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卫国叛晋投齐 阳虎阴谋破产

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夏天,范献子率领晋国大军驰援鲁国,齐军见晋国援鲁的军队声势浩大,不敢与晋军硬拼,齐卿国惠子、高昭子率军撤回了齐国。晋、鲁两军在卫国的瓦城会师之后,范献子、赵鞅、荀寅为了进一步瓦解齐、卫联盟,遣使者约请卫灵公在卫国的鄟泽城会盟。晋国大军已兵临卫国,卫灵公不敢不来。赵鞅派出大夫涉佗、成何与卫灵公歃血盟誓:卫国永不背叛晋国。

盟誓时要使用牛耳,应由位卑者手执,位尊者莅临。卫国虽是小国,但卫灵公是一国之君,因此请晋大夫涉佗、成何手执牛耳。这次赵鞅可是选错了人,涉托和成何二人面对卫国君臣,傲慢无礼。成何对卫国君臣说:“卫国,不过和我晋国的温县、原县差不多,哪用得着和诸侯一样看待?”

卫灵公歃血的时候,涉佗推了一下卫灵公的手,牲血溅到了卫灵公的手腕上。本来诸侯之间会盟,晋国国君不来也就算了,就连一个卿士都不来,指派来两名愣头青大夫,也太不把卫国放在眼里了!卫侯听到成何的蔑视之词已经很不高兴了,现在又看到涉佗如此无礼,顿时大怒。卫大夫王孙贾跑上前来说道:“盟誓是用来伸张礼仪的,正如卫国国君所做的那样。如此不奉行礼仪,卫国岂敢结盟!”

卫灵公真是不想和晋国结盟了,这样的大国如此无礼,为何还要尊它为盟主?奈何晋国大军在侧,他又担心卫国大夫们反对。王孙贾心生一计,他请卫灵公住在都城郊外,先不回宫。卫国大夫们前来询问国君不回宫是何缘故?卫灵公将盟誓时晋大夫对他的各种羞辱告诉了诸位大夫,并且说道:“寡人使国家蒙受了耻辱,还是改卜其他人作为国君吧,寡人愿意服从新君。”

大夫们赶紧劝道:“这是卫国的祸患,不是国君的过错啊!”

卫灵公接着说:“还有更让人担心的事呢!他们对寡人说:‘一定要你的儿子和大夫的儿子到晋国做人质。’”

大夫们答道:“如果对国家有利,公子就去。大夫们岂敢不跟随前往?”

卫侯之子与大夫之子动身去晋国之前,王孙贾说:“如果卫国有难,工匠商人未尝不是祸患,要让他们全部离开才行。”卫灵公将此事告知了众大夫,众大夫也只好安排工匠商人们准备离开卫国。定好了行期之后,卫灵公召集都城民众朝见,让王孙贾对大家说:“如果卫国背叛晋国,晋国五次来伐,会危险到什么程度?”

其实这一切都是王孙贾的计策,卫灵公和王孙贾的这些安排,都是为了激起诸公子、诸大夫、工匠商人对晋人的怨恨,从而为背叛晋国做铺垫。众人早已对晋国有怨言了,听国君这么说,异口同声地答道:“和他们拼了!”

王孙贾顺势说道:“那就反了吧!晋国如果多次来伐,使卫国困苦不堪时,再送人质过去也不晚!”卫国就这样背叛了晋国,晋人还请求再次会盟,卫侯也不答应了。

晋国方面,范献子先是率军与周朝公卿成桓公会合,讨伐郑国,以报复郑国联合儋翩攻打周王室的城池,晋国和周王室联军包围了郑国的虫牢城。晋国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讨伐郑国背叛晋国、与齐国结盟。然后,晋军又派出兵马,攻入卫国;同时,晋国要求鲁国也出兵夹击卫国,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九月份,季桓子、孟懿子率领鲁军再次侵入卫国。入冬之际,同命相连的郑献公、卫灵公在卫国的曲濮会盟,相约共同抗击晋、鲁。

阳虎在鲁国继续培植党羽,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他现在毕竟只是季氏家宰,通过控制季氏而掌控了鲁国政权;阳虎心底则希望再进一步,自己能够以上卿的实际身份担任鲁国执政。阳虎经过观察发现,季桓子不喜欢自己的弟弟季寤、公锄极(曾祖父是季武子庶长子公锄,季武子在司寇臧孙纥的帮助下,没有立公锄为继承人,而是改立季桓子的祖父季悼子为季氏继承人)、还有费邑宰公山不狃,于是就尽力去拉拢他们,这三人成为了阳虎在季氏家族内的同党。叔孙氏家族内,目前是叔孙州仇(叔孙武叔)为家主,他不喜欢自己的庶弟叔孙辄。叔仲氏家族方面,由于叔仲昭伯在襄公去世时曾窃取国宝拱璧,其子孙由此在鲁国不得志,叔仲志是叔仲昭伯之孙,一直在鲁国朝中没有一官半职。阳虎又把叔孙辄和叔仲志拉到了自己身边做亲信,他的目的,是扶立季寤为季氏家主、叔孙辄为叔孙氏家主;由于阳虎自己是孟孙氏的后代,他要取代孟懿子做孟氏家主,并向公锄极、公山不扭、叔仲志都许诺了高官厚禄。

