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金融红利:移动互联网时代你该这么活
- 付峥嵘 倪维立
- 9572字
- 2025-02-24 20:36:22
1.1 互联网金融的责任:服务于社会、企业与个人
1.1.1 推动民间资本阳光化
对于普通人而言,金融这个词汇总是那样的高端、疏远,但在互联网与金融结合后,金融终于不再如往常一般“高大上”,开始走下神坛。而在金融的平民化进程中,民间资本也得以脱离传统金融的束缚,从阴暗处开始走到阳光下。
民间资本原本只是指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集聚于民间的财富规模也越发庞大。但在国内长期的金融管制下,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民营企业或家庭的闲置资产却只能放在银行里,“赚取”微薄的储蓄利息。其实,很多人都明白,银行里不过3%的储蓄利率,相较于通胀率还有很大的差距,将资产放在银行,只是人们减缓资产贬值速度的无奈之举。
在传统金融领域中,可供民间资本选择的投资渠道极为有限,大致可分为如图1.1.1-1所示的三种。

图1.1.1-1 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1.银行储蓄
银行储蓄是金融领域最基础的投资选择,也是最稳妥的理财行为,而与之相应的,银行储蓄的投资收益也是最低的。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经济背景下,央行不得不一次次降息以刺激市场经济发展。当降息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策略时,也就意味着,作为一种投资选择,银行储蓄的优势几近为零,稍微懂些理财知识的人都不再愿意将资金放在银行中。
2.实业投资
相比于银行储蓄,实业投资所需的资本量虽然较大,但在社会经济大发展背景下,这不失为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大发展的三十多年间,民营企业也得以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顺势而起,实业投资更是具有稳健和高收益的双重属性。但在国内,对于民间资本而言,想要进入实业投资领域,还有着不小的市场准入障碍,很多市场还是民间资本难以进入甚至禁入的。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复苏之中,大批工厂倒闭,实业投资的创富能力也受到挑战。
3.证券投资
国内证券投资仍然以股票投资为主,也就是所谓的炒股。我们之所以说“炒股”,而不是股票投资,正是因为国内产权制度、市场监管、市场准入等各方面存在着各种制度缺陷,国内的股市更像是投机者的赌场,而非投资者的乐园。尤其是在国内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公众流通股并存,且同股不能同权、同利的现状下,民间资本进入股市所能做的也仅仅是通过炒作,从而赚取股价差价而已。在2008年股市崩盘之后,经过漫长的等待,我国股市终于在2015年年初迎来“改革牛”,但不过半年时间,我国股市再次“崩盘”,民间资本再次遭到大洗劫——证券投资成为民间资本心中永远的痛。图1.1.1-2展示了2006-2015年我国股市与世界股市的对比情况。

图1.1.1-2 近十年中国股市与世界股市对比
当以上三种投资渠道都难以发挥作用时,有些民间资本也开始铤而走险,开始进入民间借贷市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着极大的贷款需求,他们或需要资金用于企业经营,或需要资金以供个人消费与学习,但商业银行却难以满足如此巨大的贷款需求,甚至有些商业银行有意忽视如同鸡肋的小额贷款需求,这就为民借贷的发展创造了市场空间。
一边是愿意付出较高利息却借不到资金的贷款需求,一边是手里握着大量资金却找不到投资渠道的民间资本,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二者终于实现对接。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风控手段,民间借贷有着极高的风险,再加上市场监管的缺失,而且民间借贷很容易演变为非法集资。在严重的贷款风险和合规风险下,民间借贷的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很多都高于法定的“银行贷款利率4倍”。这使得民间资本最终陷入如图1.1.1-3所示的恶性循环。

