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医院的病房里,全良的母亲正坐在床边。徐明站在病房门口外思索着,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傻瓜,为了一件死物去牺牲生命。

“已经运回全家了。”徐倩放下手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徐明。

“全家打算捐出吗?”

“是的,既然大克鼎和大盂鼎都捐了,又怎会不捐出小盂鼎呢?”徐倩拿出从毕方岛上带回来的那份藏宝图复印件念道,“‘日寇尖刀袖中藏’,尖刀可以袖中藏说明不大,尖字无大便是小。

“霸王自刎于乌江”,仅为字面意思,但是这里的‘于’被特意写作简体。而最后落款时的于又写作了繁体,两个‘于’在句里明明是同一个意思。‘盟约不到翌日见’翌日即是明天,盟字没有明就是皿。三足两耳并不是指传说中的三足乌而是指鼎,最后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来作为结尾也是暗指西楚霸王举鼎的典故。

“小于皿鼎,组合起来就是与大盂鼎在同一地出土的小盂鼎。确实像唐玉先生所说,没有什么高深的意思,只是暗藏着宝物的名字。小盂鼎的去向一直不为人所知,没想到也是被苏州全家买去并秘而不宣。

“1937年(民国26年)淞沪战争后,当时苏州全家的当家人全达于因为担心苏州沦陷后日军会来抢夺家中的宝物所以想方设法将其藏起,已经捐献的大克鼎和大盂鼎就是当时被藏在了全家的老房子里。而小盂鼎这个全家一直秘而不宣的宝物则由全达于交托管家也就是文江的曾祖父运往连云港外的一座无人小岛——毕方岛上。”

此时全良的母亲从病房里走出,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这位名门之后再合适不过。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也在她的身上留下了与常人不同的气质。她轻轻拂去眼角的泪水将病房的门关上,在门关上前,徐明似乎看到病床上全良的身体动了一下。

这层楼都是医院的vip病房,是整栋住院大楼的最高层所以病人极少,走廊上除了他们三人和一两名护士在走动外几乎没有其他人。

“小盂鼎比大盂鼎还重,只有一个人是不可能搬动的,但文管家完全可以雇佣其他人帮忙运送。文管家将小盂鼎埋放好后就画下了这份藏宝图。”等全良的母亲走远后徐倩继续说,“藏宝图在全家也找到了一份。建国后的1951年,全达于将大克鼎和大盂鼎一并捐给了国家,并且派人去毕方岛上挖掘小盂鼎。只是没想到……”

“没想到那些人到了毕方岛后发现岛的形状和地图所画根本不同。‘圆盘岛’只是这座岛的表面,当潮水退至最低点(100cm以下)时,整座岛就会浮现出地图所画的模样。而之所以改名毕方岛,也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三个渔民放火烧岛,而是岛的形状像极了一只单腿的鹤,与山海经里所记载的毕方鸟形似。”徐明接过徐倩的话茬。“文管家前往毕方岛的时间是在农历的八月二十九的中午,按照连云港附近潮汐的规律,此时潮水正在退去,他画下了整座岛后就离开,却没料到涨潮后这座岛发生了变化。而1951年时文管家已经去世,所以全家人也没有办法找到他本人问清楚。小盂鼎便一直埋藏在毕方岛上。

“最先发现这个秘密的是唐玉。当晚唐玉独自一人守夜,与白天有鸟儿鸣叫的吵闹不同,晚上是极为安静的。这使得唐玉长时间听到海浪的声音,提醒了他潮汐的事。

“第二个发现秘密的正是第二夜的守夜人吴胜,他与唐玉一样,从海浪声里得到了提示。但他有手机,不需要依靠手动计算。因为单人上下斜坡都非常吃力,所以凶手不可能是在坡上杀了或打晕吴胜再扛下去,吴胜是自己去了海边,那串脚印也是证明。

“吴胜没有第一时间到森林里寻找宝藏位置而是直接去了海边,就是这一点提醒了我岛的形状会随着潮汐而改变。因为潮汐的计算并没有通用的公式,要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情况进行观测。所以即便他想到藏宝图与潮汐有关也无法马上确定宝藏的位置,必须先到海边观察亦或者他只是想去看一下那时岛的形状是否改变了。

“唐玉和吴胜都是坚决主张将宝藏卖掉的人,如果宝藏被他们挖到势必会被贩卖。所以当凶手发现唐玉破解了藏宝图秘密后他就用铁锹将其杀害再淋上一些汽油,把尸体放在篝火处焚尸之后再转移到小树林中。两次焦尸被发现的早上,篝火都被熄灭,毕竟如果凶手不把火灭了,是不可能移动尸体的。但是汽油燃烧时用水没法熄灭火焰,所以凶手只能用沙土去掩盖灭火。犯罪的过程并不难想,问题在于凶手为什么能第一时间发现唐玉破解了藏宝图。

