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来自黄金时代的他
- 十三岁后的亿世界生活
- 咪西咪西艾
- 3481字
- 2025-04-03 12:58:40
一个月后,姜培申请到了新的智能终端。它的外形仿古,是一只两端瘦中间胖的黑色钢笔,刚好可以夹在实验服胸袋上。
现在,这支笔正小幅度地挥动着,发挥它最基础的功能。
“他的实时脑活跃度已经超过136,精神力到达C级……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笔帽一停。
姜培低垂的头随之转动,带着大大地不解。
“医生,精神力恢复不是好事吗?”
医生很喜欢笑,任何时候都要笑着。现在,他也笑:“姜先生。”
他说。
“据我所知,第一个月的培训,你因为家庭缘故——请假了?”
“是的。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需要麻烦您多多指点。”
医生似乎很喜欢姜培谦逊的处世风格,笑着收下了后者递来的小卡片,捏了捏,才将原因娓娓道来。
他来自遥远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学术上分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地讲,它开始于《奥克约协定》的生效日,至《虹城公约》签订日结束,总计381年。
黄金时代——人的时代,一切皆欣欣向荣。
人类文明蓬勃生机的幼苗刚刚探出感知宇宙的触角,探索带来的欢欣为这一时代镀上天堂的辉光。与此同时,战争的阴霾散去,高速发展的科技成为人类航行的指向标。
远距离休眠技术正萌芽于此。
“我知道,黄金时代的休眠技术还没有发展完善……”
“严格来说,是根本没有发展。”医生将二十几份文献合订本传给姜培,示意他翻看写在尾页的私人总结。
远距离休眠技术,源于黄金时代人类膨胀的贪欲和对永恒的妄想。项目之初,它服务于各类权贵与科技大亨。
“隐秘地。”医生微微一笑,标注重点。
直到虫族以摧拉枯朽之力吞噬了人类经营50年的伴星,联邦议会紧急签订《虹城公约》后,远距离休眠技术才作为应对战争的手段公之于众。
这个时间,是幼稚的远征时代元年。
“由于黄金时代末期,休眠技术没有任何实验报备。我们也不知道它到底进行了多少年。”
姜培发现,医生在谈及休眠技术时语速正不自觉加快,语言也不再省略。回忆片刻后,他认为这是医生兴奋的表现。
“所以,我们不知道他参与了项目的哪一期?”
“当然可以。”医生微笑,眼神看向正在进行药物更换的医疗舱。
“休眠技术的研究逃脱了监管,项目负责人就记录了整个项目流程!”说到这,医生竟然毫无察觉地带上了自豪的语气。
“一整个!”
“他们简直肆无忌惮!所有试验数据的来源一清二楚!而且——”
“滴——”
换药成功的提示音成功打断了观察室异常升温的气氛。
医生笑,转过话题介绍:“而且,每个休眠仓内外都钉有信息铭牌,不是当年流行的信息码,而是合金打印的文字信息,而且每年更新。”
姜培随着医生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块银白色的成年人手掌大小的矩形铭牌。上面写着:
实验I期编号1356▇▇
渐冻症患者
休眠时间:黄金时代377年
休眠年龄:十六周岁零七个月十九天
“渐冻症?”又是一个新鲜词。
“具体请翻阅《远征时代初期宇宙射线下精神力激增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因为虫族迁徙带来的巨大辐射物质,人类基因发生不可逆异变。
部分人类出现手指无力、精细动作笨拙,下肢易疲劳、行走困难的症状。紧接着,患者肌肉萎缩,从手部小肌群扩大到全身,直至呼吸受累,依靠外部仪器维生。当时渐冻症被笑称为“神经研究所的临时工”。在人们失去战斗能力后,将被立刻送往脑神经与机械协同研究所参与实验。
任何实验,以实验材料的身份。
远征时代初期,人类一切为了生存服务。
时间不允许他们思考跌倒的原因。
他们得跑,一刻不停地跑,摔倒后头破血流地爬起来,跑!一直跑,直到追上渺茫的胜利。
“看起来这只是某种进行性神经性疾病。如今的医学完全可以……”
“不,姜先生。”医生出言打断了这位出生在塔尖上的年轻人:“您似乎完全没明白这段文字的重点。”
这不是医学技术的问题。
远征时代初期的辐射是名副其实的死神,它用各类基因病的镰刀收割大批大批的生命。同时,它也隔开了人类进化路上的重重迷障。
花丝体,是死神为逃脱死亡的人类赐下的福祉。
花丝体的出现让人类适应了宇宙的强辐射,获得了200年的青壮年期和高强的精神力。
“经过大约180年的调整,平均260年的寿命和121的精神力成为新人类的稳定性状。”
“很抱歉我使用‘性状’来描述这一过程。”医生毫无歉意地插了一句,继续解释道,“根据传统生物学对物种的定义,我们已然进化成一个新的物种。”
医疗舱的先辈是如此的年轻,紧闭的双目、翕动的鼻头和淡色的嘴唇又如此令人亲切。