图1.1.1-3 民间资本陷入恶性循环
民间资本不愿进入银行,银行缩紧银根减少贷款,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无法满足,民间借贷成本过高,实业投资陷入困境,民间资本苦无投资渠道……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民间借贷也愈演愈烈,甚至演变为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成为金融领域的非法搅局者。
这对于我国金融的健康发展而言,无疑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我国金融改革的浪潮中,“开正门,关后门,堵邪门”的新政策,加上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新形势,使得民间资本终于得以阳光化。伴随着P2P网贷平台的纷纷而起,民间资本得以迅速与资金需求者实现对接,再加上货币基金、保险理财、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诞生,在互联网金融市场,民间资本就如同终于奔入大海的巨鲸,开始展现出自己的庞大力量。
作为民间资本的重要载体,互联网金融在为社会、企业、个人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满足各方借贷需求以及投资需求的同时,也让金融变得更亲民,让企业得以享受更多金融服务,让人们能够得到更多金融帮助,真正地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也是承载了民间资本的互联网金融的责任所在。
1.1.2 赋予企业更多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缺乏改革转型的灵活性,很多大型企业陷入困境,大批企业纷纷倒闭。而在互联网引导的创新时代,尤其是随着全民创业时代的到来,众多小微企业反而凭借独特的创新能力以及小体量的灵活性,在这一片寒冬中得以挣扎存活,为市场带来了一抹新绿。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小微企业不仅凭借自己的强悍生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一丝活力,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产品和服务。小微企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小微企业发挥强大作用的背后,却是严重的“融资难”问题。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融资,资本是企业成长与壮大的重要源泉。然而,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大多仍然依靠自筹资金维持运营,甚至有超过80%的小微企业从未在银行贷过款。有专家估计,国内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超过千亿元,其融资成本更是常年居高不下。
所有小微企业主心中都有两大痛点(见图1.1.2-1),其一就是“融资难”,其二则是“融资贵”。

图1.1.2-1 小微企业发展两大痛点
小微企业的“融资难”与民间资本的“投资难”脱不开关系,正是因为商业银行的低利率,民间资本不愿意进入银行,缺乏足够资金的银行也只好缩紧银根,将贷款发放给抵押物更多、企业规模更大的大中型企业,以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并缩减贷款成本。
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制度都是配额制,其总体配额还不到贷款总额的25%。这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事实上,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极为丰富,无论是证券、债券还是基金都能够极大地满足它们的资金需求,而小微企业则难以运用这些融资渠道。商业银行的充足资金以及较低利率,对小微企业而言无疑是最好的融资来源,但商业银行却不愿服务于规模小、风险大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极其有限,如图1.1.2-2所示。

图1.1.2-2 小微企业资金来源分布
因此,除了个别小微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融资之外,高达80%的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都是自有资金。但由于自有资金的局限,小微企业也只能一直停留在小微级。如果想要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小微企业只好将希望寄托于民间借贷,以高达20%甚至更高的融资成本,来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供血”。
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很多企业甚至选择了赊账的方式来经营企业,这就造成整条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处于流动资金紧缺状态,只有当销售终端将产品或服务兑现之后,整条产业链的资金流才能再次流动起来。这也造就了“现金为王”的时代特征。
事实上,即使是对于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的企业而言,繁杂的融资手续以及众多的收费名目,也使得其融资成本不断攀升。对于企业信用等级普遍偏低的小微企业而言,尤为如此。据统计,很多企业收益的35%都被用于支付各种财务费用,一旦盈利出现波动,企业很可能会面临致命的打击。
直到互联网与金融结合之后,金融对于小微企业的“歧视”终于有所缓解。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一起,为传统行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如今,几乎所有行业都无法脱离互联网而独立于线下,甚至很多企业将自身完全搬到了线上。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变革中,互联网也终于开始颠覆有“万行之首”之称的金融行业。
事实上,在电子商务发展之初,如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已经开始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但这并没有得到金融行业的重视,传统商业银行也仅仅是开发了银联在线作为抵抗。直到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诞生之后,传统金融产品在线销售、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互联网信用中介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迅速发展起来,直到此时,传统金融也只能被迫改革,并进入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客场之战”。
互联网金融一经面世,就迅速赢得市场的认可,在国内迎来众多企业的追捧。互联网金融凭借“大小通吃、无所不在”的优势,让众多企业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各种金融服务,如图1.1.2-3所示。

