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崔杼弑其君

齐卿崔杼在齐后庄公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是他的嫡系死党。五年前(鲁襄公十九年)齐灵公废黜太子光(齐后庄公)而立宠妾戎子的养子公子牙为太子时,让废太子光迁居到齐国东部边境;齐灵公病重后,是崔杼偷偷地从东部边境接回了废太子光并重兵拥立太子光复位,齐灵公气得一命呜呼,太子光即位成为齐国国君。崔杼的才能和拥立之功,使他成为了齐后庄公最为宠信的上卿。崔杼劝谏过齐后庄公不要趁霸主晋国内乱之机伐晋,齐侯虽然未予采纳,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崔杼的宠信。

鲁襄公二十四年齐侯还派遣崔杼护送楚国使臣薳启强返回楚国并讨伐莒国,第二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春天,再派崔杼率领齐国军队攻打鲁国的北部边境,作为对鲁国孟孝伯去年侵袭齐国的报复。鲁襄公很担心,派出使节前往晋国告急求救。鲁大夫孟公绰说:“国君勿虑。崔武子(崔杼)将有大志,不在于困扰鲁国,他一定会很快归国。这次他们的兵马来到鲁国,并没有到处劫掠,也没有变本加厉地役使百姓,与往日大有不同。”果然,齐军没多久就退兵了。

这时的崔杼,其实已经与齐后庄公之间产生了嫌隙。

在国事上,齐后庄公坚持趁晋国内乱之时攻打晋国,听不进崔杼和晏婴的劝谏,导致晋国在平定内乱之后即召集诸侯讨伐齐国,幸亏去年中原地区发生了大洪水,阻滞了晋国的攻势。而且楚国出兵讨伐郑国,诸侯联军才从卫国的夷仪城回撤救援郑国,齐国暂时躲过一劫。中原的大洪水造成了各诸侯国粮食绝收,闹起了饥荒,短时间内无暇顾及伐齐之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晋国在饥荒过后不会再来讨伐。崔杼内心在盘算,如果晋国再来讨伐,谁来承担罪责?那自然应该是国君,但是国君岂会自己担责?到时候会不会把自己推出去当个替罪羊?

更让崔杼烦心的,是他一心拥戴的国君看上了自己的夫人棠姜,总是到自己的府邸来与棠姜幽会,给自己戴了顶绿帽子!这位棠姜夫人,是崔杼的家臣东郭偃的姐姐,先是嫁给了齐国棠邑大夫,后来棠公去世了,东郭偃为崔杼驾车前去棠公家里吊唁,看到身穿孝服的棠姜凄美冷艳,崔杼直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娶了这个美人,回来就对东郭偃说:“别让你的姐姐孤苦伶仃一个人生活了,去跟你姐姐说,我要迎娶她。”东郭偃诧异地说:“家主,男女婚配不能同姓。家主出自齐丁公,臣出自齐桓公,姐姐和家主都姓姜,不能婚配呀!”

崔杼哪管的了那么多,他回到府中赶紧占筮了一番,得到了“困”卦变成“大过”卦,请史官看后都说是吉利卦象。崔杼又请陈文子给看了看,陈文子则认为不吉利,不可娶棠姜,崔杼听不进去,他对陈文子说:“棠姜是寡妇,卦象所说的凶兆都应验在她去世的夫君棠公身上了,我娶之无妨。”陈文子无奈地心里嘀咕:“你这么想娶她,为什么还问我的意见呢!”结果崔杼费尽心思娶回家的棠姜,在一次齐后庄公到府中宴饮时,被国君看上了,后来齐后庄公隔三岔五地就到崔杼的家中,单独在内室召见棠姜,还拿崔杼的帽子赏赐给别人。齐侯侍者劝道:“国君这样做不妥。”齐后庄公说:“有何不妥?崔卿乃寡人亲信,寡人不用崔卿的帽子赏人,难道还没有帽子了?”

这国事家事纠结在一起,弄得崔杼心生怨恨,就动了弑君的心思。他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掉这个昏君另立他人,本来伐晋的罪责就该由他来承担,他还强夺臣妻,哪里像个国君?但是崔杼苦于找不到机会行此大事,正赶上齐后庄公鞭责宫中寺人贾举,崔杼就及时送去上等疗伤好药,嘘寒问暖,贾举感动不已。他明白了崔大人的意图后,本来心中就憎恨国君,表示愿意为崔大人寻找机会。

这年五月,莒国国君莒犁比公来到临淄朝见齐后庄公,两年前齐侯率军伐晋返回之时,曾发生了攻打莒国的且于之役,去年齐卿崔杼又曾率军伐莒,因此莒犁比公带上丰厚的财礼前来与齐国盟好。五月十六日,齐侯在临淄城北举行飨礼招待莒犁比公。崔杼称病没有参加。十七日,齐侯来到崔杼宅中看望,趁机又到后宅找棠姜厮混去了。棠姜刚进入内室,崔杼派人从侧门把她叫了出来。齐侯等得有些不耐烦,在内室中拍着柱子唱着歌;寺人贾举禁止齐侯的陪同大夫和随从侍卫进入内室,自己走进去,关上了内室的大门。崔杼早已安排好了数百甲士,从昨天称病开始,一切都在他的谋划之中,此时他下令众甲士擒杀齐侯,众甲士一跃而起,围住了齐后庄公。