五个人偷偷地商量,要先从季桓子下手。阳虎还认为,行大事不能得罪神灵,他要想办法取悦鲁国去世的先君,于是将鲁国从文公二年开始实行的“逆祀”,即将鲁僖公的祭祀位次顺序升到前任鲁闵公之上的做法改回了将闵公的位次顺序排在僖公之前。这个“逆祀”已经有一百二十三年历史了,阳虎在鲁定公八年十月一日在太庙“顺祀”诸位先君,祈祷得到他们神灵的护佑;然而,阳虎这样做又害怕鲁僖公的鬼魂怪罪自己,第二天(十月二日)又专门在太庙为鲁僖公举行禘祭。

阳虎的计划是,十月三日在蒲圃(曲阜附近种植花草菜蔬的大公园)宴请季桓子,借机杀之,随后率领曲阜的兵车攻打孟氏和叔孙氏,他下令曲阜城内所有兵车于四日集结。

孟氏采邑成邑的邑宰公敛阳(公敛处父)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报告了孟懿子说:“季氏下令都城的兵车四日集结,他们想干什么?”

孟懿子也很诧异,答道:“没听说啊!”

公敛阳道:“那就是要叛乱了,为了不祸及到孟氏和家主您,我们还是要提前做好防范。”于是二人商定,公敛阳立刻去成邑调兵进入曲阜以备不测,在都城战车集结的前一天,也就是十月三日,一定要赶到曲阜。孟懿子则派人在家奴中挑选出精壮男丁三百人,以在府外为族人公期建房为名布置在孟氏府邸周围防备动乱。孟懿子还派心腹告知季桓子,阳虎可能要对他不利,要他做好防范。

十月三日这天,阳虎与季桓子一同前往蒲圃。阳虎的车驾在前,季氏家臣林楚为季桓子驾车,负责国君田猎随护的警卫军官手持铍(pī,长柄兵器)、盾在车驾两旁夹护。阳虎的堂弟阳越驾车殿后。行至半路,季桓子想到孟懿子的警告,觉得蒲圃的享宴是阳虎的一场阴谋,很可能要谋害自己,他突然对驾车的林楚说:“你的祖先都是季氏的良臣,你就这样继承你的先辈、助阳虎为虐吗?”

林楚被家主这突然一问,顿时慌了神,他回答家主季桓子道:“家主,您这话说晚了。阳虎执政,鲁国顺服。违抗他的命令就是找死啊!而且死了对主人也没有好处。”

季桓子知道,现在能救他的,只有孟氏了。于是他对林楚说:“现在说也不晚,你能带我去孟氏府邸吗?”

林楚答道:“臣不敢爱惜一死,只是怕给主人惹来麻烦。”

季桓子大声道:“去孟府!”

林楚非常聪明,他用鞭子猛抽骖马,马惊了,在大街上狂奔,直奔孟氏府邸而去。殿后的阳越一看季桓子的马突然转向了孟府方向,在后面紧追,几次射箭都没有射中林楚和季桓子。车驾赶到孟氏府门之前,孟懿子准备的三百名“建房”壮士护着季桓子和林楚入府并关上了大门,还从门缝里向紧追而来的阳越射箭,阳越中箭而亡。

阳虎看到季桓子跑去了孟氏府中躲避,于是入宫劫持了鲁定公,又派人去强拉来了叔孙武叔,带兵围攻孟府。此时孟氏成邑宰公敛处父按照约定,率领从成邑带来的援军从曲阜东城北门冲入都城,与阳虎的兵马在南门之内展开的激战,难分胜负;双方一直打到城里的棘下,阳虎战败。

兵败的阳虎脱去皮甲,将鲁定公送回了王宫,但是取走了鲁国的传国宝玉和宝弓。这宝玉名叫“夏后氏之璜”,是夏朝国君佩戴的美玉;宝弓名叫“繁弱”,也是夏、商时封父国的良弓。这两样国宝都是周武王赏赐于周公旦(鲁国始封国君)之子伯禽的,一直保存于鲁国王宫之内。阳虎拿着璜玉和繁弱宝弓来到曲阜大街五父之衢,安营扎寨,命人造饭,自己准备在此休息。

阳虎的同伙们劝他说:“追兵很快就要到了!”

阳虎说:“鲁国人听到我要逃了,都在庆幸他们可以晚点死呢,哪有空来追我呀!”

随从们说:“您还是快点上马吧,孟氏的公敛阳在呢,他一定会追来的!”阳虎只好带领众人逃出了曲阜,直奔自己的根据地阳关和讙城。

公敛阳请求出城追击阳虎,被孟懿子拦住了。公敛阳又要借机杀了季桓子,孟懿子害怕杀了季桓子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亲自护送季桓子回府,这等于又一次救了季桓子的命。

季桓子的弟弟季寤是阳虎的党羽,他得知阳虎的计划失败后,知道自己在鲁国也呆不下去了,于是到季氏祖庙里向祖宗一一斟酒祭告,然后也逃出了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