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 青团的冷与热

设计教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崂山小学 郭向英

指导老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小学 陆燕华

【活动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2+35分钟(2分钟预备时间)

【活动背景】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设为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

然而,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缺乏对传统文化感恩思源的精神实践。每到清明,通常孩子们跟着大人们去扫墓,排队买青团吃,但是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孩子们却是一知半解的。

【活动目标】

1.了解青团与清明节的历史渊源。

2.感知青团过去的“冷”,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3.认知青团当今的“热”,青团制作人的工匠精神。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青团的资料、图片和视频。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设计任务单。

【活动过程】

一、逛美食,创情境

1.师:我们一起来逛逛这些美食老字号吧!你最喜欢吃哪一款青团呢?

出示PPT上海老字号之网红青团大集合。

(1)杏花楼青团风味独特,咸香蛋黄使肉松变得柔润;经典的玫瑰豆沙,豆沙透着淡淡的玫瑰味;甜而不腻的紫薯,淡紫色外皮,相当的少女心,带着紫薯的香气。

(2)新雅粤菜馆出品的青团是传统香甜绵滑的红豆沙馅青团、“黄金团”之称的肉松咸蛋黄青团和春意风情浓郁的“网红”腌笃鲜青团,它们选用泰国进口糯米粉,吃到嘴里挺筋道。

(3)乔家栅青团全手工制作,软糯清香且分量足,可说是最正宗的上海味道。

(4)沈大成出品的颜值超级高的樱花青团,少女们都无法拒绝!粉粉的糯米外皮,团子里是豆沙馅料,甜度适中,有一点儿樱花淡淡的咸味,吃两三个都不会腻!

(5)真老大房的青团和沈大成有点儿相似,但由于其内馅的蛋黄没有打得很散,给青团口感增色不少。

(6)大壶春青团延续了生煎的“大块头”,分量十足!所有的网红青团都只能吃到咸蛋黄的味道,看不到咸蛋黄的影子,大壶春的内馅却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咸蛋黄。

(7)光明邨蟹粉鲜肉青团特别受欢迎。皮子厚度适中,又筋道又软糯,关键是不粘牙且蟹味适中。

2.师:小朋友们,我看你们都馋极了,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款呢?

生1:我最喜欢吃杏花楼的咸蛋黄青团,味道好极了!

生2:我没吃过樱花青团,听了介绍后,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生3:蟹粉鲜肉青团,我也没有吃过,听听名字就觉得很好吃。

二、猜谜语,识青团

1.师:今天,明明和妈妈一起去杏花楼买青团,可是买青团的队伍排得很长很长。

播放音频《谜语识青团》。

明明:妈妈,我跑到最前面去看一看,行吗?

妈妈:好的,你就到最前面的橱窗旁边等我哦!千万别跑开哦!

明明:好的!好的!妈妈放心。哇!橱窗里有这么多青团啊!上面是“传统青团”,下面是“网红青团”……

出示PPT:橱窗里出现了两个卡通人物——青青和团团。

青青:明明!

团团:明明!

明明:哎?谁在叫我?

青青:是我!

团团:是我!

明明:你们这两个小家伙是谁呀?

青青:我是青青,传统青团的代言人。

团团:我是团团,网红青团的代言人。

青青:明明,你来猜个谜语吧!身穿翠绿色,样子圆滚滚,祭祀老祖宗,清香又耐饥,打一样当季食物。

2.师:小朋友,你们猜出来了吗?

生:青团!

板贴:青团图片

3.师:明明也猜出来了!

设计意图:引入卡通人物,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主角,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听故事,识来源

1.师: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它叫青团吗?

生1:因为它的颜色是青色的,所以叫青团。

生2:因为它的形状是小小的、圆圆的,像个团子,所以叫青团。

2.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青团是青青的、圆圆的,吃起来香香糯糯的,真好吃。

播放音频《青青的提问》。

青青:对呀对呀,青团美味极了!可是说起青团,它还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明明:真的吗?青青,快跟我讲讲吧!

