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2.1 复习笔记

一、古希腊早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米利都学派的心理学思想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第一个唯物主义学派,创始人是泰勒斯。这一学派最早用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的生成问题。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由水、气、火等一些物质性的元素组成的,从而开启了人类客观认识世界的先河。

1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4~前547)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但是,他又提出万物都有灵魂,把灵魂当成一种运动能力。他承认生命、精神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具有突出的进步意义。

2阿那克西曼德(Anaxiruander,约公元前610~前546)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都来源于一种没有固定形状和性质的物质,他称之为“无限定”者。这是最早试图用物质本身来说明宇宙起源和状况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论。

3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公元前585~前526)

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万物的本原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无限的“气”。认为灵魂也是气构成的精细的存在物,具有动力性特征。气能散布于人的整个身体,使人的全身成为一个统一体。

这三位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普遍对作为心理现象的原始形式——灵魂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它标志着西方心理学思想的起源。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灵魂观

1.毕达哥拉斯(Pythagoreas,公元前580~前500)提出了灵魂不死和轮回转世说,认为灵魂不仅可以在身体中存在,也可以离开肉体独立存在,身体是灵魂陷入的腐败监狱。

2.灵魂分为“理性、智慧和情欲”三部分,动物只有智慧和情欲,只有人的灵魂才三者皆备。

3.人的灵魂是身体中的对立面——热和冷、湿与干等等所组成的一种和谐,提出了“热气、尘埃、和谐”的著名观点。

(三)爱非斯学派的心理学思想

爱非斯学派的代表赫拉利克特(Heraklekos,约公元前525~前475)认为:

1.变化是万物惟一的常性,是合乎规律的,这种规律性的东西被称为“逻格斯”(Logos)。人的智慧和世界的变化规律是一气相通的,只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这种“逻格斯”,并说出其中的真理。

2.在身心关系问题上,赫拉克利特提出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则是纯净的火。灵魂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如果灵魂受潮,那么人就会入睡或者失去知觉。灵魂一旦全部受潮,人就会死亡。而最干燥的灵魂最有智慧。

(四)爱利亚学派的心理学思想

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巴门尼德(Parmenides,公元前570~前480)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否认感觉的可靠性。他的这种将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相对立的观点,对后来的思想家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五)元素论者的心理学思想

巴门尼德以后的一些自然哲学家,提出了“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为世界的本原,这就是以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等人为代表的元素论。

1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公元前490~前430)

(1)恩培多克勒提出,世界上变化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水、火、土、气”这四根所组成的。人的身体也由四根构成,人死之时,身体的四根便分散,人的生命和思维也就消失了,所以没有不死的灵魂。

(2)恩培多克勒同时还为心灵活动提供了一种纯物理的解释。他认为,人身上的一种根感知外物中的同一种根。外物的射出物与人的感官孔道大小合适,才能进入体内;而外物的射出物进入血液后,便与心脏相遇并混合起来。当心脏跳动时,就产生对这种射出物的激动,即思考。

2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约公元前460~前370)

(1)德谟克利特从原子论阐述认识论问题,认为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像”,而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这就是著名的“影像说”。

(2)他还区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最初级阶段,他把感性认识称做“暖昧的认识”,把理性认识称为“真理的认识”。

(3)根据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原子与原子之间没有什么性质的不同,人们感觉所感知的各种事物的颜色、味道都是习惯,均是人们主观的想法。

二、古希腊罗马繁荣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了对心灵研究的转向

苏格拉底提出要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他认为,对于自然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性经验所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因此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确定不变的、永恒真理,这就是研究自我。

2主张灵魂不灭

苏格拉底首次明确提出灵魂是与自然物质有着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

3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只有一个。真正的知识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永恒不变的普遍定义。

4启发式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就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普遍的定义,而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

(二)柏拉图

1主要观点

(1)柏拉图以理念论来解释灵魂的本质。“理念”在希腊文中的本义是指“被视之物”。柏拉图把世界分成可知的“理念世界”和可见的“理念世界”。

(2)柏拉图进一步将人的灵魂结构划分为三个部分:

理性,这是只有人才具有的最高级的、永生不死的东西;

意气(激情),是指像勇敢、抱负等高尚的冲动;

情欲,感觉和情欲这些非理性的部分。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把人分为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这样三个等级。

(3)柏拉图还提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先天就有的。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教学的帮助下对先天知识即理念形式的回忆。这就是著名的“理念回忆说”。

2影响

柏拉图的哲学心理学思想建立在身心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由于科学依赖于经验观察,因此柏拉图的哲学对科学的推动甚少,甚至还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但是他的许多观点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他的理念论心理学思想对后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三)亚里士多德

1主要观点

(1)在灵魂的本质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提出灵魂是生命的原则和生活的动力,是身体的形式,灵魂与身体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2)在灵魂的结构分类上,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整体的,不可分割为部分,灵魂以整体性发挥自己的功能。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生命的物体存在着三种灵魂等级: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

(3)在感觉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把感觉定义为辨别的官能,认为感觉是生存的必要手段。同时,他还把感觉分为特殊感觉和共同感觉两大类。

2亚里士多德在欧洲心理学史上的贡献

(1)建立了一个知识体系,关于灵魂的研究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方面都同关于活动的机体的研究发生关系。

(2)界说了灵魂的性质及其活动,使灵魂成为活跃的生物的一种表现,而活跃的生物又是灵魂的一种表现,根除了以前的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

(3)具体描述和解释了人类的经验和行为,论述了觉醒、睡眠、做梦、记忆、情绪和人际关系等心理学问题。

三、古希腊罗马后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怀疑学派

怀疑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皮浪(Pyrrhon,公元前365~前275)。他认为由感觉和理性得到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要认识客观世界和真理是不可能的,甚至客观世界和真理是否存在也是可疑的。人对一切事物最好都采取怀疑的态度。要保持沉默,不轻易作任何判断和结论。

(二)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前270)创立了这一学派。他认为构成万物的本原是不变的、不可分的坚实的物质实体——原子,而灵魂和精神是由更精细的原子组成的。灵魂与身体的结合引起相应的运动产生感觉和意识。身体与灵魂分离,构成灵魂的原子随之分解,人的感觉和意识便不复存在。

(三)斯多葛学派

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是芝诺(Zeno,约公元前336~前264)。这一学派认为世界既是物质的,也是理性的。人的灵魂是物质的,是世界理性的一部分,人应该顺从理性,一切变化都是世界理性的表现,都是注定而不是偶然的。因此斯多葛学派相信预言和迷信。

(四)新柏拉图学派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提诺(Plotinus,205~270)。普罗提诺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分为三个层级,最高层是“太一”(the One)或神,是至高无上而不可知的,是世界的本原;第二层为精神,它是太一的影像。精神是每个人灵魂的一部分;第三层为灵魂,它是最低等的层级。灵魂是物质世界中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精神从太一中流溢出来,灵魂则从精神中流溢出来,而自然界则从灵魂中流溢出来。一旦灵魂进入某个物质,如人的身体,它就会试图创造出一个精神的摹本,产生出整个感性的现实世界。

(五)希波克利特和加伦医学中的气质学说

希波克利特(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0)和加伦(C. Galen,公元132~200)从日常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些医学知识,对后世十分有益,并沿用至今,例如气质学说。

希波克利特认为,人体是由各部分组成的统一整体,整体又影响各部分。他还注意到地理环境、气候、季节和生活方式同人的身心健康方面的关系。希波克利特还提出人体有四种性质不同的体液,它们来自不同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