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齐国动荡,鲁国伐莒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夏天,齐国朝局山雨欲来,动荡莫测。

栾氏、高氏都是齐惠公之后,他们都嗜酒如命,而且都爱听信妇人之言,招致了很多怨恨。他们两家族的势力强于陈氏家族(家主陈无宇)和鲍氏家族(家主鲍国,也叫鲍文子,鲍叔牙曾孙),在齐国朝中形成了两党对立的局面:栾、高为一党,陈、鲍为一党。

五月的一天,有人向陈无宇报告说:“子旗(栾施)、子良

(高强)将起兵攻打陈氏和鲍氏。”鲍氏也得到了同样的消息。陈无宇立刻下令将兵器分发给所有的下属和家兵,然后带兵前去援救鲍氏。在路上遇到栾施喝醉了酒,正在纵马驰骋。陈无宇来到鲍氏府邸,看到鲍氏也在向家兵分发兵器,陈、鲍二人派出家兵去栾氏和高氏府宅打探,回报说他们两家都在大摆宴席,准备畅饮呢。陈无宇对鲍国说:“传言不一定可信,但栾氏、高氏如果听说我们在分发兵器,一定会出兵攻打我们二族而驱逐我们,不如趁他们正在宴饮,我们先下手为强,如何?”鲍氏与陈氏二族属于同党,关系和睦,鲍国当即同意,两家随即发兵攻向栾氏、高氏府邸。

正在喝酒的栾施听到陈氏、鲍氏攻打自己和高氏的报告后,还算镇定,他对下属们说:“先得到国君的支持,陈、鲍还能闹出天去?”于是叫上高强一起,率领家兵攻向齐侯公宫,在路寝外门(虎门)前遇到了晏婴所率兵马的阻拦。原来,睿智的上大夫晏婴也得到了报告,说陈、鲍二族在攻打栾、高二族,晏婴当即率领人马赶到国君路寝的大门外进行护卫,果然堵住了栾氏的兵马。陈无宇和鲍国率领的兵马得知栾、高的兵马去攻打公宫虎门,也立刻大喊“栾、高反叛,攻打国君,陈、鲍誓死保卫国君!”追到虎门外继续围攻栾施和高强的人马。

此时,上大夫晏婴身穿朝服守卫在虎门之外,栾、高、陈、鲍四个家族都派人来找晏婴寻求支援,晏婴不为所动,坚守在公宫门前。属下问他,咱们支持谁?晏婴说,谁都不支持;属下又问,那咱们回去吧?这里太危险。晏婴呵斥道:“栾氏、高氏攻打公宫,国君就在我们身后,我们还能去哪里?”这时,齐景公得知上大夫晏婴率兵守卫在虎门外,立刻召见,向晏婴问策。晏婴向齐景公禀报了宫外的形势,栾、高反叛,欲攻入国君路寝,陈、鲍二族在率兵围攻栾、高,奏请国君迅速派出公宫禁卫兵马,与陈、鲍二族的兵马里应外合,平息叛乱。

齐大夫王黑主动请缨,请求率兵出宫平叛。齐景公命人占卜,得到的卦象是吉利,于是命王黑打着国君的灵姑銔(pī)旗,带兵出发。王黑请求将国君旌旗的飘带截去三尺,因为国君旌旗飘带有七尺长,自己只是一个大夫,只配使用五尺长飘带的旌旗,王黑使用国君的旌旗,自请截去三尺飘带以示恭敬。齐景公允准后,王黑带领王宫禁卫兵马冲出虎门,杀向栾、高二族的人马。王宫禁卫是齐军精锐,而栾、高二族的兵马只是乌合之众,而且王宫禁卫打着国君的旌旗平叛,势如破竹,连续三次在稷(临淄城西祭祀后稷之处)、庄(临淄城内繁华大街)和鹿门(临淄城东南门)打败栾、高的兵马。栾施、高强只得逃奔鲁国避难。

陈无宇和鲍国两家族借机瓜分了栾氏和高氏的家产。上大夫晏婴找到陈无宇说:“陈卿一定要将所得栾氏和高氏的家产上交给国君。谦让,是德行的主干,能把利益让给别人叫做美德。凡是有血气之人,都有争夺之心,因此利益不能勉强,想着道义就能胜过别人,道义才是利益的根本。囤积财利就会产生妖孽,陈卿姑且不要让利益积聚吧,可以让它慢慢增长啊!”

