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出水,向东走,莫回头。”这几日,只要桑紫一沉入梦乡,那幅画面便如同被刻印在脑海中一般,清晰而重复地浮现。那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面容慈祥,眼神深邃,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仿佛知晓世间一切奥秘。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准确无误地传入桑紫的耳中,却总是在她试图捕捉更多信息,或是调整自己纷乱的情绪时,老者便如同晨雾般,悄无声息地消散在梦境的尽头。
每当从这样的梦中惊醒,桑紫的耳畔总是长久地回响着那句神秘的话语,如同古老咒语般萦绕不去。她躺在床上,瞪大了眼睛,望着窗外朦胧的夜色,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虽然她努力想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思绪如同乱麻,始终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头绪。她也没有惊动身旁熟睡的丈夫,他呼吸均匀,面容宁静,仿佛正沉浸在某个甜美的梦境之中。桑紫知道,按照村中的习俗,快要临盆的女人是会做些稀奇古怪的梦的,她不想因为这些无端的梦境而打扰到丈夫的安宁。于是,她将这个连续多日重复的梦境深埋心底,没有向任何人透露。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桑紫轻易地忘记这个梦境。如前几日一样,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桑紫便已经起身,拖着日益沉重的身子,缓缓走向自家房前的伊水河边。她打算舂些稻谷,为即将开始的一天准备些米粮。当她走到那口古老的石臼旁时,眼前的景象让她瞬间惊呆了。那口见证了村子几代兴衰的石臼,此刻竟然如同活物一般,不断地向外涌动着清澈的泉水,仿佛是大自然某种神秘力量的显现。
桑紫惊愕地站在那里,手中的稻谷散落一地,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刻,梦中的那句话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臼出水,向东走,莫回头。”她的心跳加速,一股莫名的恐惧与好奇交织在一起,让她几乎无法呼吸。她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但内心的波澜却如同汹涌的波涛,难以平息。
回到家中,桑紫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奇异的遭遇告诉了丈夫。然而,她的丈夫却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认为这只是她孕期紧张所致,并没有放在心上。桑紫又跑去告诉了邻居,但同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们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她,仿佛她是一个突然变得不可理喻的疯子。桑紫的心沉了下去,她明白,在这个闭塞的村落里,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事情。
然而,桑紫却坚信自己梦中的老者绝非虚幻。她回想起老者那慈祥的面容和深邃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勇气。在多次劝说丈夫无果后,她决定独自踏上向东的旅程,去追寻那个神秘的声音所指引的方向。在离开村子的那一刻,她回头望了一眼熟悉的家园,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她知道,为了自己和未出世的孩子,她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桑紫沿着蜿蜒的小路向东走去,她的脚步虽然沉重,但心中却充满了坚定。她边走边默念着那句神秘的话语,仿佛那是她唯一的指引和依靠。走了大约四里路左右,她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桑树林前。这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桑紫停下了脚步,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自己村子的方向。然而,当她转身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却让她瞬间惊呆了。
原本熟悉的村庄已经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整个村子都被淹没在了水中,仿佛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所吞噬。桑紫心中一紧,她知道自己已经违背了老者的嘱咐。就在这时,她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她包围,她的身体开始变得僵硬,皮肤逐渐变得粗糙,最后竟然化成了一棵与身后桑林融为一体的桑树。她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但她更担心的是自己腹中的孩子。然而,当她变成一棵有树洞的桑树后,孩子竟然在她的树洞里出生了。婴儿静静地躺在树洞中,没有发出任何哭闹声。原来,那个在桑紫梦中出现的神人一直在暗中守护着孩子,只是普通人看不见他罢了。
神人看着这个新生命,眼中充满了慈爱与希望。他知道,这个孩子将承载着桑紫未竟的希望与梦想,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前行。而桑紫虽然化为了桑树,但她的灵魂却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守护着她的孩子和这片她曾经深爱着的家园。
那位身着飘逸白衣的神人,自天际缓缓降临,他的身影在晨光中若隐若现,仿佛与世间万物融为一体,却又超脱其上。他的目光温柔而深邃,紧紧锁定在刚刚降临人世的婴孩身上,仿佛能洞察这小小生命未来的无限可能。神人的周身环绕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祥和之气,使得周围的空气都似乎变得异常清新,连微风都变得轻柔起来。
婴孩静静地躺在他母亲变成的桑树造就的小小摇篮中,他的面容尚未褪去母胎中的稚嫩,双眼紧闭,仿佛仍在梦中与另一个世界相连。神人就这般默默地守护着,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万物皆静,唯有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终于,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这片被神人守护的土地上时,一位身着粗布衣裳、手提竹篮的女子缓缓步入桑林。她名叫阿秀,是有莘氏族中一位普通的采桑女,每日都要来此采摘桑叶以养家糊口。神人见状,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即将完成,而这个婴孩的命运,也将因这位女子的到来而开启新的篇章。
在神人转身离去的瞬间,婴孩仿佛感应到了什么,突然睁开了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开始放声大哭。哭声清脆而有力,穿透了桑林的每一个角落,也深深触动了阿秀的心弦。她加快脚步,循声而去,最终在桑林最东边的一棵古老桑树下找到了那个啼哭的婴孩。
