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
更新时间:2025-04-24 20:09:44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从整体上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第一部著作。本书在总体概括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总体概貌的基础上,主要从实践美学的存在维度、语言符号学转向、艺术样式理论及其批评实践来探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本书依据第一手资料的深入解读,从中国立场出发,依据苏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视野,充分考虑文艺理论中的符号学、语言学等重要命题,系统地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具有视野独特性、问题意识的当下性和研究结论的原创性。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傅其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生活政治为中心探讨新世纪小说的现代性新质,以个人在后传统社会追求自我实现时遭遇的问题为核心议题,试图在当代文学七十年的整体性视野中,为新世纪小说的新质研究提供一种理论视角。新世纪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从不同侧面揭示出解放的个人在生活方式选择中内蕴的政治意味,重返传统与自然是脱域的个人在后传统社会重新获得道德源泉的重要途径。从生活政治出发,可以发现新世纪小说被忽略的思想深度,有助文学22.1万字
- 会员研究是一种价值预设。对中国晚近三十年散文演变进行追踪调研,深层的意指,是对晚近三十年中国社会转型间民生众相、精神状态、民族灵魂、人格思想的深度调研,也是对中国当代散文研究相对边缘化、有限性的某种纠偏。“精神生态”是作者确认的散文演变场域,并从“精神向度”“精神表意”“精神复归”“精神多元”“精神守望”“精神碎片”六个维度勘探创作主体即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状态、关联的社会存在和文化思潮裂变。研究过程中文学25.5万字
- 会员弗吉尼亚·伍尔夫既是意识流小说家,又是卓有成就的散文随笔作家。知识贵族的出身、独特的经历、作家的禀赋、对阅读和写作超乎寻常的热爱和捍卫,成就了既是“普通读者”又是文学批评大家的伍尔夫。伍尔夫的文学批评随笔,既包括有关作家作品的批评文章,又包括阐释文学理念及有关文学话题的随笔。本书以其“普通读者”的阅读立场为切入点,从“普通读者”的成长、不同视角中的“普通读者”、“普通读者”的文学世界、深度解读中的文学25.7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了1949~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的富有原创性和代表性的史诗研究学术批评文章17篇,以点带面地勾勒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史诗研究的学术历程和基本概貌。选文的作者均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对史诗研究贡献良多,成就为学界所公认。选文既涵盖了中国各民族史诗研究和域外史诗研究的学术批评成果,也兼顾了不同阶段的中国史诗研究学术批评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史诗研究学术批评的领域、类型、层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文学25.7万字
- 会员罗马人认为讽刺诗是他们自己的创造,这种诗体迄至德莱顿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德莱顿既有讽刺诗创作,也对讽刺诗,尤其是罗马讽刺诗进行过全面而深入的批评。讽刺诗《押沙龙与阿齐托菲尔》确立了德莱顿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声,而《关于讽刺诗的起源与发展》是对于讽刺诗最为自觉和完备的诗学之作。本书以德莱顿的该篇批评为起点,结合他的讽刺诗和其他诗学作品,从考溯“讽刺”的起源开始,分别讨论了德莱顿对于讽刺的恰当方式、文学21.6万字
- 会员当代西方文论扬弃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定式,重视边缘话语,彰显诗学正义,拓展了空间理论与文化媒介研究领域,充盈着语境交叠与观念流转的理论旨趣。本书以跨语境眼光审视当代西方文论星罗棋布的话语星丛,重点论述其主要范式转向、理论代表人物、重要学术话语和对话关系,注重理论话语与文学批评实践的结合,凸显了对西方文论范式转向及其中国化问题的反思,有助于激活新的学术思考与话语实践,促进当代语境的文艺理论建设。文学29.4万字
- 会员本书选择1979年至2019年间,陕西新时期文学的四个话题,即“笔耕文学组”的活动始末、“陕军东征”现象发生的过程及其意义,“博士直谏”的起因及其曲折、陕西民间文学社团与刊物的兴起,通过采访作家陈忠实、贾平凹、京夫、高建群、冯积岐、红柯、吴克敬及评论家刘建军、畅广元、费秉勋、肖云儒、李星、李国平、邢小利等,试图从历史事件当事人的口述、档案资料印证与研究者客观审视的三维视角构建一种新型文学史的描述样文学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