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鲁哀公与大夫子服景伯的密谈

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三月,吴王夫差亲率大军出兵讨伐鲁国。公山不狃带人在前引路,故意从险道行军,经过鲁国位于沂蒙山区且道路崎岖的武城。武城的南面不远就是鄫城,以前曾有一次,鄫城的农人浸泡菅草,以剥取菅草纤维制作绳索、草鞋和修葺屋顶,泡草的脏水顺流而下,污染了武城耕田的灌溉用水。武城人逆流而上找到了浸泡菅草的农人并拘捕了他,质问他为何弄脏武城人的水?这次吴军来犯,被武城人拘捕的鄫城农人为了报复,踊跃为吴军带路,骁勇的吴军最后攻克了武城。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澹台灭明,字子羽,他的父亲与曾经担任过武城邑宰的王犯交好,但是现在王犯已在吴国任大夫之职。鲁国都城曲阜的人们都以为武城被吴军攻陷,是由于吴大夫王犯与澹台灭明之父内外勾结所致,因此都大为恐慌,深怕曲阜城内也有吴国人的内应。孟懿子想起了去年鲁国灭邾之前,大夫子服景伯坚决反对,季康子和他都没有理会子服景伯的意见;如今吴国为邾伐鲁,直逼都城曲阜,可见这位子服景伯是位有见识之人。于是他找来子服景伯,向他询问对策。子服景伯答道:“吴军既然来了,那就与之一战,有什么可担心的?况且是我们自己把吴师召来的,还有什么可说的?

吴军紧接着又攻克了鲁国的东阳城,驻扎于五梧城;第二天又进驻了蚕室城,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吴军的攻势,一点都不为过。鲁国大夫公宾庚、公甲叔子、析朱锄率军在夷城抵御吴军,吴军俘虏了公甲叔子和析朱锄,将他们二人带至吴王夫差面前。夫差说:”此二人与公宾庚同乘一辆战车,都能为国拼死而战,鲁国必定任用了能人,攻破曲阜不要指望了。”次日,吴军到达庚宗城,驻扎于泗水之滨。

鲁大夫微虎想要夜袭吴王夫差的住处,他为了挑选精兵强将,命他统领的七百人在帐篷外的庭院中每人向上跳三次,测试士卒的体力,最终选出三百人,孔子的学生有若也被选中参加了这次行动。微虎率领这三百壮士行至曲阜正南门(稷门)之内时,有人对季康子说:“微虎的这次行动不足以危害吴国,反而会让众多鲁国勇士丧命,不如叫住他们别去了。”季康子深以为然,派人追到稷门拦住了微虎所率的三百人。

吴王夫差听说了这件事后,一晚上换了三次住处。他再次觉得鲁国难以征服,还是撤军回国吧。大后方的吴国也确实让他放心不下,越国虽然臣服,但老相国伍子胥总说越国定会卷土重来;楚国弄不好再趁吴军征战在外而突袭吴国,那局面就尴尬了。于是夫差派出使者前往曲阜,要求与鲁国讲和,签订城下之盟,但条件苛刻。

子服景伯说:“楚人围攻宋国的时候,宋人到了易子而食、用人的尸骨烧火做饭的地步,都没有与楚人签订城下之盟。我们鲁国还没有损耗到无法作战的地步,怎么就与吴国签订城下之盟呢?那不是投降吗?吴军轻率而远离本土,不能持久,很快就会撤军回国的,不如再坚持一下。”季康子、孟懿子不听他的意见,子服景伯背着自己起草的盟书简册,来到曲阜的东北门与吴人盟会;阴险的季康子向吴人表示,可以送大夫子服景伯赴吴国作人质,以彰显鲁国的诚意。其实是季康子想把经常提出不同意见的子服景伯放逐到遥远的吴国,眼不见心不烦。吴太宰伯嚭正想报复子服景伯呢,立刻答应了;但季康子要求吴国以夫差之子、王子姑曹留在鲁国为质,夫差当然不同意了,一个鲁国大夫怎么能与吴王之子相提并论呢!结果两国没有互派人质,只是举行了盟誓之后,吴军撤回了吴国。

此时已是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夏天,吴军刚撤走,齐国又派出大军讨伐鲁国,攻占了鲁国北部汶水之滨的讙城和阐城,也就是汶阳之田的一部分。

鲁哀公很诧异,他在公宫燕寝书房召见了大夫子服景伯,由于子服景伯有见识,而且多与三桓不和,这次季康子还差一点把子服景伯送到吴国作人质,鲁哀公就悉心拉拢他,子服景伯也恨极了季康子,更是总往国君书房跑。哀公问子服景伯:“齐侯(公子阳生)即位之前,曾来我鲁国避难,季孙肥(季康子)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听说齐侯很是喜爱季孙肥之妹,齐国怎么会突然攻打咱们鲁国呢?齐侯夫人现在就在曲阜,他难道没有顾忌吗?”

“国君有所不知,”子服景伯把了解到的情况向哀公禀告道:“齐侯的确非常宠爱季氏之妹,即位之后派出使者来鲁国迎接她回齐国,不料季孙肥却不给妹夫齐侯面子,不放季姬回齐,让齐国使团空手而归。齐侯大怒,在今年五月份派齐卿鲍牧率军攻占了讙城和阐城。”

“季氏为何不让季姬返回齐国呢?在齐国做国君夫人不好吗?况且齐侯还那么宠爱季姬?”

