循。实现认知觉醒,就能重塑天性,用顺应人性的方式实现爆发式成长!人性中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弱点,比如想要成功,先要自律,而自律这件事情似乎是反人性的,怠惰才是更轻松的选项。教育子女、学生应试、职场打拼,都要求人们克服“弱点”才能达成目
    潘楷文心理12.2万字
  • 会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第2条指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根据纲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要从学生、学校和教师、家长三方面入手。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青年长江学者蔺秀云教授主编,以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特点
    蔺秀云 牛红柳 王婉睿心理7.3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创设具有典型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有体验感和参与感,书中呈现丰富的案例,鼓励中学生理解困境、解决困难,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学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及有趣的心理现象。书中设置了大量的调查表和记录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探索与记录,可建立起一份自己独有的心理成长档案。
    苏彦捷总主编心理3.4万字
  • 会员
    在这个充满喧嚣与诱惑的现实生活中,用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理念,去克服攀比心、虚荣心和嫉妒心,从而净化内心获得自由,活出自然轻松的自我,拥有自尊自爱的品位生活度过幸福的一生。我们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是困顿在攀比、嫉妒和虚荣之中?还是要打破束缚,让生活充满无限可能?其实,我们应该理智面对当下浮躁的社会,走出攀比和虚荣误区,才能多一些平和、多一些淡泊、多一些知足,从而获取更多的幸福。
    李少聪心理12.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呱呱、莓莓、大宇和宽宽4个虚拟的小学生的学校生活为主线,通过“小小调查员”“一起来活动”“我能行”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现实、提高思辨能力,通过“嗨,你知道吗”“焦点知识”等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的生命历程,培养独立意识,学会面对考试压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为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涯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苏彦捷总主编心理1.6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包括:压岁钱哪里去了、我爱我班、大自然,我永远的朋友、健康快乐,青春作伴等八课内容。
    苏彦捷总主编心理3.1万字
  • 会员
    弗洛伊德说:“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摆脱欲望的纠缠。它是与生俱来的存在,总是与人形影不离。只有正确客观地看待欲望,积极正面地利用欲望,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获得人生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美国精神病学家戈登·李文斯说过:“做一个有所期望、能爱他人、有事可做的人,你才能把事情做好。”正确的欲望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积极意义的。当我们对欲望进行了深度解读,认识
    李少聪心理12.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一个虚拟人物为线索,展开八个章节。初始由学生本人为这个虚拟人物取名字,并设计其相关信息,并以这个人物为主角,开始每个章节的情境。该虚拟人物让学生有一个投射对象,将真实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包括回避的自我,都投射给这个虚拟人物,让学生在一种更轻松、更安全、更有主导感的氛围中展开自我探索,在最后一章,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要与该虚拟人物分离。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探索与记录,建立起一份自己独有的心理
    苏彦捷总主编心理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