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商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论文集
- 彭爱美 李伟主编
- 3801字
- 2025-02-23 16:16:24
3 专业思政一体化设计实现路径
3.1 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4)
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持,产业发展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各专业要深入产业、行业及企业调研,明确本专业就业面向的领域、从事的职业及典型的工作任务,精准对接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中,每个专业应思考并回答:为谁培养人才?这一问题需要各专业了解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主体的需求。
推进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改革,每个专业都要调查人才培养利益相关主体的需求。培养方案设计须遵循以培养目标为起点,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的原则。依据利益相关主体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目标分解并指出明确的毕业要求及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明确需求指向。
3.2 构建专业核心素养理论框架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深入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林崇德,2017)。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的结合体,而不是某种单一的素质要求。在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方面,学校应该明确不同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哪些核心素养。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六个下功夫”(5)——“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为重要遵循,综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以及李胜和林崇德的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姚长佳和张聪慧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与市场营销专业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能力要素相结合,同时参考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参照《悉尼协议》对专业的毕业要求,在采取头脑风暴座谈交流、访谈等方式的情况下,构建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素养理论框架体系(由6个核心素养维度、18个核心素养基本要点和48个核心素养要点内涵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素养理论框架体系

续表

续表

3.3 通过核心素养与各类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创新课程话语体系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并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上述讲话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味“良药”,联合使用效果最佳。两者都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必须既是合格建设者又是可靠接班人,实现其统一性和同一性。
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连贯、系统的教育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有所不同,应是德技并修机制下的相互融合。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素养理论框架,通过核心素养与各类专业课程(公共基础、专业教育和实践类)的融合,重塑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内容,创新各类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核心素养与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连贯与统一、专业课程体系对核心素养的蕴含渗透和迭代演化,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同向同行。
3.4 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各类专业课程与核心素养具有不同的关联特征。各类专业课程核心素养目标的建立,依据的是核心素养框架的要点、内涵与课程的关联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六个下功夫”为根本遵循,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6个维度,建立各类专业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标核心素养的要点、内涵。
以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为例,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立足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优势,提炼出爱国情怀(聚焦思政要素KMP14:3)、法制意识(聚焦思政要素KMP13:2)、社会责任(聚焦思政要素KMP13:1~7)、文化自信(聚焦思政要素KMP14:2)、人文情怀(聚焦思政要素KMP02:1~3)等要素,并将其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3.5 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融入教学各环节的生态式课程
在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过程中,除了考虑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等相对静态因素对培养目标的可追踪要求和评价外,也要考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动态影响因素,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环境及第二课堂等因素对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影响。生态式课程就是将课程看作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生态体,是由各种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动态的生态系统。生态式课程不以传播知识、技能为唯一目标,而是以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为前提,以养成学生完美和谐的个性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
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把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点。可采用案例分析、启发式主题研讨、项目驱动、情景模拟、游戏式的竞争合作、演讲式的观点陈述和实践式的企业顶岗等多元的学习情境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生态式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问题和知识背后蕴含的理论思维、方法论和价值判断,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对标核心素养的要点内涵),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以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营销策划”为例,典型的职业任务涵盖了五大模块。①资讯准备:背景资料收集、市场调研、消费者分析、产品分析、研究相关资料;②消化资讯:明确目标、品牌定位、确立诉求、确定策略;③创意制造:运用创意方法、运用创意工具、灵感迸发、修正创意、形成创意;④形成提案:设计软件使用、WORD软件使用、PPT软件使用;⑤现场竞标:招标规则运用、商务礼仪掌握、口才演讲展示、客户沟通技巧。
通过对“营销策划”典型职业任务创设多元的学习情境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以消化资讯模块中的“品牌定位”为例,通过创设项目驱动型技能性学习情境,设计品牌定位。从讲好“品牌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聚焦思政要素KMP02:2~3)、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聚焦思政要素KMP16:2)等维度进行品牌定位。如海尔公司的品牌口号是“真诚到永远”(聚焦思政要素KMP13:3~4),海尔的品牌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聚焦思政要素KMP14:3、KMP16:2)。
3.6 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评价
课程思政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作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则集中体现了课程思政的实施目的。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应体现在学生通过学习各类专业课程获得的核心素养提升度方面。因此,考核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及个性化下的自我发展。课程思政评价应与课程学习深度融合,真实反映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认知、决策和行动,应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形式考核的方法来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素养理论框架是设计考核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评价方案的根本遵循。
以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营销策划”为例,该课程典型职业内容(载体)被设定为八大学习情境单元:①认知营销策划;②认知营销策划创意;③整合营销策划;④公关策划;⑤品牌策划;⑥促销活动策划;⑦传播营销策划;⑧创业策划。评价主体采取多维评价:“营销策划”课程专业授课教师评价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学习成效;企业专家从企业视角考核评价学生的职场表现;学生自评和组间互评,促进学生获得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学会接受他人建议。通过评价主体的多维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在“营销策划”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是多元的,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其中过程性评价构成平时成绩(60%),终结性评价构成期末成绩(40%)。过程性评价包括:参加过程(聚焦核心素养KMP07、08、09)(40%)+创意贡献(聚焦核心素养KMP03:1~2)(30%)+竞标表现(聚焦核心素养KMP06:1~2)(20%)+学习考勤(聚焦核心素养KMP12)(10%)。终结性评价包括:营销策划文案内容质量(聚焦核心素养KMP18)(60%)+PPT制作(聚焦核心素养KMP18)(10%)+表达能力(聚焦核心素养KMP18)(20%)+时间控制(聚焦核心素养KMP12)+礼仪(聚焦核心素养KMP1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