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籍谈赴周数典忘祖,晏子使楚南橘北枳

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六月,中原大地发生了日食。六月初六,周景王太子姬寿去世;没过两个月,痛失爱子的周王后(穆后)因悲伤过度,随即崩逝。

冬天的时候,鲁昭公又一次出访晋国,这次终于成行。他向晋国君臣拜谢了释放季平子回鲁的善意,并表示愿意加深鲁国与晋国的盟好,一如既往地事奉晋国。没想到,他好不容易才到访晋国,结果却被晋国君臣扣留了半年,直到第二年(鲁昭公十六年)夏天才得以返回鲁国。这次他被扣在晋国,也没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只因晋国公室渐趋衰微,晋昭公幼弱,真正拿主意的都是晋国列位公卿,他们一直想从鲁国盘剥财货,鲁侯自己送上门来了,真是给了他们一个索要财货的绝好机会;另一个原因,是晋昭公病重,眼看没多长时间就要咽气了,晋国的公卿大夫强行扣留鲁侯,想要他为晋君送葬。季平子、叔孙昭子、孟僖子这三桓虽然专权,但是国君被扣留在晋国不归也不是个事,于是他们给晋国公卿送去了大量金玉珠宝和各种财货。后来由于齐景公率军讨伐徐国并组建了齐、莒、郯、徐四国联盟,晋国公卿担心鲁国由于国君长时间被扣在晋国,会投靠齐国,只好让鲁昭公返回了曲阜。鲁昭公刚回国没两个月,晋昭公就去世了,其子姬弃疾继位,史称晋顷公,鲁国执政季平子在十月份又赶赴晋国参加了晋昭公的葬礼。

鲁昭公是十五年十二月,晋国派出了晋卿荀跞(lì,晋卿荀盈之子,也称知文子)为正使、大夫籍谈为副使的代表团赶到京师洛邑,以诸侯霸主的身份,参加了周王后的葬礼。丧礼完毕之后,周景王除去丧服,率群臣设宴款待晋国使团,酒宴之上用的是鲁国进贡的酒壶。当时鲁昭公正被扣在晋国,周天子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这是暗示晋国不应扣留鲁侯。

周景王在宴席之上问道:“荀卿,诸侯都向周王室进贡礼器,为何独独晋国没有呢?”其实这是故意为难晋使,晋国早在曲沃武公灭晋侯缗之后,将其宗庙宝器全都献给了周僖王,周僖王这才命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

荀跞心想:“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副使籍谈的先祖职掌晋国典籍,应该熟悉这段历史,还是让他回答吧。”于是他向副使籍谈作揖,示意籍谈回答天子的问话。

副使籍谈的祖先孙伯黡曾担任晋国的司典,他从小就熟读各类典籍,对晋国历史更是烂熟于心。籍谈听了天子的问话,心里也在想:“当年先君武公将晋国宗庙宝器都献给了周天子,晋国后来的诸位国君所获彝器(宗庙礼器)并不多,文公曾受周襄王赐鏚钺

(qī yùe,类似斧形兵器的礼器)而有专杀之权,襄王还赏赐了彤弓、虎贲,晋国都珍藏在宗庙,哪里舍得再献给周天子?”他知道,周天子这是在找茬,用鲁国进贡的礼器饮酒,明明是在指责晋国不该扣留鲁侯,却说晋国没有进贡彝器。晋国乃诸侯霸主,礼尊王室、保护诸侯,此乃大义,难道非要给周王室进献彝器吗?

籍谈起身向周景王施礼,然后勉为其难地答道:“启禀天子:诸侯受封之时,都在周王室接受了明德礼器,以镇抚社稷,所以能向天子献上彝器。晋国居于深山,远离王室而与戎狄相邻,天子的威福到不了晋国,晋国与戎狄周旋尚且不及,如何向王室进献彝器?”

周景王笑笑说道:“叔父难道忘了?晋之始君唐叔,乃成王母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国(周文王所灭)的战鼓和它的大路车驾,是周文王用来检阅军队的;阙巩国(周武王所灭)的皮甲,是周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它们,用来居住在晋国的土地上,境内还居有戎狄。其后周襄王所赐大路、戎路车驾、鏚钺、秬鬯(jù chàng)、彤弓、虎贲,晋文公接受了它们,晋国拥有了南阳的土地,可以征伐华夏东部的诸侯。难道那些不是周王室赏赐给晋国的吗?”

荀跞和籍谈无可奈何的点头称是,籍谈心里不服:没有晋国,你们周王室早就灭亡了,还指望晋国给你们进献宝器?做梦吧!

周景王还在侃侃而谈:“叔父的先祖孙伯黡掌管着晋国的典籍,以主持国家大事,所以称为‘籍氏’。后来平王时周朝大夫辛有的次子辛董到了晋国后,晋国才有了董史。爱卿乃司典之后,怎么会忘了呢?”