那棵桑树高大而挺拔,树干粗壮,枝叶繁茂,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见证着岁月的流逝。而此刻,婴孩正蜷缩在树干上的一个树洞里,小小的身躯在宽大的树洞中显得格外娇小无助。阿秀心疼地将婴孩抱起,轻轻拍打着他的背脊,试图安抚他的情绪。她仔细端详着怀中的孩子,只见他面目俊秀,一双眼睛大而有神,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勇气,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怜爱。
阿秀没有多想,立刻将婴孩带回部落,交给了有莘氏的首领。首领是一位年约四旬的壮年,面容威严而慈祥,他听闻此事,起初并不相信,但看着阿秀坚定的眼神以及随同前来的两位采桑女的证实,他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突如其来的婴孩。
为了弄清婴孩的来历,首领暗中派人前往桑林进行详细的调查。调查人员回到村落时,已是黄昏时分,他们带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据他们所述,那棵古老桑树周围弥漫着一种奇异的能量波动,而婴孩出现的树洞更是散发着淡淡的光芒,仿佛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暗中庇护着他。
首领听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深知,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拥有神奇境遇的婴孩,或许就是有莘氏走向兴盛的关键。于是,他根据官员们的描述,给婴孩取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伊尹,并决定让宫中最信任的御厨姜茴代为收养。
姜茴是一位年近半百的中年男子,身材魁梧,面容憨厚,是有莘氏首领的挚友心腹。他一生无子,对烹饪之道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当首领将伊尹交给他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激动。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到来,更是首领对他的信任与重托。
在有莘国的土地上,流传着一段关于奇迹与希望的传说,这传说围绕着一位被赋予了非凡意义的婴孩——伊尹。臣子们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渲染这位婴孩的神奇,不仅是为了给那位常常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的有莘王侯带来一丝欢愉,更是因为他们深信,这位婴孩的诞生预示着国家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好运。
故事的源头,要追溯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那场洪水如猛兽般肆虐,吞噬了一个宁静的村落,村民们或逃或散,生死未卜。然而,就在那片被洪水肆虐的土地不远处,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个婴儿,孤零零地躺在郁郁葱葱的桑树林中,仿佛是大自然在绝望中孕育出的一线生机。对于以采桑养蚕为生的有莘国而言,桑林不仅是生计之源,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这个在桑林中奇迹降生的孩子,自然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人们纷纷猜测,这或许就是上天为了弥补洪水带来的创伤,特意赐予有莘国的福星。
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国度,最终传到了有莘王氏首领的耳中。虽然这个消息也是有莘氏的首领让传播的,但这位首领还是深感此事非同小可,决定亲自过问,并将这婴孩赐予了年过半百、膝下无子的御厨姜茴。姜茴一生勤勉,虽在御厨之位,却从未有过半点非分之想,对于子嗣之事更是早已看淡。然而,当这位年迈的御厨从首领手中接过这个据说是天降福祉的婴孩时,他的眼中闪烁出了久违的光芒。他仔细端详着怀中的孩子,只见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中,似乎真的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神气,让姜茴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希望。
怀抱着这份突如其来的幸福,姜茴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家人分享这份喜悦。他迈着轻快的步伐,穿过熟悉的街道,回到了那个充满温馨与安宁的小家。一进门,他便笑呵呵地喊道:“老伴,快点出来,王侯赐给了我们一个孩子。”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喜悦。
在屋内忙碌的焦氏,一听这话,手中的扫帚差点掉落在地。部落首领亲赐孩子,这对于他们这个小家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荣幸与恩赐。她丢下手中的活计,几乎是跑着出了屋子。当她终于看到丈夫怀中那个沉睡中的婴孩时,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内心的喜悦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最终夺眶而出,重重地砸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无声的水花。
那泪水里,既有重获新生的喜悦,也有难以言说的辛酸与感慨。焦氏深知,这个孩子的到来,不仅仅是为他们的家庭增添了新的成员,更是为他们在此前充满闲言碎语的人生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她紧紧握住姜茴的手,两人的目光在那一刻交汇,无需多言,彼此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感激与珍惜。
焦氏眼眶中盈满了泪花,脚步沉重而坚定地走到了丈夫姜茴的身边。她轻轻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哀愁都压抑在心底,然后一把抹去两眼的泪花,那动作既温柔又坚决。她接过丈夫怀中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抱在自己温暖的怀里,就像抱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孩子的小脸贴着她的胸口,似乎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恬静地睡着,嘴角还挂着一丝甜甜的微笑。焦氏一言不发,只是冲着丈夫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包含了太多的情绪,有感动,有释然,也有对未来的憧憬。随后,她把所有的目光都温柔地放在了怀中的孩子身上,眼神中流露出无尽的慈爱。
然而,理智终究还是战胜了情感,焦氏微微低下头,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却也坚定地问道:“老头子啊!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怕我多年来因不能生育,会在亲戚邻里间抬不起头来,受人嘲笑和白眼,才弄了个孩子回来。可你也不能撒谎说是首领赐的啊!这样的谎话,怎能让人信服呢?”
