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研究: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报告2017
- 钱小军
- 2452字
- 2025-02-20 05:37:40
本章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 蔡昉.收入差距缩小的条件——经济发展理论与中国经验[J].甘肃社会科学,2007(6):1-6.
[3]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等.中国可持续增长的机制:证据、理论和政策[J].经济研究,2008(10):13-25.
[4] 马岩.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9(7):42-46.
[5] 周学.经济大循环理论——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和内需不足的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0(3):48-57.
[6] 林毅夫.妥善处理三大挑战避免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06-17.
[7] 厉以宁.论“中等收入陷阱”[J].经济学动态,2012(12):4-6.
[8] 刘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4-11.
[9] 孔泾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1(10):5-13.
[10] 马晓河.“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观照和中国策略[J].改革,2011(11):5-16.
[11] 曾铮.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中等收入陷阱”视角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6):48-55.
[12] 蔡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J].经济学动态,2011(12):4-9.
[13] 郭正模.“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12(6):21-24.
[14] 杜传忠,刘英基.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及对中国的警示[J].理论学习,2011(6):50-54.
[15] 郭惠琳.马来西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和政策应对[J].亚太经济,2012(5):96-100.
[16] 蔡昉.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13-18.
[17] 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1):2-15.
[18] 胡鞍钢.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当代经济,2010(15):7-8.
[19] 高杰,何平,张锐.“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2(3):83-89.
[20] 田春生,孙盼.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献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2(6):85-93.
[21] 胡鞍钢.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北京日报,2010-08-09.
[22] 樊纲.中等收入陷阱迷思[J].中国流通经济,2014(5):4-10.
[23] 杨承训,张新宁.科学运用“两期论”把握阶段性特征——兼析“中等收入陷阱”论的非科学性[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1):93-104.
[24] 胡鞍钢.“中等收入陷阱”是否逼近中国[J].理论学习,2010(10):52.
[25] 杨承训.制度优势:破解“中等收入陷阱”之本[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58-64.
[26]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孙立平.“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J].开放时代,2012(3):125-145.
[27] 邵宇.中等收入陷阱并非必然[J].中国经济信息,2014(9):19.
[28] 蔡昉,王美艳.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改革:中国面对的收入差距现实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3):1-7.
[29] 段学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须警惕“新自由主义”[J].河北贸大学报,2012(6):43-49.
[30] 江时学.“中等收入陷阱”:被“扩容”的概念[J].国际问题研究,2013(2):122-131.
[31] 权衡.“中等收入陷阱”命题与争论:一个文献研究的视角[J].学术月刊,2013(11):86-96.
[32] 蔡敏,周端明.“中等收入陷阱”研究文献述评[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3):185-198.
[33] P.德尔米特·吉尔,米·卡拉斯.东亚复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4] 张飞,全毅.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J].亚太经济,2012(1):89-93.
[35] 仪明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1(3):57-60.
[36] 余勇.从巴西经济发展看“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对外贸易,2013(3):44-45.
[37] 代法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经验和对策——基于44个国家的跨国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4(2):54-66.
[38] 纪玉山,关丽洁.“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及跨越[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4):57-62.
[39] 张勇,王慧炯,古明明.通过发展教育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教育与增长、转型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2(5):174-182.
[40] 袁本涛.超越中等收入陷阱:韩国人力资源开发对中国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59-68.
[41] EVANS H, BUCKLAND G. They Made America: From the Steam Engine to the Search Engine: Two Centuries of Innovators[M]. New York: Back Bay Books, 2006.
[42] 拉里·施韦卡特,莱恩·皮尔森·多蒂.美国企业家:三百年传奇商业史[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3.
[43] 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 参见新华网新闻:习近平:中国肯定要迈过“中等收入陷阱”,2014年11月10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1110/c157278-26003863.html.
(2) 参见中国政府网新闻:李克强:到2020年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5年11月06日.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5-11/06/c_128402341.htm.
(3) 参见刘鹤.拉美经济的主要挑战和经验教训.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da357ab9c77da-26925c5b0fd.html.
(4) 参见刘伟.“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前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f567b00102w1rx.html.
(5) 参见姚洋.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优势与挑战.搜狐财经(2016-06-17).http://business.sohu.com/20160617/n454916981.shtml.
(6) 2015年10月,知名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了2015年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在上榜的100家公司中,中国企业只有华为和联想名列其中,参见http://interbrand.com/best-brands/best-globa-lbrands/2015/ranking/。
(7) 以纺织行业最为典型,由于产能过剩和成本上升,2015年中国纺织行业已经出现大面积倒闭潮。
(8) 在航空航天领域,20世纪初,德国的科学研究远远领先世界,德国人冯·卡门到了美国后,美国大学的空气动力学研究才迅速赶上欧洲的水平。
(9) “两个百年战略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亦即在2021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 参见电动汽车:中国充满激情的权力游戏.原载英国《金融时报》,作者查尔斯·克洛弗,转引自FT中文网(2017-10-19).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4718?full=y.
(11) 简单而言,拉美病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荷兰病是资源依赖病;日本病和苏联病则是指,它们虽然都属于发达经济体,但是由于体制机制长期僵化教条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的“发达国家病”。
(12) “五心合一”是指制造中心、创新中心、科学中心、金融中心和全球治理中心同时在一个国家出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