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吴国王弟季扎周游列国

吴王夷末是吴王寿梦的第三子,是吴王诸樊和余祭的同母弟弟,他即位后,于鲁襄公二十九年夏秋之际,派出自己唯一健在的同母弟弟公子扎出访中原诸侯国,与各国接续友好。当年吴王寿梦去世之时,就曾遗命自己的儿子要兄终弟及,传王位于弟弟,目的是让他最喜爱的小儿子季扎(公子扎)继承吴国王位。季扎才华横溢,具有远见卓识,却淡泊权位,哥哥夷末派他周游列国,一来是与中原诸侯延续友好往来,二来也是让弟弟与各诸侯国的君臣建立友谊,为将来继承吴国王位奠定基础。

季扎出访的第一站就来到了鲁国,博学多识的公子扎仰慕鲁国是礼仪之邦,尊周室、传教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鲁国由于周公旦的功勋,被周天子特许使用周王礼乐,季扎到访曲阜最大的心愿就是观赏周王室的礼乐。

鲁国上卿叔孙豹隆重地接待了温文尔雅的公子扎,很是喜爱这位青年才俊,对公子扎提出的观赏周王室音乐和舞蹈的要求完全予以满足。鲁国《风》、《雅》、《颂》齐备,而且还有虞、夏、商、周帝王歌舞,确实蔚为大观。

叔孙豹先让乐工为公子扎演唱了《诗》的《周南》和《召南》中的一系列诗歌,这是《诗》的前两篇,收集了大量西周末年至东周初期的诗歌,乐工们吐字清晰、音调轻缓,听得公子扎入了神,他知道这两篇中的诗歌体现了西周初年周公旦、召康公辅助周天子治理天下的功绩,他感慨道:“好美啊!王业由此奠定了基础,虽不完善,然而民众勤劳而无所怨言。”

乐工们又紧接着演唱了《诗》的第三篇《邶》、第四篇《鄘》、第五篇《卫》中的数首诗歌,主要记述的是卫国在鲁僖公二年迁都楚丘之前邶、鄘、卫三地故事和风土人情。后来邶、鄘两地并入了卫国,因此公子扎听后说:“这些诗歌既美又深邃,忧虑而不困顿。听说卫康叔、卫武公的德行就是这样,这些大概就是《卫风》吧。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位公子扎果然是学识渊博,一听就知道乐工演唱的是什么诗歌。

乐工们又演唱了《王》,这是《诗》的第六篇,收集了东周时期周王畿地区的诗歌。公子扎同样是听出来了,他说:“好美啊!忧思而不惧怕,这是周王室东迁之后的乐诗吧?西周陨灭而有忧思,东周仍持西周遗风,故而不惧。”

在乐工们演唱完《诗》第七篇《郑》(春秋时期郑国地区诗歌)之后,公子扎听出了民生艰困,他说:“美啊!然而琐细太过,民众难以忍受,郑国恐怕要先灭亡吧。”

听完了乐工们随后演唱的《诗》第八篇《齐》(春秋时期齐国地区诗歌)之后,公子扎说:“美极了!诗篇宏大,这是大国的乐诗啊!作为东海之国表率的,恐怕是齐太公的国家吧?这个国家前途不可限量!”

叔孙豹深为惊讶,这位吴国的王弟对《诗》的理解和掌握完全不逊于鲁国公卿,他又让乐工演唱了《诗》第十五篇《豳(bīn)》,收集的是西周时期豳地诗歌。公子扎听后已经沉醉,他说:“这些诗歌美而坦荡,欢乐而又不过度,这好像是周公旦东征的乐诗吧。周公为平定管、蔡之乱,东征三年,以先王不敢荒淫的教诲训诫周成王,终成王业!”

鲁国乐工们将《诗》中的《风》、《雅》演唱了一遍后,叔孙豹看公子扎沉迷其中,没有要休息的样子,于是让乐工们继续演唱《诗》的《周颂》、《商颂》、《鲁颂》,然后又表演了周文王乐舞《象箫》、《南籥(yuè)》,周武王乐舞《大武》和商汤乐舞《韶濩(hù)》、夏禹乐舞《大夏》、虞舜乐舞《韶箫》。公子扎在吴国没有见到过这么深邃绝美的音乐和舞蹈,深深地被华夏文化所震撼和折服了。