播放视频《介子推与寒食节的故事》。

清明节

清明节一到,大人们都会去扫墓。其实呢,扫墓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今天这两个节日已经合到一起了。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叫晋国的国家,晋国的公子重耳常常帮助百姓,但后母总是想害死他。可怜的重耳公子只好带着几个忠心的大臣逃出了晋国。他们逃啊逃,逃到了一个荒凉的地方。重耳公子又累又饿,倒在了地上:“我就要饿死了,晋国的老百姓可怎么办呐?”这时介子推突然拿来了一碗热乎乎的肉汤,“快呀快呀,快让重耳公子把它喝了。”喝了肉汤,重耳公子终于慢慢睁开了眼睛:“这肉汤真是太美味了,你们真有办法!”“这都是介子推做的。”突然重耳公子看见介子推的大腿正在流血,聪明的他立刻明白了,那肉汤就是用介子推的大腿肉做的:“您对我这么好,以后我一定会好好报答您的。”

后来,重耳公子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大家都叫他晋文公。于是啊,有人就说晋文公了:“介子推那么忠心,您怎么可以不赏赐他呢?”晋文公听了,封了一个大大的官请介子推来当。可是介子推不想当官。“我们躲到绵山去吧,这样他们就找不到我们啦!”可晋文公还傻乎乎地等着介子推呢!但左等右等,就是见不到他。

原来啊,介子推已经和母亲去了绵山。晋文公犯了愁:“绵山那么大,我到哪里去找他呢?”有人对晋文公说:“你别担心了,只要放火烧山,留一个方向不点火,介子推就一定会从那里跑出来的。”

农历二月二十三日,晋文公来到了绵山,命人放起了大火。小动物们都吓得纷纷跑了出来,但就是没有介子推。晋文公使劲地找,终于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下找到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可他们娘俩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晋文公既悔恨又悲痛,哇哇地放声大哭。人们从大柳树的树洞里找到了一封信。信上说:“如果晋文公想报答他,就为老百姓当一个清明的好国君吧!”大家看晋文公那么伤心,都劝他:“您不要哭了,只要您对百姓好!介子推也就没有遗憾了。”

第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这天,晋文公扫墓时,发现那棵大柳树竟然活了过来,他轻轻折下一根柳条缠在了自己的头上。后来,晋文公就把寒食节后的那天叫做清明节了。天下的老百姓也都学着晋文公的样子开始扫墓折柳。这个风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晋文公十分后悔自己烧死了介子推,就把农历二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叫做寒食节,不准人们生火做饭,只能吃冰冷的食物,这个节日现在已经没有了。

3.师:听了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知道青团背后的历史了吧?青团也叫清明果子,清明节也是唯一一个以食物命名的节日。

播放音频《明明的疑惑》。

明明:青青,怎么一会儿“寒食节”,一会儿“清明节”,到底是清明节还是寒食节啊?

青青:其实这两个节日是有关联的。

播放视频《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区别》:哈喽,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清明与寒食的区别。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说过寒食节,那么寒食节和清明节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有些人可能会把寒食节与清明节混为一谈,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清明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历的四月初五。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这一天祭祀先祖,而寒食节是一个民俗节日,它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另外寒食节是不能生火做饭的,只能吃凉的东西,而清明节则可以开火做饭。但是在宋朝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就日趋淡化消衰了。明清以后,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所以已经没有真正的“寒食”了。而现在因为这两个节日离得很近,所以也逐渐将这两个节日合二为一,都看作是祭祖的节日了。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拜拜!

4.师:在介子推的故事中,青团作为一种冷食流传了下来,它在清明节中蕴含着祭祀亡灵和保佑新生命的含义。

播放音频《青青带来的题目》。

青青:我带来了一些选择题,请同学们来挑战一下吧!

明明:好呀!好呀!

出示PPT:选择题。

(1)青团还可以叫什么名字呢?( )(答案:b)

a.元宝

b.清明果子

c.年糕

d.圆子

(2)清明节吃青团源于( )。(答案:a)

a.寒食节吃冷食

b.合家团圆吃团子

c.儿童节吃儿童餐

d.重阳节吃糕团

(3)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d)

a.青团作为扫墓祭祀的功能渐渐被人们淡忘,所以不提倡吃青团了,它已经过时了。

b.清明节有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合家团圆”。

c.清明节家家禁烟吃冷食,吃青团不代表着一种辞旧迎新,不象征着新希望。

d.寒食节吃寒食源于周代的禁火制度,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要提前准备好冷食。

板书:冷 寒食 祭拜祖宗

播放音频《明明的感叹》。

明明:这下我明白了!

