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品类竞争:不断细分的品类是差异化的突破口

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人们外出就餐的时候经常会问“吃什么”,虽然是同一个问题,但在过去和现在所指的方向却截然不同。在过去,这个问题代表的是在一个餐厅中选择什么类型的产品;而在现在,这个问题代表的是去哪一个餐厅就餐。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以前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餐厅的数量有限,人们外出就餐的选择并不多。而当时的餐厅为了更好地适应更多的用户,通常都是经营多种不同类型的菜品。但在当下,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恰恰相反,各种各样的餐厅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而这些餐厅大多是主营单个品类甚至只做单品,比如,卤肉饭、重庆小面、肉夹馍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过去的餐饮企业侧重大而全,而现在侧重的是小而精。

到现在为止,这两种经营方式依然广泛存在于餐饮市场中,这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不断碰撞、竞争,各有优势,但到底哪一种才是餐饮企业未来的出路呢?

在餐饮行业竞争中最常见的是同质化竞争,在一定区域内同一类型甚至同一性质的产品数量增加,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也相应扩大了,但消费者群体的数量是没有变化的,这就意味着,自己的用户会被分流出去一部分。所以餐饮企业赢得竞争的突破口就是差异化经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树立品牌效应,成为超越同类型企业的撒手锏。而这种差异化实际上就是产品的品类竞争,通过制造消费个性引导并留住消费者。

既然如此,那不难看出品类复杂化的经营模式不再适合于当下,与其在多种品类中消耗资源与精力,不如找准一个相对具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品类进行深度开发,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和市场。

品类细分对于目前的餐饮市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契机,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使得大众消费的主要需求开始差异化,品类细分有着重要的意义。

1.保证供应链的专业性和时效性

从产品自身来进行品类细分,可以让某个区域和品类内的产品种类更为集中,这样完全可以保证供应链的专业性和时效性。同时产品层面也会变得更加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会逐渐满足有高要求的消费者需求,从而形成口碑的传播。

2.帮助餐饮品牌不断成长

细分代表着专营,我们可以在一个产品上集中最多的力量来开发和创新,虽然竞争力变得单一,但能够在某一领域形成不可撼动的品牌地位。

3.积累忠实顾客群

对一个品类进行细分,也就意味着对实际的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具体化。也就是说,通过细分品类,帮助我们筛选顾客群,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消费者。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品牌的力量,快速占领这些顾客群的心,从而达到积累忠实顾客群的目的。

品类细分,可以让餐饮企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品牌建设,可以回归产品的本质和初衷。品类细分也让消费者、产品和企业品牌能够更好地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闭环,突破目前市场上“有品类无品牌”的阶段。

但对于餐饮企业而言,如何找准切入点,选择合适的专研品类是一个困难的课题。尤其是对于多品类经营的传统餐饮企业而言,留下什么、舍弃什么都需要深思熟虑。品类细化是一条坎坷的路,而品类选择相当于起点,一个合适的选择能够降低未来产品经营的难度,所以餐饮企业必须对自身、市场,以及消费者进行综合的衡量,慎重地做出选择。

首先,餐饮企业选择的品类,应该是自身所经营品类中相对有优势或有特点的组成部分。这样在原本相对扎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产品和创新的难度也会相对较小。

其次,餐饮企业选择的品类,最好在当地市场有一定用户基础,在口味和其他方面也要尽量符合所在市场消费者的偏好,对于占领市场和产品推广都有一定益处。

在选择了品类之后,餐饮企业要做的就是进行细分品类的经营,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针对选择的产品品类进行产品的升级与迭代,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如果有资金注入,可以借助外部资金迅速打响品牌的攻坚战,争取尽早占有足够优势,成为领域内的头部品牌。比如在小龙虾领域,虽然出现了像虎跃龙虾、红盔甲等暂时比较知名的品牌,但大多都是本土品牌,没有形成最终的用户识别认知。

2.第二阶段

在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之后,餐饮企业要做的就是用成熟的单品争夺更多的市场和消费者。谁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更多的“粉丝”,谁就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比如外卖市场几乎被美团、饿了么垄断,市场份额所剩无几。在西式快餐领域,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必胜客也占据着霸主地位,一时之间很难被动摇。

3.第三阶段

当我们已经在某个品类里处于一家独大地位的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餐饮行业的特殊性,想要一统江山是不可能的。虽然可以存在一个品牌的绝对地位,但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企业拉下马来。比如在咖啡市场,“星巴克”可以说是行业老大哥,但背后也有“瑞幸咖啡”这样的品牌虎视眈眈;同样在火锅品类里,“海底捞”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强势地位,但也有像“巴奴毛肚火锅”这样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即便我们已经成为知名的餐饮品牌,也要记得回归初心,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创新,保持企业的活力。

品类竞争虽然在现在还处于胶着的态势,但我相信,未来的餐饮企业业态是小而精模式,大而全只会陷入同质竞争的泥潭中不可自拔,最后还是要寻求不断细化的品类作为差异化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