在鲁国经历了一番文化的洗礼后,季扎踏上了去往齐国都城临淄的旅程。一路之上,他还在哼唱着《诗经》中的歌曲,反复琢磨体会。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后,齐国上大夫晏婴负责接待公子扎,公子扎对晏婴的德行人品非常欣赏,二人推心置腹,多次畅谈至深夜,已经成为了知己。公子扎对晏平仲(晏婴子平仲)说:“上大夫尽快将采邑和政事交还公室,没有了采邑和权柄,也就躲开了祸难。齐国的朝政将会有所归属的,在没有明确归属前,祸难不会停止。”晏婴很是诧异,这位吴王的弟弟有如此深邃的洞察力,让他非常佩服。送走了公子扎后,晏婴很快通过齐卿陈桓子交还了自己的封邑和权力,因此躲过了后来齐国发生的栾氏(公孙灶)、高氏(公孙虿)之难。

季扎离开齐国后,又去访问了郑国。在郑国都城,他见到了郑卿子产(公孙侨),二人一见如故。公子扎送给子产白色生绢制成的大带,子产则回赠了麻布衣服。公子扎对子产说:“郑国执政良霄奢侈而又盛气凌人,祸难将要降临了。郑国政权必将落在您的肩上。您在郑国为政,当遵礼仪,谨慎处事,否则郑国将会衰败的。”子产点头允诺。

公子扎随后来到了卫国。在卫国结交了卫卿蘧成子、史文子,卫大夫史鰌、卫献公之子公子荆、卫献公之孙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子朝等人,他对这些卫国的贤良之臣赞赏不已,慨叹“卫国多君子,不会有患难啊!”

最后,公子扎从卫国前往了晋国朝见,走到孙文子采邑戚城时,天色已晚,他在馆驿准备歇息,听到了钟声。他对侍从说:“奇怪!我听说,发动变乱而没有德行,必然遭到诛戮。这位孙林父就在戚城获罪于卫侯,忧惧尚且不及,怎么还会有寻欢作乐的音乐?孙林父身在戚城,如同燕子在帐幕上做巢,甚为危险。卫侯又在停棺、尚未安葬,难道可以奏乐作乐吗?”于是赶紧带着随行人员连夜离开了戚城。孙文子听说吴国王弟公子扎学识过人,非常想见一下此人,请他指点一二。结果派人一打听,公子扎在戚城听到钟声之后,就急匆匆地连夜离开了,懊悔不已,从此终身都不再听琴瑟之音。

季扎到达晋国都城新绛后,晋国正卿赵文子、晋卿韩宣子、魏献子热情接待了他,为他介绍晋国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军制情况,这位吴国王弟亲身体验到了大国霸主的风范,他也特别喜欢晋国和各位公卿,特地慕名拜访了此时已经担任晋国太宰的宫廷乐师师旷。师旷不仅拥有非凡的音乐艺术才华,其政治主张也颇受晋悼公、晋平公的青睐,虽为盲人乐师,仍被任命为晋国太宰。师氏家学渊源久远,《易经》是密不外传的家学,师氏后辈还出现了师襄这样的易学大师,孔子就是跟师襄学习的《易经》。公子扎与师旷相谈甚欢,二人聊音乐诗歌、聊政治民生,公子扎在师旷面前以学生自居,虚心求教。师旷也是毫无保留,他给公子扎讲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为政清明、德法并重、博爱惠民。在鲁国的时候,鲁执政季武子曾向公子扎推荐可以去晋国拜访之人:正卿赵武、太傅羊舌肸、太宰师旷、大夫司马侯(女叔齐),公子扎都一一登门拜访,确实觉得获益不菲、不虚此行。

在治国理政方面,公子扎还很佩服太傅羊舌肸的见解,二人亦是相见恨晚,公子扎不得不慨叹“大国人才济济啊!”临别之时,公子扎对羊舌肸说:“晋国的政权大概要落在赵氏、韩氏和魏氏三大家族了。太傅多保重!国君奢侈,臣下能人众多,公卿大夫都非常富有,晋国政权将要归于卿大夫之家。太傅喜欢直言快语,务必要慎思慎行,使自己免于祸难啊!”羊舌肸握着公子扎的手,想到这位来自数千里之外的知音,就要远行,洒泪道别,真是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公子扎周游列国,都已经到访了晋国了,在回国的途中,却没有去朝见周天子。也许是他在鲁国已饱览周朝乐舞,对于他来说,周王室也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憧憬的了。这次游遍鲁、齐、卫、晋,他对华夏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各国的风貌和政局都有了精深的洞察,回去已经可以向兄长吴王夷末交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