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战术

李济成到了午后才回营,两人二话没说,就朝双牛坡而去。双牛坡的地势就像他的名字,犹如两只低头睡觉且屁股相对俯卧在地的水牛。宽阔的驿道在两只牛屁股的中间通过。这时两面的坡上各有一个越军万人步兵方阵,驿道上有数个较小的步兵方阵把前进的路堵的水泄不通。万人步兵方阵的前三排皆为刀牌手,手持钢刀,举着巨大的盾牌。之后是三排弓箭手,大概是对峙了一早上累了,此时正坐在坡上休息。方阵的后面是长枪手,还有使用其他武器的士兵,也像弓箭手一般席地而坐。

越军占据高地,康王这边却是一马平川,聚集了两个万人方阵。两边军队相距大约两千步,却谁也不向前一步,远距离靠眼神交锋。易苗和李济成来到方阵最前端,近距离观察敌阵,康王的士兵认识李济成,所以任由二人来去。看了半天,易苗没有发现越军的帅旗所在。易苗便对李济成说道:“李哥,可敢到敌人阵前一游。”

李济成哈哈大笑,说:“正有此意。”

易苗和李济成并辔而行,说笑着朝越军的方阵而去。在二人到达对峙中心时,越军发现了他们,山坡上原本休息的士兵开始一片一片的站起,紧张的拿起了弓箭刀枪。康王方阵也注意到敌军方阵的动静,士兵们也纷纷站起整队,严正以待。易苗和李济成对战场中陡然升起的杀气浑然不觉,继续遛马而行。等到离越军最前排的士兵大约两百步时,易苗不再前进,而是沿着军阵前沿而行,一副检阅越军的样子。易苗有意无意地把李济成让在里面,自己侧身面对越军。

越军原以为是康王派人投书,所以一直没有人命令射箭。谁知道两人不是来投书的,却似完全是来挑衅的。一名越国军官气恼不过,当即开弓搭箭。弓弦之声拉响时,易苗就发现了在人群中的这名军官,悄悄把铁胎弓握在了手中。一支羽箭从侧前方急速射向易苗的腰部,待羽箭来到身前,易苗左手向上一撩把箭身牢牢抓在手中。然后易苗调转箭头,把羽箭搭上自己的铁胎弓,开弓把这只羽箭射向刚才射箭的越军军官。越国军官惨叫一声中箭倒地,他身边的越军瞬间散开,在方阵之中让开了一个圆形的空白地带。这时,越军阵地中,传来开弓的命令,易苗笑着对李济成说:“李哥,我们射他一个来回。”

李济成也摘下弓箭,开始挽弓。易苗的马匹一路斜着奔跑,带着李济成的战马一起远离越军军阵。一阵箭雨袭来看似不少,易苗挥舞铁胎弓,拨打掉来袭的两只箭支,仔细观察,大多数箭支根本就没能靠近易苗,远远的就落在了地上。易苗取出四支箭,夹在指间,“嘭,嘭,嘭,嘭“依次射出,每次都有敌方弓箭手应声而倒。越军弓箭手虽然身处高地,视野和射程都占优,但是同样前排的刀牌手的盾牌也保护不到他们。李济成也对着越军射出两箭,易苗专心射箭并未留意李济成是否射中。大概离越军军阵两百五十步距离时,易苗又拨马斜着靠近越军军阵,如此往复。离敌军军阵近时,他就挥舞弓背拨打掉射向他和李济成的箭支。离敌军远时,他就搭弓射箭。

康王的军队看到二人如此戏耍越国军队,士气大振,纷纷敲击兵器,大声呼喝为他们二人助威。易苗和李济成在越军的三个军阵前射了一个来回,越军的军阵也没有前进一步。就在易苗打算返回本阵时,越军驿道上的小方阵中一阵混乱,几十匹战马穿过步兵方阵,来到方阵前方。易苗对李济成说:”大哥,好了,玩够了,咱们回去吧。“两人掉转马头朝己方阵营飞奔,李济成回头看到那些越国骑兵并没有追来,也就放下心来。知道他们二人的此番闹腾并不会引发大战提前到来。

二人回到本阵,迎来了士兵们对待英雄般的山呼,众人不认识易苗,但认识李济成。“李将军威武,李将军威武。“:呼喊声回荡在双牛坡久久不散。

二人没有在阵前逗留,径直朝李济成的营房而去。刚回到李济成的大营,就有康王的传令兵把李济成召去问话了。易苗在李济成的中军帐等了半个时辰,李济成才返回。李济成进了中军帐,把头盔扔在案几上,端起茶杯就一口喝干。易苗看他面色不悦,试探着问:”怎么了,康王骂你了?“

