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一、重要概念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答: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在1997年建立的,是为满足相关条件的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的社会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组成,企业按职工工资的20%社会统筹账户缴费,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8%并记入个人账户,在满足相关的条件后,职工退休后从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获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答:1998年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为参保职工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该制度是由劳保制度下的医疗保护制度演变而来的,在劳保制度中,就业人员抚养和赡养的人口也是受到一定保护的,通常医疗费用的50%由用人单位报销。而新的职工医疗保险只保障就业人员,“一老一小”被排斥在保障制度之外。职工医保制度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企业缴费为职工工资的6%,个人缴费为工资的2%,企业缴费的2/3进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及企业缴费的1/3进入个人账户。职工因病发生费用时,制度予以补偿,但有起付线、共同保险及最高限额的规定。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该制度的资金来源于政府、集体和个人,以县市为单位统筹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初以解决农村居民的“大病”医疗费用的补偿为目标,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保障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成为既保障住院疾病和门诊大病也保障普通门诊的综合性医疗保险制度。

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答:2009年农村开始试点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为年满60岁的参保人提供养老金。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根据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有条件的农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

5.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答: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地方政府为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提供救助的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来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均可申请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城市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前,需接受家庭收入调查,领取的保障金为家庭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部分。

二、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统筹?

答:近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快速发展,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但依然存在着覆盖范围比较窄、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比较薄弱、资金支付压力大、部分社会群体保障待遇不合理,特别是城乡社会保障不平衡、不衔接等方面问题突出。

(1)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现状评估

发展现状

a.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覆盖、农村居民多数还为空白

城镇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商、生育等社会保险项目已经全部出台,实际覆盖率达到70%-80%,城镇居民低保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和应保尽保;相比较而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健全,各种社会保险还没有建立或初步建立,所覆盖的人数在农村总人数中的比重很小;

b.农村和城镇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

据往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险的人均年支付额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还表现在低保年支付额和医疗保险筹资总额;

c.中央公共财政支持主要用于城镇;

从总体上看,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逐年增加,但比例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而农村恰好是社会保障政府财政投入最薄弱的环节;

d.管理服务能力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能力建设近几年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已基本实现了统一管理,其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运行机制趋于成熟;

农村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很弱,基本没有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技术,且职能分散,相互间缺乏协同配合,多头管理造成无人管理。

现状评估

a.城镇社会保障的思路比较清晰,保障项目齐全,运行平稳,并发挥了作用;

b.农村社会保障存在制度缺失,管理服务能力不足,思路不清;

c.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严重失衡。

(2)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要求;

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

(3)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意义

有助于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实践证明,只要加快社会保障发展步伐,全力推进城乡社保一体化,是我国外向型与内需型经济之间的结构更趋合理,有效降低外部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只有在一个好的制度下,民生才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有助于缓解保险基金压力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和再就业基金,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创新、创业、创造热情,维护其合法权益,使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对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你认为所谓“保基本”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答:“保基本”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住房等诸多方面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适当的时候提高基本养老金的标准,而且要解决或者逐步解决碎片化的问题,整合城乡医保,推进养老保险并轨,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网。

3.你认为现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目标是什么?制度会达成它的目标吗?

答:(1)目前现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目标是: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2)制度会达成它的目标,理由如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使“老有所养”的目标得以进一步实现。

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保”按照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缴费方法,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对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子女的经济负担,使农民养老无后顾之忧,增加其消费能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其老年生活提供了保障。

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实施以农业促工业,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策略,加之城市居民有包括养老、医疗等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农村居民在此方面的保障却极低或处于空缺状态的现实更加剧了我国城乡发展的二元化,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通过对农村居民推行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和之前的“新农合”双管齐下,有助于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有助于将来实现城乡统一保障体系的链接,从而有益于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扩大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非农收入,减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剪刀差,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进而实现城乡统一发展的社会经济目标。

有利于扩大内需和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体系很不合理,资本主要流向政府和企业,工人和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通过新农保的这一民生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无疑会有助于降低他们对未来养老的担忧,增加消费,进而通过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民强国。

4.学习完第三章后,再回过头来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审视中国的社会保障设计是否得当。

答:中国的社会保障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理由如下: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和效率的理论支持

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建制理念,促进效率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天然属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观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以促进社会公平为根本目标和评价标准,给同类的人以同样的权利和待遇,将不同类的人的待遇差别控制在社会公认的合理范围之内并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

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观是:以提高制度结构的合理性和制度运行的规范性为前提,以提高社会保障需求的满足程度和社会保障资源的利用程度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激励作用。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和效率在各阶段的体现及简要评价

传统社会保障制度(1949—1985)是一种低公平与低效率并存的制度安排,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改革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1986—2003)是一种从效率优先向注重公平转变的制度安排。由于过多地考虑社会保障基金收支能否平衡这个“效率”问题,过多地强调个人责任而忽略社会公平,反而使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运行出现了低效率化的倾向。

在21世纪初,中国社会和政府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及其可能引起的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政治上下定决心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规定,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在这一目标下,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口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保障水平也将随经济的发展而提高。认识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和效率的简要评价

现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确立了公平性的制度框架,其公平性在不断提高,但离制度所应达到的公平度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其自身的效率仍然比较低,对经济社会发展效率的提高也没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制度的完善和公平度的提高,效率正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是高度统一的,在实践中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要求在社会保障领域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