齐侯一看情况不妙,登上内室的高台,请求放他回宫,一切都好说。崔武子(崔杼)怎么会答应?齐侯随后又请求盟誓、请求让他去太庙自杀,崔武子都不理会,对齐后庄公说:“臣崔杼病重,恕臣不能听命。”众甲士说:“这里靠近王宫,臣等奉命搜捕淫乱之人,不知他命。”齐后庄公跑出门,想跳墙而出,甲士用箭射中了他的大腿,齐侯从墙上坠落,众甲士一拥而上,杀死了齐后庄公。

陪同齐侯前往崔宅的众位大夫和随从侍卫,一个都没跑掉,全部被甲士诛杀,就连帮助给崔杼谋划这一切的寺人贾举也没落下。齐侯大部分的亲信宠臣党羽,不是逃亡就是被杀,大夫卢蒲癸逃奔了晋国、大夫王何逃奔了莒国、大夫闾丘婴、申鲜虞逃奔了鲁国。齐卿陈文子也投奔其他诸侯国去了。

上大夫晏婴听到消息后,心想你个崔卿可真够狠的,国君如此厚待于你,你竟敢弑君谋乱!如今你兵权在手,无人能奈你何,但晏婴手无缚鸡之力,也要上门责骂你这个弑君叛臣!

晏婴来到崔杼的府邸门前,站在门口,望着宅内。

晏婴的手下问他:“大人是要舍身取义吗?”

晏婴回答:“国君又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为什么要死?”

手下人又问:“那大人要逃亡吗?”

晏婴答道:“我又无罪,为何要逃?”

手下人再问:“那大人回去吗?”

晏婴说:“国君被弑,我又能回到哪里去呢?国君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为了凌驾于百姓之上?他应当做的是主持国政。作为国君的臣子,难道是为了他的俸禄?他应当做的是保养国家。所以国君当为国而死,臣子为国君而死;国君为国逃亡,臣子随国君逃亡;如果国君是为己而死,为己逃亡,除了他个人宠爱之人,谁敢承担责任?况且先扶立国君而后又弑君,我怎能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说罢痛哭。

这时,崔杼府宅的大门打开了,晏婴进入了崔府,来到国君尸身旁边,头枕齐后庄公大腿继续嚎哭。哭完后,晏婴站起来,往上跳了三下,然后走出了崔府的大门。随从对崔武子说:“臣去杀了他。”崔武子拦住说:“他是百姓景仰之人,放他走吧,这样可以得民心。”

二十七年之前,鲁国的叔孙侨如出奔齐国之时,齐国贵族为了帮助叔孙侨如站稳脚跟,将叔孙侨如之女穆孟姬献给了齐灵公作妾,穆孟姬特别得宠,生下了儿子杵臼,就是齐后庄公的庶弟。五月十九日,崔杼立杵臼为国君,史称齐景公,自任右相、齐国执政,任命自己的同党庆封为左相、副执政。崔杼在太庙与都城民众盟誓说:“凡是不归附崔氏和孟氏的...”话还没说完,晏子(晏婴)仰天长叹道:“婴只顺从忠于君主、利于国家之人,天帝为证!”说完就挽起袖子,歃血为誓。左相庆封本想与崔武子一起,胁迫民众顺从他们,不从者皆死,被晏婴这么一捣乱,盟誓也做不成了,庆封就想杀一儆百,用上大夫晏婴来立威,这次又是被崔杼拦住说:“晏子乃重臣也,还是放过他吧。”

五月二十三日,新即位的齐景公与齐国众位大夫盟誓,共尊王室、匡扶社稷。此时莒犁比公仍滞留在临淄,他十六日还与齐后庄公宴饮,没想到第二天齐侯就被害了。七天之后,齐景公与莒犁比公会盟修好,莒子才返回了莒国。

齐国太史在史书上作了“崔杼弑其君”的记载,崔杼看到后杀了太史,命太史的弟弟修改重写,太史的弟弟又写下了“崔杼弑其君”,气得崔杼又把他杀了。然后以死逼迫太史的另一个弟弟更改重写,这个弟弟还是写了“崔杼弑其君”,崔杼实在没办法,就让他回去了。齐国副太史听说崔相杀了太史,拿起写好的书简去找崔武子,走到半路得知崔相已经允准如实记载了,这才返回了官署,他拿着的书简上依旧写着“崔杼弑其君”。

二十九日,在齐后庄公被杀后的第十三天(诸侯应该在去世后五个月安葬),崔杼在临淄城北郊士孙之里(没有葬于齐国公室墓地),烧土作砖,垒于齐后庄公的棺椁之外,安葬的礼器只用了四翣(shà)(诸侯国君应该用六翣);安葬之时,也没有沿途警戒、禁止闲杂人等通行;陪葬用的是七乘粗劣的马车(应该用上等车辆九乘);安葬之时,没有兵甲列阵(国君出殡,应当陈列军阵)。所有这些安排,都显示出崔杼对齐后庄公的贬抑之心,看来他是恨透了这位自己拥立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