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轮船招商局商办时期的弊端

朱荫贵

轮船招商局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官督商办、商办、国营、股份制改造等多种体制。从清末宣统年间开始,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将其收归国营间的近三十年,是招商局的商办时期。但从现在留下的资料和记录看,这段时期却是招商局历史中留下弊端最多和最为人诟病的时期。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时人所说的经营不善,债务日多,丛垢积弊,腐败日深,以至于到1926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实已濒于破产倒闭之局面”[1],并直接影响到招商局此后的经营和发展。为何招商局在商办时期弊端最多、最为人诟病?客观地说,招商局航线长,地域广,各地分局和分支机构众多;商办时期国内军阀战争接连不断,直接给招商局的经营发展带来诸多困难和不利影响。可是这些客观因素能不能说是招商局经营管理不善等弊端和腐败出现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是,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商办制度的影响,还是因为“有治法还需治人”,这里缺乏“治人”?

正如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清查整理招商局委员会留下的“清查招商局报告书总论”中所说,“招商局为中国最大航业机关,其内容之腐败,恐亦为中国各公司中最甚者之一”[2]。鉴于此前学界对招商局商办时期的经营和“积弊”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成果不多,缺乏专门研究,本文拟在此做一粗浅分析,以期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