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诞生

【新编故事】

在太古时候,天上有两个太阳,每天轮班照耀大地,炙热的天气让人们的生活十分不便。这天,有一对夫妇正勤奋地耕地,他们将睡着的孩子安放在树荫下的石堆旁,用棕叶为他遮日。不料过一会儿来看,孩子已经被烈日给晒死了,死后变成蜥蜴,一溜烟就躲进石堆里。父亲悲愤地说:“我发誓将太阳射下,为孩子报仇!”然后他就出发前往太阳出来的地方,准备将刚升空的太阳射下。箭术精湛的父亲果然射中太阳的一只眼睛,太阳的光芒立刻消失变成月亮。月亮的眼睛受伤了,只能闭着眼睛乱抓人,但是它的手掌太大了,父亲从指缝间跑走了。另一个太阳见状,被吓坏了,不敢升空,于是大地陷入了一片黑暗,所有人都无法外出工作,找不到食物,生活非常困苦。如果不得已要出门,就要先丢出石头,从石头掉落的声音判断前方是路还是悬崖。有一只山羌(qiāng,山羌是台湾特有的鹿科动物)被人们丢出去的石头击中了脑袋,痛得发出吼叫声,没想到躲起来的太阳被吼叫声吓到空中,又重新照耀大地,但是山羌的额头从此就留下了一个美丽的疤痕。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汉字小学堂】

“月”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是半月形,加“|”表示月球发光的特性。一说是遮在月亮前的云影。古人以为月是发光体,实际上月亮是通过太阳的反射发光。小篆多了一横与“夕”()区别。

【造字本义】

月,本义是月亮。月球是围绕地球转动的天体卫星,表面凹凸不平,分为布满坑洞的高地及平坦阴暗的月海(玄武岩平原)。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阳光。古称“太阴”,现通称月亮。

*土地广阔,可堪耕种,山羌的重要性一如宝玉,日月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