图1.1.2-3 互联网金融服务
1.低成本金融服务
依托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将金融生态领域的边界大大拓宽,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融入到金融市场中,享受到自己所需的金融服务。由于互联网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金融也就在无需投入大量网点建设成本的同时,为用户提供24小时的服务,并在服务成本降低的同时,实现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效率的极大提升。
传统金融领域,尤其是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服务小额贷款市场,正是因为小额贷款的额度小、周期短、收益低,而其服务成本与大额贷款相比却相差无几。但由于小额贷款的风险更大,银行反而需要在其信用管理、贷后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技术和精力。有了这样的对比,商业银行自然会将目光更多地放在大中型企业贷款市场。
但正是在这样一个传统金融主动放弃的市场,互联网金融却能够凭借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所实现的成本缩减,以及更为有效的风险控制技术,以极大的勇气与底气开发小额贷款这片“蓝海”。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互联网金融中最重要的创新金融产品就是P2P网贷,这也是民间资本阳光化的重要成果。简单来说,P2P网贷其实就是一个金融信息中介平台,通过快速实现融资者与投资者的对接,满足双方的金融需求:民间资本依靠P2P网贷找到更为可靠的投资渠道,而小微企业则通过P2P网贷以更低的成本实现融资。在提供中介服务的同时,P2P网贷平台本身也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并依靠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风控能力,这样的共赢自然让P2P网贷赢得了市场的热捧。
2.自助式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很大一部分都源自于其自助式的金融服务。在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中,企业可以按照标准化的订单模式采购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只需要按照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各种操作指引一步步进行,并提交相应的材料和证明,就能够下达自己的金融服务订单。在收到这些订单之后,互联网金融首先可以凭借各种风控系统对订单进行初步的筛选,将不符合标准的订单剔除在外,接下来则由独立的风控部门对订单进行资料核查,并由当地的信用机构进行现场核查,从而确保订单风险可控。
在这整个操作流程中,企业除了初步的提交申请及相关材料之外,所要做的就是在家等着审核人员上门进行实地调查。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下,融资者、投资者、信用管理者、信息中介可以身处世界任何地方。
比如,广州的企业在总部位于上海的某P2P网贷平台上提交贷款申请之后,该P2P网贷平台位于北京的风控中心则会对订单进行资料核查。如果核查通过,广州的信用机构会上门进行实地调查。在确保订单风险可控之后,这笔订单的期限、利率、额度等信息也会得到确认,P2P网贷平台就会将之发布在平台上供投资者选择,而这笔贷款最终的投资者则遍布成都、青岛、哈尔滨、厦门等各个城市。
这就使得资金的供需双方得以在一个无边界的市场内进行配置,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也使得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广州的融资需求能够面向全国各地,而上海的投资需求则能够投向大江南北。
3.纯信用金融服务
由于小微企业大多信用评级较低,在向传统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它们就不得不提供各种抵押物或担保人,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贷款的难度。想要申请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都无异于痴人说梦。然而,很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并没有符合银行规定的抵押物或担保人,它们也因此被拒之门外。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敢于服务于银行“放弃”的小微企业,正是因为它们拥有更加先进的风控技术。如今,被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引入的德国IPC技术,正是一种轻抵押、重现金流和实时信用管理的风控技术,如图1.1.2-4所示的芝麻信用即是其中的典型。商业银行贷款将小微企业拒之门外的根源就在于抵押物的不足,使得小微企业的高风险无法得到缓解,而轻抵押的IPC技术则让小微企业如鱼得水。
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办法中,企业的银行流水是最被看重的,如果企业的现金流正常,能够覆盖每月的还款金额,其风险就被认为可控。抵押物不足、资金周转快的小微企业,则完全适用于该准则,这就让小微企业梦寐以求的纯信用贷款,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变得可行。

图1.1.2-4 互联网信用评估体系——芝麻信用分
在金融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也在不断创新、完善自身的风控体系,这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金融本身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众多小微企业的参与,以及其所带来的庞大创新能力与动力。
就目前而言,由于监管机制的缺位以及自身发展的迅猛,互联网金融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向传统金融业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而且至今仍然有很多企业无法适应完全互联网化的资金来往模式,这些都需要互联网金融以及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然而,凭借在金融创新上的巨大优势以及无边界的金融交易模式,互联网金融必将赋予企业更多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
1.1.3 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更多帮助
所谓金融,简单来说就是资金的流通。金融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资金需求,无论是消费、学习、创业,还是资产保值与增值,都离不开金融。而从人们关于资金的各种需求而言,金融也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三大模块:投资、流转与融资。当互联网开始颠覆金融行业时,需要帮助的人也将通过互联网金融得到更多的帮助。
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颠覆也正是从金融的三大模块逐渐展开的,如图1.1.3-1所示。

