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企业家能力对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 龚军姣
- 1264字
- 2025-02-24 18:26:21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动力是什么?是政府的拉动,还是企业自身特殊资源的推动?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是源自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以及难以替代的特殊资源和战略资产,尤其是一些异质性资源(Barney,1991)。而考察民营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机制,可以有效地揭示民营企业进入行为差异的本质,阐释企业异质性资源的作用机理。鉴于此,本书主要目的是以民营企业进入行为为核心,探讨企业家能力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为了清楚地揭示企业家能力对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影响机制,本书借助资源基础理论、企业家能力理论和企业进入行为理论等,运用SPSS 19.0等统计分析方法,经过严谨的论证和科学的分析,以期完成前述研究问题。
本书的理论意义与贡献主要在于:首先,基于放松管制和“新36条”背景,结合资源基础理论、企业家能力理论和企业进入行为理论,对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过程中企业家能力的影响作用以及影响机制进行探讨,丰富并深化了企业家能力理论和企业进入行为理论,有助于推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与融合。其次,采用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企业家能力、进入壁垒的维度结构,推动了企业家能力理论运用的情境性,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企业家能力理论。然后,本书剖析了企业家能力对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影响机制,一方面弥补了当前民营企业进入行为理论的缺乏;另一方面也为民营企业在放松管制背景下,利用企业家能力,发现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机会、降低进入风险与获取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所需资源提供了一些指导。同时,为了揭示企业家能力对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影响的“黑箱”,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检验企业家感知进入壁垒的中介效应,提出企业家能力是通过降低感知的进入壁垒,从而促进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最后,尽管现有文献已经指出进入时间会调节进入壁垒与进入行为之间的关系,但少有实证研究去分析和检验对于城市公用事业民营企业而言,进入时间对企业家感知进入壁垒与进入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有助于加深现有研究对企业进入行为差异的解释。
本书的实践意义在于:首先,在放松管制背景下,民营企业家能力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对其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进入”而言,所需要的企业家能力与传统意义上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是不同的。民营企业如果要成功进入城市公用事业,不需要追求企业家所有的能力都非常强,而只需要看在进入时企业家是否具备获取所需资源的相关能力。其次,企业家能力已成为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关键,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家或高层管理者必须有意识地培养相关能力,并合理运用这些能力获取信息和资源,通过企业家的各种能力来促进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这也是在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必然选择。最后,企业进入行为涉及很多方面,除受企业家能力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进入时间早晚的影响,这是因为进入时间的不同会导致企业的进入壁垒对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