青青:是不是感觉这个节日是最最特别的啦!

5.师:原来青团被赋予了这么崇高的责任和荣誉啊!人们吃着青团,一家人共同怀念老祖宗,愿逝者安息。但是今天的青团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了,更代表了一种怀旧与风尚的美食文化了。

设计意图:以青团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了解到吃青团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了解吃青团的风俗由来,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从而由衷升起一种崇敬之情。

四、品网红,悟匠心

播放音频《明明的好奇》。

团团:明明,明明,别光顾着听青青说呀!也来看看我呀!

明明:哦,团团呀!

团团:明明,你看,我有芝麻青团、芒果青团、榴莲青团、笋干肉馅青团、流沙爆珠青团、咸蛋肉松青团……我的品种多丰富啊!人们都冲着我来的呀!

明明:真的吗?

1.师:如今的青团开始与时俱进,心系百姓,竟然有了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出现,玫瑰馅青团、芝麻馅青团、鲜肉青团等。小小的青团越做越精致,人们为了吃到这种网红青团,很早很早来排队购买。

播放音频《明明想知道》。

明明:这小小的青团竟然能翻出那么多的花样,它到底是怎么一跃而成为网红的呢?

团团:明明,曾经杏花楼黄河路店卖传统青团亏损了600万元呢!后来因研究出了网红青团才起死回生的呢!

明明:真的吗?请讲讲吧!

播放视频《青团网红的背后故事》。

其实,腌笃鲜口味从上市之初便天天排队,超级好的口碑建立是源于店家坚持传承,用几十年的古法技艺手工包捏青团,也是因为有一位善于创新的大厨,他就是新雅的行政总厨黄任康。“研发过程当中啊,我想了用什么菜,包到青团里面。后来想到一个腌笃鲜,腌笃鲜也是一个名菜,当时在研制的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问题,一个是鲜肉和咸肉的配比,还有一个笋的配比,还有这个口感的配比,咸肉要是放得多了,这个口感就不行了,要是咸肉放得少了,吃不到这个咸肉的味道,不可能在人们的印象中你是腌笃鲜了。笋放得多少大的,能够一口咬下去,能够第一口吃到笋。”

三年前,以黄师傅为首的新雅研发团队,创新地将腌笃鲜的主料包进青团,不仅保持了腌笃鲜原本的鲜味,更搭配糯米获得了绝佳口感。

“今年的青团总共出台了6个品种,4个品种是原来的,我们以前供应过,这也是销量很好的,有两个新的品种。”4款以往销量好的老味道:豆沙、腌笃鲜、咸蛋黄肉松、蟹粉鲜肉,两款是先研发的口味:Q心奶香紫薯肉松、爆浆流沙奶黄,6种口味合起来就是新雅今年的全家福6拼组合装。“除了我自己试以外,天天吃以外,我们还要把做好的新产品啊,我们还拿给经常来就餐的新老客户,听听他们客户对我们研发的这个新产品的(意见),口感怎么样,感觉怎么样。我们有一个优秀的团队,15人组成的一个大师工作者优秀团队,对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原料也好,新的调味品也好,我们都不断地去摸索去考察,对所有的产品不断地去创新。”

2.师:看了这段视频后,你们知道青团这一传统食品一跃成为网红的原因了吧?

生1:传统青团本来不受大众欢迎,但是青团的制作者根据不同顾客的爱好而改变了青团的口味,才让青团这一传统美食变成了网红。

生2:青团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生3:是青团的制作者们不断创新,才使青团热销的。

生4:是青团手工师傅们一代一代人的坚持,是他们的创新精神,才使青团供不应求。

3.师:从网红青团看到了青团制作工序中制作者的一丝不苟,配料调制、手工擀面、包馅、蒸熟,别出心裁的设计,甜咸交织形成的独特口感,怪不得每次出炉都能获得一大批“粉丝”,给顾客带来了健康、天然、营养的享受。看得见的是青团的口味创新,看不见的是青团制作人的创新精神啊!