姜茴看着妻子那既担忧又怀疑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妻子是真心为自己好,怕自己在族人面前失了颜面。于是,他轻轻地拍了拍焦氏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诚恳和无奈:“老婆子啊!我几时向你说过谎话?这真是有莘氏族部落首领赐的!你且听我细细道来。”
焦氏抬起头,目光中满是疑惑:“真是大王赐的?在首领身边当差的人那么多,王侯为什么不赐给张三、李四,或者你兄弟代平,为什么非要赐给你呢?这其中定有缘由,你可别拿些哄小孩子的话来搪塞我。”
姜茴无奈地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哎呀!老婆子啊!要我怎么说你才好呢!平日里看你都怪聪明的,怎么这时就像卖浆糊的送上门,糊涂到家了呢?我问你啊!一个孩子要长大,必须缺不了的是什么?”
焦氏皱了皱眉,心中虽有些不悦,但还是认真地回答道:“我说老头子,你真当我傻啊!这还用问吗?当然是食物了!孩子从小到大,哪一天能少了吃的?就是长大了,也不能缺了营养。可这和你抱人家孩子回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姜茴哈哈一笑,眼中满是赞赏:“哎呀!我家老婆子是聪明又不聪明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想啊,咱是做什么的?厨子啊!而且还是王侯的御厨!这身份地位,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平日里,咱们为王侯准备膳食,那可都是精挑细选、美味无比。就算有时遭遇了天灾,老天爷不赏饭吃,粮食歉收,那咱们作为御厨,也是比王侯还要先尝到美味的。毕竟,咱们的手艺可是关系着王侯的身体健康呢!因此,咱们肯定是最后一个挨饿的人了!你说,咱家的孩子能少了吃的吗?”
焦氏听了丈夫的话,心中微微一动,但还是有些将信将疑:“就凭这个,部族首领就赐给你一个孩子啊?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姜茴轻轻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几分感慨:“那还不是首领恩待咱们,看在我们多年来忠心不二的份上。咱们为王侯服务那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未犯过半点差错。因此,有莘氏首领还赐给咱一个金盘子呢!那可是王氏对厨子的最高奖赏啊!这事你也是知道的。当时,首领还特意夸赞咱们,说咱们是有莘氏族的骄傲。咱们夫妻二人,虽无子嗣,但那份忠诚和手艺,却是无人能及的。”
焦氏点了点头,回忆起当年首领赐予金盘子的情景,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自豪感。但她还是有些不解:“就凭这些,首领就赐给你一个孩子了?”
姜茴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感激:“其实啊,首领赐给我们孩子,还有另一层深意。你想啊,咱们夫妻多年来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在族中可是件大事。别的臣子都有自己的亲生子嗣,要么就是还没有成家或成家不久的。而咱们呢?却是个特别。首领看咱们如此忠心耿耿,又无子嗣承欢膝下,便借此成全了我俩多年的心愿。他老人家从奴仆中挑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赐给了我们,一来孩子不会饿着,有咱们这么好的手艺在,他肯定能健康成长;二来呢,也是为了让咱们在族中更有地位,不让那些闲言碎语伤了咱们的心。”
说到这里,姜茴顿了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其实啊,有莘氏族首领赐给我们孩子真实的想法,咱们只猜对了前者。他老人家确实担心孩子会饿着,毕竟咱们是御厨,孩子的饮食肯定不用愁。但他更看重的是咱们夫妻的忠诚和手艺。他把孩子赐给我们,也是希望咱们能继续为王侯服务,为有莘氏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咱们虽是依山傍水的百姓,心地自古就淳朴善良,但这份恩情,咱们可不能忘啊!”
焦氏听了丈夫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看着怀中的孩子,眼神中满是慈爱和坚定:“老头子啊!你放心吧!咱们一定会好好抚养这个孩子,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疼爱。咱们也要继续为王侯服务,为有莘氏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份恩情,咱们永世难忘!”
姜茴看着妻子那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他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老婆子啊!有你在我身边,我什么都不怕。咱们一起努力,为了这个孩子,为了咱们的家,也为了有莘氏族!”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幸福和希望。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彼此相依、共同努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怀中的孩子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份温暖和力量,轻轻地动了动小手,似乎在回应着父母的期待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