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学:现代观点(修订本)
- 郑长德 伍艳主编
- 2798字
- 2025-04-15 11:46:40
二、货币支付体系的演进
货币的支付体系是在经济社会中进行交易的方式。考察货币支付体系的演进可以更好地理解货币形式的发展。黄金等贵金属曾经是主要的支付手段,也是货币的主要形式,后来支票等纸质货币开始在支付体系中起重要作用。
(一)商品货币
由贵金属或其他有价值的商品构成的货币称为“商品货币”。在货币出现的早期阶段,充当货币支付作用的既有普通商品,也有贵金属。例如,贝壳、龟甲、牲畜等物,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充当过商品货币,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就我国而言,据考证,历史上典型的使用时间较长的商品货币是贝币和谷帛[6]。从远古到数百年之前,几乎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商品货币都发挥了交易媒介的功能。
(二)纸质货币
为克服商品货币流通的不足,在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人类发明了纸质货币,简称为“纸币”。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可追溯到中国北宋时期,当时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出现了被称作“交子”的纸币,可在一定范围内代替铁钱和铜钱流通。
严格区分的话,纸币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的纸币指用纸印制的钞票,即纸钞。像上述的交子、金本位下的英镑,现在的美元、人民币(乃至当今世界各国流通中的现金)等,皆为纸币。广义的纸币则泛指一切用纸印制的,可履行货币基本职能的书面凭证。除了纸钞,活期存单、银行票据(支票、本票、汇票等)等纸质凭证,均可在特定条件下履行货币的部分或全部职能。应当来说,不同的场合要具体地区别对待这两个层次的概念。
与商品货币相比,纸币的特点在于:一是数量大,理论上需要多少就可印制多少;二是重量轻,携带、储存、使用极为便利;三是流通费用低廉,因为纸币的印制成本与商品货币的磨耗成本相比微不足道,金属一旦磨损即不可恢复;四是纸币使用年限较短、更新很快,容易被伪造,对防伪要求高。
(三)支票
支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提示付款期为10天。其派生产品包括支票圈存、支票截留、全国支票影像交换。支票的出现是支付体系效率提高的重大创新。如果没有支票,就会造成大量通货的运动。有了支票,相互抵消的支付可以通过冲销支票来清算,而无须运送通货。支票的使用降低了金融体系的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并且可以在账户余额范围内签发任意金额,促使大额交易变得更为简捷。
作为支付体系的支票也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时间限制,付款期限逾期,银行不予受理;二是支票主要用于同城,2007年支票在全国通用,但需要依靠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三是手续复杂,必须要有三个基本当事人——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
(四)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货币形式发展的高级阶段,可以简单概括为借助电子技术(尤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实现货币功能的一切手段或方式,也可称作“无形货币”。电子货币的本质就是利用电子技术实现无纸化交易或资金的无形划转,所有数据通过电缆、光缆或无线电传输,借助磁媒体(磁盘)或光媒体(光盘)进行记录和保存。一般而言,电子货币的两个典型形式为:银行卡(信用卡和借记卡)和电子现金(E-cash)。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使银行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电子现金被用于在互联网上购买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在银行开设与互联网连接的账户,获取电子现金,之后将电子现金转移到个人计算机或移动支付端上。当需要用电子现金购物时,消费者可以登录网络商户进行购买。电子现金在其生命周期中要经过提取、支付和存款三个过程,涉及用户、商家和银行三方。
电子货币具有四大功能:一是转账结算功能,直接消费结算,代替现金转账;二是储蓄功能,使用电子货币存款和取款;三是兑现功能,异地使用货币时,进行货币汇兑;四是消费贷款功能,先向银行贷款,提前使用货币。
电子货币的发展也导致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现:一是电子货币应该有一套可以防止复制的系统,问题是,电子货币所使用的安全性技术是否应受到国家的管制?因为只有在高科技基础建设存在的情况下,电子货币才能以高效、有效的方式在电子商务中被使用。二是电子货币是否应像纸币一样不记名,以利于像货币一样可以流通?如果使用不记名的电子货币,则一些犯罪活动如洗钱、贩毒、恐怖活动、买卖军火等将有可能猖獗,而执法机构将无法在网络中查出这些电子货币的来源或去处。
【专栏1-1】
数字货币的发展
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早期的数字货币(数字黄金货币)是一种以黄金重量命名的电子货币形式。现在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莱特币和PPCoin是依靠校验与密码技术来创建、发行与流通的电子货币。
以比特币为例,2009年1月3日,比特币诞生,中本聪发布了开源的第一版比特币客户端。同日,世界上第一个比特币区块链诞生、世界上首批50个比特币同时被创造出来。一年以后,比特币的第一个公允汇率诞生了,源于bitcointalk论坛上用户之间的自发交易。该交易是一名用户用1万比特币购买了一个比萨饼。比特币最主要的参考汇率是Mt.Gox交易所内比特币与美元的成交汇率。
相比于纸币,数字货币优势明显,不仅能节省发行、流通带来的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由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还保证了金融政策的连贯性和货币政策的完整性,对货币交易安全也有保障。
数字货币在全球发展的历史较短,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官方或者民间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以欧洲为例:2015年,数字货币在欧洲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易量超过了10亿欧元。总量虽然不大,但是来势凶猛。2016年,英国央行开始研究考虑是否由央行来发行数字货币,目前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安迪·霍尔丹(Andy Haldane)表示,改用数字货币将是“伟大的技术大跃进”。
2019年初,Facebook(现为Meta)正式宣布天秤币(Libra)加密数字货币计划,目标是在安全稳定的开源区块链基础上创建一种稳定的货币,该货币以真实资产储备为后盾,并由独立协会管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表示,拟根据特别提款权(SDR)机制推出一个全球数字货币——IMF Coin。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成立,开展数字货币研究。此后,该研究所在各地积极布局研发机构。2018年6月15日,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企业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100%控股。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将数字人民币的开发列为优先事项。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DCEP定义为M0,是对现金一定程度上的替代,采用“央行—商业银行/其他机构”的双层运营体系,考虑了区块链技术,可控匿名(仅对中国人民银行披露交易数据),这使得它与其他数字资产区别开来。
数字货币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意义已经越来越被各国政府所认知。
资料来源:中研普华.2020—2025年中国数字货币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R].中国产业研究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