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力:品牌营销与危机公关
- 崔雪涛编著
- 1289字
- 2025-03-13 15:53:15
3.1.1 价值观输出
创始人的价值观输出会给谁带来影响?一是企业员工,二是消费者。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作《营销3.0》中指出:“新一代的营销必须是价值观营销,更注重企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缔造苹果传奇的乔布斯也曾表示:“对我来说,营销学讲的是价值观。”众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就是维护并宣扬品牌的价值观,这也是他们创造金字招牌的秘诀。
但国内的很多品牌,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几乎不存在。主题年年变、月月新,很难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更谈不上打造消费者忠诚度,使消费者变成追随者了。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产品种类的增多和互联网的发展,产品的质量已经不是吸引消费者的决定性因素了,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这个产品背后的“故事”,也就是创始人的价值观。
柳传志作为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曾直言:“自己最大的优点是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是为企业而生的人。”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对他所选拔的接班人也有同样的要求,“总裁没有私心,制度才能贯彻落实。”这种价值观让利益相关方都非常愿意相信柳传志,还影响着企业的各级员工,当他们在做与企业相关的决策时,都不会从个人利益出发,从而保证联想组织目标的统一。
柳传志是一个非常“正气”的人,在面对问题时,他以及他领导的团队,都严格秉公处理,从来不做任何不透明的事情,在这种公平公正的价值观的影响下,联想的管理者们兢兢业业,员工也能踏实工作。
价值观输出包括三个方面。
(1)首先要把自己的价值观清晰地提炼出来,包括对世界、对行业、对产业的深度认知,只有站在价值观的高度,才能万变不离其宗地进行营销。其他的一切,比如产品,都是价值观的外在物化载体。
在当今这个人格化与“粉丝经济”崛起的时代,无数人因为“某人的价值观”热爱某种事物从而誓死追随,而被热爱的事物也因为其誓死追随的粉丝而挣脱了原有平台的束缚,向外扩散、扩展,连接更多的粉丝。“知乎作者靠打赏年收入百万”“服装网红张大奕一场直播卖衣2000万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粉丝经济”不死,那么个人IP就会长盛不衰,互联网发展至今,个人IP的数值越高,粉丝量就越大,拥护者也就越多,粉丝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会越来越大。
(2)创始人的价值观应该以人格化魅力的形式表达给员工,而非简单的宣传。要以其独特的内容和价值,团结内部员工形成忠诚度,并以此为基础,向社会扩张,传播其文化,输出价值观,进而吸引客户与人才。要重视在表达过程中的仪式感,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文字和口号,而是情感,要给员工这样的精神共鸣和情感体验。
(3)价值观一定要真实,只有真实,才能坚持。不真实的东西,长期下来很难自圆其说,也经不起考验,一旦让公众有了反差对比,那就很难挽回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而且只有长期坚持,才能一点点渗透,一点点见效果。
在输出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比较符合自己气质的渠道,比如不同的媒体、论坛、会议、咨询平台等,避免出现违和感。至于输出的幅度,既不能将网撒得太广,也不能太清高,只去最好的平台,离人群过远,也没有效果。
企业想要生存,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如果不能长期地做好价值观营销,就难以占据消费者心智的高地,迟早要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