籍谈更不爱听了,于是低头不语。

酒宴散后,周景王指着籍谈的背影说道:“籍谈的后代恐怕不能享有禄位了,数典而忘祖!(举出了典故却忘记了祖先。)”

籍谈回到晋国都城新绛后,将此事禀告了太傅羊舌肸,说话的时候还是愤愤不平。羊舌肸宽慰他说:“周王将不得善终!一年之内失去了王后和太子,都是三年之丧,周王却与前去吊丧的宾客饮宴,还索要彝器,把忧戚当成欢乐也是到了极点了,不合于礼!丧期之内怎能饮宴呢!言语用来稽考典籍,典籍用来记载礼义规范。忘记了礼义规范,虽用很多的言辞举出典故,那又有什么用呢!”

齐景公从平丘盟会回到齐国临淄后,心中一直不快。他在五年前的栾、高之乱后,更加信任重用上大夫晏婴,而且晏婴在栾、高之乱时亲自护卫王宫;平定叛乱后,又力劝陈桓子将所获栾、高二族的家产献给国君,陈桓子听从了他的劝告、捐献了家产并且退居高唐城,从此齐景公大权独揽。上大夫晏婴为齐景公分析了晋国的朝局,认为晋国公室渐趋卑微,公卿大族专权且各自为政,晋国霸权日益衰落。平丘盟会,也不过是晋国最后的辉煌罢了。

栾、高之乱后,公元前531年,齐景公还曾派晏婴出使楚国,因为楚灵王在申县会合诸侯之时,曾向齐国示好。晏婴到访楚国,是为了与楚国修好,并借此机会了解楚国的军政和社会情况。

楚灵王是位昏君,面对这个与齐国修好的契机,他却在难为齐国使臣上做文章取乐。楚灵王知道晏婴身材矮小,就命人在王宫大门外的墙上开了个小洞,让负责迎接晏婴的楚大夫请他从小洞进宫,晏子(晏婴)知道这是楚王在戏弄他,于是说道:“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本使是出使楚国,不走狗洞!”接待的楚大夫只好引领他从正门进入宫殿。

晏婴进入大殿,楚灵王还想羞辱他,就问道:“齐国难道没人了?怎么派你这个矮子出使楚国?”晏婴机智地回答:“齐国临淄摩肩接踵,人才众多。敝君外派使者是有讲究的,身材高大、精明能干的官员会被派往道德高尚的国家;身材矮小、愚蠢无能之人才会被派到那些不成器的国家。臣在齐国最是愚蠢无能,所以被派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回答让楚国君臣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楚灵王还不甘心,他散朝之后宴请晏婴,酒席之间,两名楚国官吏押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灵王问:“寡人正在宴请齐国使者,尔等为何带此人前来搅扰,此乃何人?”官吏回答:“启禀国君,此人乃齐国人,在楚国郢都盗窃被擒,臣等想请求齐国使者晏婴大夫一起审问。”楚灵王转头看着晏婴问:“齐国人是擅于盗窃吗?”面前这一切,其实都是楚灵王事先安排好的,目的就是要羞辱齐国,晏婴起身答道:“臣听说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小又苦的枳。橘与枳叶子相同,但果实味道完全不同,是因为两地水土不同。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勤于劳动,可一到了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擅于偷东西吗?”

楚灵王这下彻底服气了,觉得齐国上大夫晏婴确是能人,齐侯派他到访楚国,看来是真心与楚国修好,于是他也起身向晏子敬酒说:“晏卿莫怪,看来圣人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寡人是自讨没趣了!”

这次晏子使楚,加深了齐、楚两国的关系,他回到齐国后,也向齐景公禀报了楚国朝野的情况,晏婴认为,如果有楚国的呼应,齐国中兴有望。国家的复兴,需要有勇有谋的武将,他看到国君身边的几个有勇无谋、居功自傲的武将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不讲礼仪,不但无法承担起中兴的重任,而且还会给齐国带来祸患,就向景公建议除掉他们。景公担心这三人勇猛无比,难以制服。晏婴于是建议齐景公召来三人到宫中赴宴,并奖励给三人两个硕大甜美的桃子。结果三人都炫耀自己的功劳,为两个桃子争抢了起来,古冶子自恃功高,拔剑杀了田开疆和公孙接。宫内禁卫将他围了起来,王宫之内、国君面前,拔剑斩杀官员,古冶子自知罪责难逃,于是挥剑自刎。晏婴“二桃杀三士”,为齐国除掉了中兴路上的祸患,齐景公下令以士礼安葬了三人。

齐景公为寻找得力的武将而烦恼,晏婴向国君举荐了一人,此人名叫田穰苴(ráng jū),他对景公说:“穰苴乃田完(就是齐桓公时期从陈国逃奔齐国的陈厉公之子陈敬仲,齐桓公曾任命他为齐国工正)庶出的后人,与世卿陈无宇同宗,文能服众、武可威敌,国君可试用此人为齐国将军。”景公大喜,当即召见田穰苴,与他谈论军事,田穰苴对答如流、见解深刻,被景公破格任命为将军。

田穰苴有很高的军事才能,治军严谨、铁面无私。他曾率领齐国军队击退了晋国和北燕的进攻,后来因战功被齐景公拜为齐国大司马,世人也称他为司马穰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