图1.1.3-1 互联网金融的颠覆之路
1.撬动银行利润盲点,从流转支付开始
早在2003年,为了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巴巴就推出了支付宝,以保障消费者的网购安全。在支付宝的发展与扩张中,拉卡拉、汇付天下、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也相继崛起,在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支付开始取代商业银行的流转功能,成为互联网交易乃至线下交易的重要支付手段。
然而,由于流转并非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银行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等到商业银行体系开始推广银联在线时,一切也都为时已晚。第三方支付平台之所以能够不断取代银行的流转功能,正是因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关注的焦点就在于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用户的支付体验不断优化,用户早已习惯在线上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至于网银以及银联在线,则因为烦琐的使用体验而渐渐被用户抛弃。如今,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大力布局O2O,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进入线下支付市场,人们在支付领域享受到的帮助则更多。这从图1.1.3-2中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发展也可以得出相似结论。

图1.1.3-2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图片数据来自于艾瑞咨询)
在过去,现金用完,不能刷卡,没有ATM,人们就失去了支付的所有渠道。但如今,只需要亮出手机里的“支付码”,人们就能直接消费;只需要对方的手机号,人们就能进行转账;只需要添加好友,发红包都能在线上进行……在互联网金融发力第三方支付平台中,人们的支付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2.捡取银行眼中的“鸡肋”,让小贷焕发生机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但并不是所有的贷款市场都被银行所看重。面对国内庞大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更多地是为大中企业提供贷款,而个人想要从银行获得贷款,基本也只有房产和车产抵押贷款而已。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个人的贷款需求绝非仅仅购房或买车,事实上,无论是求学、旅游,还是租房、就医,个人同样需要贷款。只是在商业银行眼中,个人只不过几万元,甚至只有几千元的贷款需求,实在如同“鸡肋”。尤其是在商业银行的贷款程序中,个人贷款与企业贷款相比,并没有多少简化。同样的服务成本,是服务于企业还是个人?商业银行自然选择了企业。而面对如此复杂的贷款程序,个人也不愿意去银行贷款。
互联网金融则捡取了银行眼中的这块“鸡肋”,开始进入银行不愿服务的小贷市场。自此,个人在有贷款需求时,也不再需要找亲友借钱,而可以直接从互联网金融中寻求帮助。数以千计的P2P网贷平台能够极大地满足个人的贷款需求,而伴随着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建设起自己的互联网银行,支付宝中的蚂蚁借呗、微信钱包中的微粒贷等个人小贷产品随之出现,人们寻求贷款帮助也变得更为简便。
3.创新传统金融产品,让理财更亲民
如果说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只是提高人们的支付效率,而小额贷款也只能满足部分人群的需求,那么,理财则真正地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胀压力以及经济下行使得每个人的生活都不那么好过,在这种情况下,将钱放在银行储蓄无异于坐等资产贬值。
通货膨胀这个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很多人却不理解它会给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但如果你去超市采购一趟,你就会发现,随便买点什么就要好几百,钱变得不值钱了,这就是通货膨胀最直观的影响——货币贬值,而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将资金放在银行储蓄则是最糟糕的做法。
简单来说,以官方宣布的5%的通胀率来计算,如果你有10000元放在银行储蓄,这10000元如今可以买100袋大米。一年之后,因为通胀影响,一袋大米的价格上涨到105元,10000元就只能买到95.2袋大米。与此同时,经过一年的银行储蓄,以一年期定期存款1.5%计算,你的10000元变成了10150元,即使如此,你也只能买到96.7袋大米而已。
也就是说,在通胀时期,银行储蓄不仅不能为我们带来资产增值,反而会让我们的资产在静止不动中贬值。除此之外,在通胀期间,人们大多会限制消费,这就导致经济发展减缓。为了刺激经济,央行还会采取降息政策,不让人们将钱放在银行里,这就造成资产贬值的进一步恶化。
然而,不放在银行里,人们的钱又该投向哪里呢?当然不能将手里的钱都花掉,因此,理财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传统金融领域的理财手段大多有着较高的门槛,还有关于投资期限的诸多限制,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手里的闲置资金并不足以进入传统金融投资领域,也难以将资金“冻结”三五年。而一些门槛较低的投资渠道,如证券、基金等,则需要较高的专业性,否则只会让资产处于更大的风险中。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1分钱起投的“活期存款”却能够为用户带来比定期更高的收益(见图1.1.3-3),理财由此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场属于民众的金融狂欢终于拉开帷幕。随着余额宝的迅速发展,百度理财、微信理财、京东理财……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进入理财市场,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理财服务。而当这些互联网理财平台与日益完善的第三方支付结合起来,互联网将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理财、消费体验。