一切的一切都震动着姜培的心灵,他聆听到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召唤,一种来自故乡的悲鸣。
他的魂魄感召于天,受到世界君主的垂怜:“现在的我们,和黄金时代的他,已经被构成身体的每个细胞内的基因,隔开一道天堑了。”
医生一默,表情难以言喻,表达着浓浓的“废物,我真不应该对你多说一句”的嫌弃。
“你愿意这样想,我也没办法。”他耸肩,继续介绍。
“回溯计划中黄金时代冷冻人数量不少,除部分进入脑死亡阶段外,我们优先解冻了黄金时代前期和末期的冷冻人。”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成功苏醒人员占总数的82%,但其中的11%当天死亡,34%在苏醒一个月后相继死亡,54%恢复正常,但三个月后死于渐冻症,活下来的不超过1%。”
“有趣的是,无一例外地,这31个人在一场高热中永久性脑神经受损,在后续跟踪调查中出现意识恍惚、反应迟钝、嗜睡、抽搐,完全失去研究价值。”
“实验体苏醒期前三个月的精神状态和存活率最高。因此研究者把这三个月称之为黄金研究期。三个月的时间不长,但我们总是最善于在有限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
“学者发现:由于花丝体的缺失,黄金时代的人类精神力峰值不超过20。”姜培一字一句地阅读文献总结。
“二十……”姜培想起自己的笔记,接上医生留下的话茬:“而他的实时脑活跃度已经超过了136……”
“是的。”医生显然很满意姜培的反应。
前者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编号1356是最特殊的一个。姜先生,您真幸运。即使1356和他99%的同胞一样死亡,您依旧可以凭借苏醒过程中实验体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完成一篇优秀的医学系毕业论文。”
姜培一直微笑的嘴角耷拉下来,他可以忍受引导人员若有若无的嘲讽,但决不允许一位导师为了一个数据谄媚地恭维一个学生,决不允许一位医生把先辈当成一个生产论文的工具。
“张齐河医生,据我所知,您是我的学长,以A级精神力考入第二军军事学校医学系。您如今从未涉足精神力不足带来的瓶颈和失败。C级精神力甚至没达到您六岁初次测试精神力的数值。”
姜培嗤笑一声:“您太熟悉这些数字了。每天您都会按部就班地进行分析,重复地把它们丢进某个数据库,结论不符合预期,一遍轮完就再轮一遍。您把它们当成某个指标或划进某个标准,稍加润色就能产生一片新的论文。您对研究论文的结论烂若披掌,在任何时刻都能如数家珍。您可以把医疗舱上传的体征数据倒背如流,修复药液的配置也信手拈来。”
“您说这是您的工作。是的,您完美地完成了它。您是一个完美的医生、完美的研究员。可您不是一个人!您完全没有一颗作为人的同理心!您冷漠,无情,用笑容鄙斥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种情感!您只是一个披着人皮的机器!”
“我真想把您的脑袋摁进虫族的消化液。”
温和是一种力量,骤然爆发可比拟山呼海啸。
张齐河显然被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姜培吓了一大跳,呆愣在原地。
“他是一位病人,直到千年后的现在。”姜培发泄一通,后知后觉地疲惫起来。
在他处理家事的这一个月,他有意无意地听到一些传言。项目的临时交流群每天怨声载道的氛围也证实了这一点:“回溯计划”最后一期是一个烂尾项目。
他们这群所谓的高材生和那些整日在浩如烟海的文字垃圾翻找一点点联系的淘金者一样,凭借一夜暴富的狂想便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更无知,也更大胆。前途和灵魂一起成了赌桌上的筹码,去换一个期限不定的风光。
“而我依旧无能为力。”
姜培捂住自己的脸,麻木地结束了话题。
一时间,白色的病房陷入了寂静。
直到终端提示医疗舱需要加注新一瓶治疗药剂,两人才抬手按下了“确认”。
“你后悔了吗?”
“他什么时候醒来?”
两人不约而同地开口。
尴尬在观察室蔓延。
姜培安静地接过张齐河递来的水杯,喝水。
张齐河转过头,看着姜培抱着水杯吨吨吨地喝,一股子牛劲儿,在心里叹了口气。
“我也不知道。”张齐河说,“或许是今天,或许是明天,或许一辈子也不会醒吧。”
下午两点,病房自动开启新风系统。晨星医院的新风系统很独特,与一旁的晨星公园连接,病房里能闻到四月西西草的香味。
西西草是虹城星的原生植物,香味与母星的薄荷类似,开花时薄荷味变淡,转变为一股特殊的油脂香味——准确来说,是煎蛋的味道。常作为绿化植物栽种于繁育园和初等学院,是联邦人公认的“最具生活气息植物”。
薄荷煎蛋的香味是如此的熟悉,惯以理性自称的张齐河难得想起自己的童年。记忆里,成片成片的西西草长满整栋宿舍,连他的窗前都种着小小一盆。
那就永远不要醒来吧。
张齐河虔诚地祈祷,带着自己那所剩无几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