李济成愤愤说道:”说我冒失挑衅,不顾大局!“

易苗又问道:”你没把我供出去吧?“

李济成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这种挨骂的事,我一个人就够了。“

易苗开始微笑,李济成说道:”易兄弟,你笑什么?“

易苗笑容依旧的说:”我保证康王明天就要赏你。“

李济成凑近易苗问道:”怎么说?“

易苗解释道:”今日我们可不是去挑衅,而是去刺探敌军虚实的。不去这一趟,我们可不会得到这么多信息。首先射向我们的箭支多数都在一百步左右落地。只有少数能射到两百步,这说明摆在我们面前的三个方阵的士兵大多是闻岭在叙远招到的新兵,由少数老兵率领罢了。第二,如果说闻岭带了四万人马驻守于此的情报没错的话,那坡后就是闻岭率领的一万老兵压阵。第三,我们如此挑衅,越军都没有向前移动,说明他们一定是收到严令不许前进的。第四,我们闹了那么久都没有看到闻岭的帅旗,这说明他不是怕死,就是战意不坚决。第五,闻岭不在双牛坡上指挥,不能马上看到战局变化,应变必然迟缓。第六,依我看闻岭定然是于坡后靠令旗指挥坡顶的军官发号施令,如果我们能攻上山坡这一仗我们就赢了一大半了。现在我唯一不知道的就是他们有多少骑兵。“

李济成一边听易苗分析一边点头,见易苗问到闻岭的骑兵,便回答道:”根据我们探子的回报,叙远城中总共战马也不超过千匹,闻岭还能带出来多少?“

易苗说:”如此就更有把握了,我们这边的骑兵有多少人。“

李济成说道:”不到四千。还有些在赶来的路上。“

易苗又问:”李将军可知,如果派出骑兵日夜兼程绕到双牛坡后面需要多久?“

李济成到帅案上找出一副地图,凝神看了半天说道:”三日。“

易苗也看着地图说:”如此说来,我们这一战至少有七成胜算了。“李济成眼睛一亮,急切的询问易苗此战如何打法,易苗开始向他说明自己的战术。

易苗讲完,李济成哈哈大笑说道:”兄弟,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们九成九的能赢。“

次日,李济成吃过早饭,就带着地图去找康王李维信汇报工作去了,易苗要求他不要提起自己,只说是李济成自己的想法。不出所料,午饭后李济成就眉开眼笑的回来了,说康王对他提的战术赞不绝口,如果此战获胜自己便是头功。易苗想了想,又给李济成出了一招,李济成听后更是乐的合不拢嘴了。下午,李济成就带着两千多骑兵在越军阵前两百步左右射箭挑衅,由于越国的弓箭手都是新兵,射距远不如这些康王的老兵。往往是越军被射倒十几个人,才能射到一个李济成的骑兵。时间长了,越军的弓箭手要么退出李济成的射程之外,要么就靠前躲在刀牌手之后,好好的方阵,中间却出现了五六十步的空白无人地带。见到没有了目标,李济成的骑兵就在阵前叫骂一阵后,收兵回营。

晚上,双牛坡上还留了几千越国士兵在值守,其他大部分士兵都已回到坡背面的营中休息。到了后半夜,越国士兵熟睡后,双牛坡下突然传来一阵阵巨大的击鼓之声。越国士兵慌忙从床上爬起来,提好兵器,点上火把,匆匆跑上双牛坡,列阵相迎。这时,鼓声消失,康王军阵那边却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随即越军派出几名士兵摸黑向康王阵地方向探查,可是等了半个时辰,没有一名士兵返回。

无奈之下,越军只能回营睡觉。谁知道大部队刚回营,坡下的鼓声再次响起。越军再次出击,发现刚才点着火把在此值守的士兵被山下的康王骑射手用弓箭攻击,已经退到了半山腰,还有数十人伤亡。骑射手见到越国大军再次出现,纷纷放弃了攻击,迅速返回消失在了黑暗中,坡下仍然是漆黑一片。越军这次找来柴草,沿着双牛坡下点了一圈篝火照明,在坡上留下值守的士兵,再也不点火把了。等到越国大军回营后,坡上值守的士兵就发现坡下出现小股敌军,用沙石扑灭篝火。这次不用击鼓了,值守的越军自己就紧张的敲起了锣。越军再次匆忙出营,可是坡下的康王士兵早就消失在了漆黑的夜色里。就这样,越国的士兵被折腾的一夜没睡,第二天白天,两军对峙时,越国士兵都坐在地上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