图1.1.3-3 余额宝收益变化率
当互联网逐步从流转、融资、投资三大模块颠覆传统金融行业时,互联网金融终于展现出其强大的革新作用。众多传统金融纷纷随之改变,但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追随者,传统金融企业已经无法阻止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之路。如今,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创新性发展,为所有人带来了完全不同的金融生活体验,也让人们得以依靠互联网金融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有啥不一样
在传统金融业里,银行扮演着国家经济的中介人的角色,承担着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的职能。也正是因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中介作用,其在维持金融体系以及社会经济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必然使得商业银行需要处于更为严格的监管之中。
在这样的严格监管中,传统金融的发展的重心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这对于普通人或小微企业等看起来不稳定的金融参与主体而言,就等于是将他们直接排除在金融大门之外。因此,为金融脱媒而生的互联网金融则为商业银行减轻了压力,通过让金融参与各方实现直接对接,互联网金融为人们带来了更加方便高效的金融服务,如图1.1.3-4所示。

图1.1.3-4 高效的金融服务
1.交易成本低
由于在互联网金融中,没有资本金管理、存贷比管理等各种监管,互联网金融的操作空间十分宽阔,资金也得以在互联网中实现自由流通,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成本十分低廉。而完全运作于互联网平台的互联网金融,也不需要如传统金融一般,设立大量的实体营业网点,运营成本和资金投入因而大幅降低。
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身成本降低的同时,其他参与者自然可以享受到更加优惠的金融服务。而当所有金融参与者都聚集在互联网中时,互联网金融参与各方都可以极为便利地找到各种信息,从而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损失。
2.交易效率高
基于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的特性,互联网金融的边界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宽广。在金融的发展中,互联网出现的意义甚至能够与货币等同,二者的出现都大幅提高了金融的效率。而事实上,互联网所带来的效率提升远大于货币。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数据处理技术,互联网金融能够为人们带来更高效的金融服务,而依托于这些数据处理技术,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得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风险控制模型,从而快速对用户风险进行评估,将金融服务完成的时间大幅缩短,如阿里巴巴小贷甚至能够在商户申请贷款的几秒钟内,完成审核工作。
3.交易范围广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得以在国内迎来巨大的发展,甚至能够挤压银行的生存空间,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所服务的对象大多不被银行所重视。传统金融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大多是具有良好信用基础的大中型企业或是有足够抵押物的个人,这就使得传统金融业存在一定的服务盲区。
基于互联网金融低成本、高效率的特性,互联网金融则能够进入传统金融的服务盲区,将金融服务带进所有人的生活中,使得金融的服务范围大大拓宽,也使得金融资源得以在优化配置中实现效率最大化。
相比较而言,互联网金融有着各种各样的强大优势,能够为传统金融带来巨大的革新和弥补。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就是完美的,它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尤其是网络安全和风险监督问题,更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迎来了极大的改善空间,但如果聚焦于安全与风控领域,具有几百年发展史的传统金融业则有着更加成熟的控制手段。而且银行还拥有互联网金融所没有的银行征信体系,这就使得银行能够对客户的信用情况有着更为详尽的了解。虽然阿里巴巴针对于此也推出了蚂蚁信用分系统,但想要与央行征信相提并论,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最为关键的则是,互联网不可避免的病毒入侵、盗号等风险都使得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无法根除。一旦遭到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作就可能受到影响,更何况互联网金融还存在着跑路、诈骗等诚信风险。
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如图1.1.3-5所示。

图1.1.3-5 有待完善的互联网金融
1.风控能力弱
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其健康发展的核心都离不开风控能力的不断完善。然而,由于缺乏如银行征信这样的信用评估体系,互联网金融对于用户的信用评估只能基于其互联网消费数据以及其他数据,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在风险控制方面难以完善。在P2P网贷发展的几年间,除去一些有意诈骗、跑路的P2P网贷平台之外,大部分倒闭P2P网贷平台都是由于风控不善而无法应对高违约率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2.行业风险大
因为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还缺乏相应的监管和法律约束,也没有合适的准入门槛或行业规范,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同样面临极大的管理难题。很多人正是看中了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和少监管,使得互联网金融出现大量恶意骗贷和卷款跑路事件。如何在发挥针对小微企业及个人的高效金融服务作用的同时,降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各种风险?这对于政府和行业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急需一条平稳健康发展的道路。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极为突出,作为新兴的金融形式,在与互联网的结合中,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服务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低成本、宽范围的金融服务也让享受金融福利的门槛得到大幅降低。但作为新兴行业,互联网金融并非尽善尽美,相比于有着几百年发展史的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