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维:争夺产品认知高地的战争
- 彭耀
- 1028字
- 2025-02-23 04:27:29
第5节 产品型管理者的行为模式
观念的改变一定会导致行为模式的变化,不然只是理论。认知观念导致行为模式的变化,才是认知的落实。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刻着这样一句格言,大意是说:“我听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但是只有我做了,我才能够理解。”
这句译自荀子《儒效篇》里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意思是要有行动。
认知的目的是改变行为,整体分为三部曲,由之前单一重视能力,升级到认知体系的建立;由认知体系落地到行为模式;再由行为模式促进产品与团队的提升。

认知落地三部曲
1.升级,由能力体系到认知体系
关于产品的所有决策和判断,都是由认知来判断的,所有的执行是能力来决定的。而关于一个产品的定位、体验、创新、竞争、发展、趋势等是一个非常系统的科学,大部分和我们的常识都是相反的,因此需要重新升级自己的认知体系。
能力来源于积累和经验,认知来自于失败的复盘总结,来自于优秀人才的先进理念,所以认知是打开未来的一扇窗户。
2.落地,由认知体系到行为模式
建立系统科学的认知体系,以指导产品成长的整个过程。认知观念,不是单纯的理论,应该是来自专家实践和研究的总结。认知体现在行动上,不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的认知都是空头理论。
3.改变,促进产品、团队的变化
采用新的认知方法,并在产品实践中落实该方法以后,会使产品的成果可总结、可复盘,帮助产品成长,并可体现在数据指标上。
升级认知观念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整个团队的事情。如果每个人认知都不同,对产品的发展路线的理解不一样,就很难形成合力,会导致产品在方向及细节执行等各个层面都出现问题。行为落地的结果可以由数据指标的反馈,也可由团队合力的成长来体现。
管理者的时间是有限的,创始人或管理团队应该如何关注产品?产品负责人或产品人,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
所有的认知来源都不应该来自产品人自己的想象,需要实现如下三个行为模式:
1)自己变成真实用户。只有自己变成真实用户,才能真实体验到用户需求。了解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感受。有很多管理者,都是自己产品的深度用户。
2)与真实用户建立密切沟通。通过和用户深入交流和体验,建立起产品人或管理者的用户侧认知。需要和用户建立沟通和联系,获得真实的反馈。
3)确保产品的机制。打造一个产品,是团队协作的结果,需要产品的预研、立项评审、设计评审、架构评审、质量评审等一系列环节。
需要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法来了解用户、了解团队,并打造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