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带一路”战略下福建自贸区供应链的发展

2015年9月7日,第十四届世界商业领袖圆桌会议在厦门召开。会议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合作与发展新机遇”为主题。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等15个国家与地区的知名电商企业代表围坐一堂,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跨境电商合作进行交流。此次会议的顺利进行标志着福建自贸区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目前福建省各企业在自贸区的发展还未成熟,属于行业的发展期,应该因势利导,利用和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发展,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

(一)当前福建自贸区发展新形势

1.建立无缝综合交通体系,集中展现交通优势

福建在“两岸三通”中的区位优势明显。自2008年12月15日两岸实现“大三通”后,闽台成为两岸海空运输航线最多、航班最密、往来人次最多、往来最频繁和最便捷的海空主要通道。福建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福建省机场累计完成旅客运输吞吐量3382.10万人次,已成为继广东之后,第二个同时拥有2000万和1000万级以上年旅客运输吞吐量机场的省份。

2.政策助力投资优势,为企业带来全新发展

福建自贸区着重于“一多三低”的优惠政策,即投资机会更多、经营成本更低、融资费用更低、创业门槛更低,特别是在申报流程方面,通过网络平台,使企业注册实现“一表申报”“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一证三码”以及全流程网上办理,办结时限也缩短至3个工作日。其中,厦门片区将政策简化为“一口受理、一表申报、一照三号”(见图1)。

图1 厦门“一口受理、一表申报、一照三号”流程图

(二)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供应链发展状况

本节主要从物流链、资金链两个方面进行叙述,表1为福建自贸区各个片区物流链及资金链的对比。

表1 福建自贸区各个片区现状对比

1.物流业的转型与创新,打造有特色的贸易区

福建自贸区发展中物流发展是薄弱环节,因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出台了不少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条例法规和实施意见,比如,《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进一步促进福建物流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

(1)福州片区

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保税仓储物流基地——利嘉国际物流园。功能区分为:保税商品展示区、保税仓储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配套商务办公区“三位一体”的国际自由贸易产业链,在福建自贸区内建设连接两岸、辐射国内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保税物流产业基地。

(2)厦门片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因台而兴”。目前,厦门片区的重点是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等。厦门港正在打造以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国际邮轮母港、绿色环保智慧港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三港”,对推动对外开放、服务区域产业经济的壮大,建设国际营商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3)平潭片区

平潭主要以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网和周边大型商贸城为依托,以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实验区政策便利为基础,全力推进海峡西岸物流产业升级,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大型物流基地;建设服务海西、辐射两岸的现代化物流集散中心;以保税物流中心为平台,全力打造海西最具规模的现代商贸物流新城。

2.金融业助力贸易区发展,资金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在金融服务领域,福建自贸区一直处于劣势。在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基础上,吸收福建省近期金融改革成果,结合金融改革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了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拓展金融服务、深化两岸金融合作以及完善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措施。

(1)福州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

2016年7月7日,兴业银行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分行与高龙集团签署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银企合作协议。签约后,总部位于香港的高龙集团将利用这一新业务,把境内外19家公司年均近1亿美元的外汇资金归集到福州自贸片区进行统筹管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的破冰,意味着福州自贸片区银行业的资金池服务方案体系更加完善,将为自贸区内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厦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运作

2016年4月14日,厦门开始正式启用双向资金操作业务,该业务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并放大了归集额度,实现了集团内企业人民币的双向调剂和归集,有效加强了集团对境内外子公司的人民币资金监控。

(3)平潭“快车道”助力“产业奖”

2016年3月1日,平潭审批局正式实施“快车道”审批办法,实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核、一章审批、一周办结”,简化了企业办理手续,缩短了办理时限,平均办结时限缩短到3—4个工作日,提高了整体效率。同时,审批局针对总部经济奖补、金融业奖补、海运业奖补、旅游业奖补、鼓励扶持产业奖补、台湾居民个税补贴和发明专利奖补等设立专门的产业奖补窗口,牵头受理平潭税收优惠、扶持资金、资金补助等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行政给付、行政确认等事项的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