板书:热 网红 工匠精神

播放音频《明明的困惑》。

明明:今天我享受了知识的盛宴,谢谢青青、团团。

青青、团团:也要谢谢我们的小朋友帮了你哦!

明明:对对对,谢谢同学们!可是我现在又犯难了,等一会儿我和妈妈一起买青团,我到底选青青的传统青团还是团团的网红青团呢?

青青:选我,选我!

团团:选我,选我!

设计意图:通过青团的变身记看到青团制作人追求精益求精,把每一道程序都做到了极致的精神,从而对青团制作人的工匠精神产生佩服之情。

五、辨古今,明事理

1.师:这下明明可左右为难了。

播放音频。

明明: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我选选呢?

生1:我喜欢网红青团,因为它太丰富了,腌笃鲜青团、蛋黄肉松青团、马兰头青团等,听听这些名字就觉得好吃,味道就更不用说了。

生2:我喜欢传统青团,因为传统青团让我想到了我的外婆。我小的时候,外婆的篮子里装的都是传统青团。

生3:我也喜欢传统青团,因为它代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让我们不忘老祖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生4:我喜欢网红青团,传统青团代表着继承,而网红青团代表着开拓和创新,代表着一种敬业执着的精神。

2.师:其实不在乎胜负,选择传统青团和网红青团都有各自的道理,因为传统青团继承传统文化,而网红青团正是弘扬传统文化而开拓出来的新的事物。

播放音频《明明有答案了》。

明明:哦,我明白了!

青青、团团:哦!我们也明白了。

设计意图:通过传统青团vs网红青团的争辩,孩子们对感恩思源有了更深的体悟。

六、唱歌谣,谈感悟

1.师: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这节课让我了解了青团背后的介子推的故事,我们要记住它。

生2:清明节不仅是祭拜祖先,更是象征着春天,让我们在悲伤的同时别忘了踏青哦!

生3:网红青团让我们感受到了青团制作者的匠心,我们也要学习他们不断改变、不断进取的精神。

2.师:一只小小的青团,包裹着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馅儿,还有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制作者的匠心,更有食客们品味春天的诚意真心,让我们好好品尝一口清香的青团,遥寄一缕悠长的思念之情吧!

3.师:让我们拉着明明,跟着青青、团团一起跳起来吧!

播放音频《买买买》。

青青:我是青青!

团团:我是团团!

青青、团团:和我们一起来跳买买青团吧!买买青团,买买青团!

青青:想买传统,艾草香味,豆沙甜味,又香又糯;

团团:想买新型,蛋黄肉松,荠菜肉馅,榴莲青团……

青青、团团:买买青团,

青青:买买传统!

团团:买买新型!

青青:传统,买买买!

团团:新型,买买买!

青青:学会了吗?跟着再来一遍吧,扩胸抬腿!

团团:扩胸抬腿,扩胸抬腿!

青青:想买传统,

团团:想买新型,

青青、团团:买买买!

设计意图:谈谈对这节课的感受,夸夸传承人的敬业精神。不管传统青团还是网红青团,好吃的青团都离不开新鲜的食材和传统的工艺,让我们拉起手来跳一跳,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这一课。

【板书设计】

【点评】

“为青团立传”的设计与操作

一堂关于“青团的昨天与今天”的活动课,将中国的节气文化、民俗文化、孝道文化融于一课。

1.以趣激情,巧探究

郭老师从谜语切入,围绕着“青团”展开,进而引领学生自主探寻:寒食节为什么改为清明节;青团的网红之道;清明节与节气的关系;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区别;青团网红热度不减的秘密。

2.以情明理,悟内涵

借助于一只小小的青团,郭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踏上了追忆青团的旅程,看着小小的青团与时俱进,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开拓,成了人们喜爱的食品。进而郭老师把民族精神与此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深刻的意义蕴含在浅显的童话情景中,孩子们易于接受,从而感悟到传承人艰苦创业、精益求精和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

3.以理促德,获体验

今天的这堂课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三主——主持、主讲、主导的功能,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了解历史,引导学生在思想对话中激发道德反应,获得道德体验,促进道德发展,通过一个青团来讲历史,小课堂大容量,小青团大内涵,以小见大,致敬历史,不忘初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崂山小学副校长 肖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