子服景伯向鲁哀公的桌案前凑了凑,低声道:“季姬与其叔父季鲂侯私通,如胶似漆,难舍难离。齐国使团前来曲阜迎接她回齐国时,她将实情告予季孙肥,誓言宁死不赴齐。季氏自然不敢让她去齐国了。”

鲁哀公吃了一惊,“有此等事?季氏如此,却还执掌鲁国朝政,真是荒唐!季氏之私,祸害的是鲁国社稷啊!”

子服景伯添油加醋地说:“是啊,吴人要求与我国签署城下之盟时,臣坚决反对。因为吴军一直占据与我军作战的上风,攻城掠地,势不可挡,为何要与我讲和?那是因为其后方楚、越的威胁仍在,且吴军劳师远征,不可长久。季氏却不听臣之劝谏,执意与吴讲和,答应了吴国苛刻的条件,就是因为其妹私通叔父,不愿赴齐,季氏担心齐国也出兵伐鲁的话,鲁国将无法抵挡两个大国的进攻。”

哀公叹道:“季孙肥一己之私,全然不顾鲁国社稷。其父去世时,命其接任鲁国执政后迎回孔夫子,而他不听父命,只召回了孔夫子的学生冉求;其父季桓子遗命,如果夫人生下男孩,则继承季氏家主之位,结果夫人生下男孩后,却被其所害!伤天害理,上天不容啊!”

子服景伯的老师子贡(端木赐)是孔夫子最赏识的学生之一,他也非常希望孔夫子能够返回鲁国,为国君和公室出一份力。于是对哀公说:“臣的老师子贡就是孔夫子的门生,他和孔子的另一方个门生冉求都颇受季氏信任,臣定当请老师多多为孔夫子奔走游说,劝说季氏早日迎回孔夫子。

就在哀公与子服景伯在书房密谈的同时,季康子也在府中左思右想。自己的妹妹私通叔父,真乃家族之耻!这并不是最要命的,妹妹是齐侯最宠爱的夫人,齐侯即位之后接夫人到齐国作国君夫人,天经地义,鲁国和季氏是没有理由拒绝的!拒绝齐国迎回国君夫人,导致了齐国大军来犯,占取汶阳之田的两座城池,这其实只是一个警告。如果齐国联合吴国共同讨伐鲁国,则社稷危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鲁国不存,季氏何在呢?为今之计,还是得将妹妹送到齐国,方能度过眼前的危机。不仅如此,还得将囚禁在负瑕城的邾子益(邾隐公)送回邾国,断了吴国再次讨伐鲁国的因由。

鲁哀公八年七月,齐悼公果然派使者前往吴国,请求与吴国联合出兵讨伐鲁国。季康子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人将邾隐公送回了邾国。然后派使者到访齐国都城临淄,表示愿意送归齐侯夫人季姬,与齐国盟好。九月,鲁卿臧宾如赴齐国莅盟,齐大夫闾丘明来到鲁国曲阜参加盟誓并迎接季姬返回了齐国临淄。季姬回到临淄后,深受齐悼公的宠爱,很快就忘掉了叔父季鲍侯。在季姬的斡旋下,齐悼公在十二月命人将讙城和阐城归还了鲁国。

邾隐公回国后,并未幡然悔悟、励精图治,依然故我做着他的无道昏君。这下连吴国都看不下去了,吴王夫差派太宰伯嚭率军讨伐邾国,把邾隐公囚禁在楼台里,用荆棘做成的篱笆将他围在里面。吴太宰伯嚭还命邾国大夫们事奉邾太子革为执政,掌管邾国朝政。

迎回了如夫人季姬的齐悼公想起了两年前(鲁哀公六年十月)陈僖子将自己从鲁国迎回,立为国君,与众臣盟誓时,鲍牧刚开始曾反对自己继任国君。齐悼公当时还大度地说过:“如果我可立为国君,您不会因今日之事而流亡;如果我不能立为国君,也请您不要让我再次流亡他国。”正好这时候有齐国公子来告密,说鲍牧对他们说:“让你们拥有四千匹马如何?”四千匹马,就是兵车一千乘,这是国君的待遇,鲍牧这样说,其实是在鼓动齐国公室公子们造反。

齐悼公正为找不到借口除掉鲍牧而烦恼,听到鲍牧送上门来了,就召他入宫说道:“鲍卿,有人到寡人面前说你鼓动群公子造反这样的坏话,你先到郊外的潞地躲一躲以待调查。如果真有此事,你就带上半数家产另居他国吧;如果坏人的诬陷纯属子虚乌有,你就返回临淄内的府宅。”鲍牧只好先出城暂避,齐悼公让他带上了三分之一的家产;走到半路的时候,随行将军只允许他带两辆车驾前行,鲍牧所带家产被尽数扣押。等鲍牧到达潞地时,就被捆起来杀害了。

这位鲍牧如果地下有灵,也会后悔当初不该当众反对公子阳生做国君吧;国君的承诺也不应该相信,他说“您不会因今日之事流亡”,可是他直接要了鲍牧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