“与吴胜不同,唐玉是在坡上就已经遇害,他都还没去海边看过,即便凶手早就知道藏宝图的秘密,也至少得等到唐玉去海边才能确定唐玉发现了秘密。唐玉亦的背包里有纸却没有笔,这并不符合常理,说明他将笔拿走了,而他所携带的本子可能不止那一个。你在4月10号晚上快到0点时也已经目睹到唐玉守夜时周围除了篝火外什么都没有。说明他是在这之后才回帐篷拿了纸笔。

“他的背包在帐篷的内侧,而全良的睡袋在外侧,在唐玉进出时必然会吵到谁在帐篷入口旁边的全良。可全良却说唐玉一晚上都没回来过,这是他露出的最明显的破绽。另一方面唐玉之所以回帐篷拿纸笔是因为他想去计算潮汐规律(破解字谜并不需要纸笔那么麻烦),但他没有带手机,只能依靠手工计算。唐玉是个喜欢炫耀的人,被吵醒的全良因此可能从唐玉的炫耀中得知了他已经破解了藏宝图的秘密,才痛下杀手。

“到了吴胜遇害的那晚,全良的帐篷里已经只有他一个人,他不必担心影响到‘室友’。从他第二天的脸色和精神都很差来看,他晚上可能并没有睡,估计是担心吴胜也像唐玉一样破解了藏宝图。结果如他所料,吴胜发现了秘密直接去往海边。吴胜的死亡时间恰好在海水最低潮的时间段内,一路跟踪过去的全良就是借此机会知道了岛的秘密。随后他就偷袭吴胜,两人争斗过后,身材较矮还有跛脚的吴胜终究不是全良的对手,被强按在海水里溺死了。而他的手机可能在争执中掉进海里又或者被丢进海里,至于他自己的脚印,在回来的途中用沙子覆盖上就行。

“知道了藏宝图秘密的全良已经可以去挖掘小盂鼎,但是以小盂鼎的重量和大小,仅凭他一人不可能将其移动,所以他没有这么做。”

“那他杀死时文的理由也是因为时文发现了藏宝图的秘密吗?”

“时文是否发现了藏宝图的秘密不得而知,但是从他特意拿走了自己那本《中国博物馆馆藏介绍(上)》并且这书后来还失踪(可能也被烧掉)来看,他至少发现了凶手的秘密。在这本书里包括了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重点馆藏介绍,那么必然也就包括全家捐赠的两个鼎:大克鼎和大盂鼎以及全家捐赠鼎的故事。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在听到文江说自己曾祖父是在苏州的一个大户当管家时他或许就已经有了一些猜测,所以晚上才会去查阅书籍来确定自己的想法。

“时文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猜到凶手可能是全家后人全良后他可能马上就找了全良对质。又或者是依然担心藏宝图秘密会被发现的全良没有睡,通过观察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被时文知晓。总之,时文最后也遭到杀害,过程大致与唐玉相同。”

“但是时文是和他站在一边的吧,也不支持将宝藏贩卖,如果能好好说明白也许就……”

“这都是因为孙华,在已经死了两个人的情况下连庞非都已经放弃了寻宝,可孙华却仍然不放弃。时文在知道了朋友的难处后转而跟着孙华去寻找宝藏。如果时文说出全良的身份,你们只要把全良控制起来就可以继续去寻宝。而根据潮汐的规律,只要再过一两天,最低潮就会在早上8、9点出现,到时候你们当中的任何人都有大概率发现毕方岛的秘密。所以他只能杀了时文,让你们下定决心赶快离开小岛。全良很清楚等警方到来后自己马上就会被查出来,但他并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他在乎的是小盂鼎绝对不能流落到文物贩子手中。”

“在船上他是故意那么做的吗……他想自杀……”

“是啊,他杀了三个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想到自己的行为也给家族抹黑,所以就想让自己葬身大海结束这段恐怖的经历。”

“不该死的人死了,想死的人却又活了下来,也许这就是命运吧。”

全良的母亲含着泪头也不回的走进了医院的电梯,她很清楚病房里将要发生什么。

杀了三个人的儿子必须用命来偿还自己犯下的罪过。

但那仍然是她引以为傲的儿子。

还在病房外的徐明也很清楚。

全良已经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