陈无宇是贤德之人,一直让利于民,在齐国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听了上大夫晏婴的劝导,完全认同,主动将所分得的栾氏、高氏家产上交给了国君,自己请求离开齐国,到莒国去颐养天年。

陈无宇召回了十年前被公孙虿(高氏)驱逐的齐国群公子。召见子山时,为他准备了帷幕、器物、从者的衣服鞋子,还将子山原来的封邑棘城归还给了他;召见子商、子周时也是这样。陈桓子(陈无宇)还从鲁国召回了三年前被栾施驱逐的子成(公子固)、子工(公子铸)、子渊捷(公孙捷),还都增加了他们的俸禄。凡是公子、公孙没有俸禄的,陈氏都私下将自己的采邑分给他们;对城中贫困孤寡者,也都分给了他们粮食。陈桓子说:“《诗》云‘陈锡载周’(把利益布施给天下,于是创立了周朝。)是因为周文王能够施舍的缘故。齐桓公也因此成为了诸侯霸主。”齐景公把紧邻莒国的城邑赐给他,他也推辞了。齐景公的母亲穆孟姬被陈无宇的行为所感动,让齐景公将高唐城赏赐给了他,陈氏从此昌盛壮大了起来。

齐国夏天的动荡,给了鲁国机会,执政季平子开始筹划了起来。五年之前,国君昭公访问晋国期间,莒国大夫牟夷投奔鲁国,献上了牟娄、防、兹三座城池,当时季武子全部笑纳,莒国到晋国告状,鲁昭公险些被扣在晋国回不来。近几年来,鲁国与齐国的关系在逐渐转暖,鲁卿子叔敬子、上卿孟僖子前往齐国访问了两次,进一步巩固加深了两国的盟好关系。季平子认为,现在正好是鲁国震慑收服莒国的大好机会,虽然莒国是齐国的从属国,但齐国国内朝局动荡,无暇顾及莒国。

季平子还特意前往孟氏府邸拜会了上卿兼司空孟僖子,鲁国的军队就掌控在季氏(左军)和孟氏(右军)手中,他们二人商定,季氏、孟氏共同出兵讨伐莒国,缴获的俘虏和财货两家均分;以季氏出兵为主,所占莒国城邑归属季氏。二人一拍即合,经过一番准备,在鲁昭公十年七月,季平子(季孙意如)、孟僖子(仲孙貜)亲率左、右两军出征莒国,季氏亲信子叔敬子也跟随前往,大军一举攻占了莒国的郠(gěng)城。鲁国得胜班师后,先在太庙献俘,季平子为了让莒国归服,决定在鲁国神社亳社举行祭祀,并杀死莒国俘虏祭祀神灵。鲁国有两个神社,一个是周社,主要是周朝建立后迁来鲁国的人祭祀神灵的神社;另一个就是亳社,主要是殷商旧族祭祀神灵的场所。周礼不允许以人为祭品,而殷商盛行人祭,因此季氏不敢在周社举行人祭,而是选在亳社进行。这样做的目的,还是震慑莒国,莒国是东夷之国,也有人祭的习俗。

季氏这样做还是招来了众多的谴责,被季氏逐至齐国的前鲁国司寇臧武仲听说后叹道:“季氏这样做,鲁国始祖周公恐怕都不会享用鲁国的祭祀了吧!周公只享用合于礼义的祭祀,而鲁国这样做毫无道义!《诗》曰:‘德音孔昭,视民不佻。’(先王德教甚明,以示天下之民,让民众行为不轻佻。)轻率地对待民众已经很过分了,现在居然用人做牺牲祭祀,上天将会降福给谁呢?”

晋平公于七月初三去世,九月份,各诸侯刚刚为晋侯送葬完毕,诸侯五月而葬,晋国只在两个月之后就安葬了晋平公。鲁昭公十年十二月二日,宋平公也撒手人寰。鲁国在两个月后(鲁昭公十一年二月)又派出卿大夫叔弓(子叔敬子)前往宋国吊唁,宋国也没有按照周礼等到五个月之后举行葬礼,而是在二月就安葬了宋平公。

宋平公去世后,太子佐继位,史称宋元公。元公特别讨厌父君的寺人柳,即位之后就想杀了他。寺人柳也知道自己有性命之忧,就趁元公为先君守丧之时,极尽溜须之能事。守丧期间正直冬季,天气寒冷,寺人柳在殿内元公守丧的位置早早的烧好炭火取暖,等到元公来守丧时,再撤去炭火,元公守丧的时候就不觉得冷了。等到葬礼完毕后,寺人柳就又重新获得了宋元公的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