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代谢,包括生成、输布、排泄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生理活动的结果。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津液来源于饮食物质,其生成首先靠胃、小肠、大肠吸收饮食水谷中的精微、水分、营养,即所谓胃的“游溢精气”作用;小肠主液,分别清浊,吸收饮食中的大部分营养和水,然后把糟粕下输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残余水分形成粪便排出。胃将所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脾,由脾布散全身,即脾的“散精”。脾的散精有赖于肺的宣发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等功能的协同以及三焦为通道输布全身。津液代谢主要过程如下:

(一)脾的散精转运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而成。脾对精液的转输称“脾气散精”,主要表现在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输布全身的脏腑、形体、诸窍,即《素问·经脉别论》之谓“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同时将津液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即《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说脾的“灌注四傍”等功能。可见,脾在津液代谢过程中处于首要地位,当津液输布代谢失常,临床上可出现消渴、痰饮、水肿等病症。

(二)肺的通调水道

肺的通调水道作用,主要表现为肺接受从脾转输来的津液,一方面通过宣发将津液向上向外宣发至人体上部和体表、皮毛;另一方面通过肃降,把津液向下向内输布至肾脏、膀胱及下部形体等。如《素问·经脉别论》说:“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肺是通过宣发和肃降,将水下输膀胱、肾及下部,将津液向全身布散而达到通调水道之目的。若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则发生一系列的津液运行障碍,如津液缺乏而消渴,津停肺阻为痰饮,津停水泛成水肿等。

(三)肾的开阖气化

《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对津液输布代谢的开阖作用,主要体现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推动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代谢。从饮入于胃后的胃“游溢精气”,脾的运化和“散精”,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直至肾本身的化生尿液和膀胱的排尿,贮尿等,都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推动和调节。再者,肾通过肾精的蒸腾气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生为尿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同时通过闭藏精气的功能,将精微物质返流于全身,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此外,津液的输布与排泄和肝密切相关。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使气机调畅,有利于津液的向上向外环流,不致停滞;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往往影响津液的运行。肝气郁结时,常常津液停滞而生痰成饮。经肾与膀胱气化的水液,通过三焦水道下输膀胱,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总之,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过有关脏腑的协同作用,使津液输布外达皮毛,内注脏腑,其中以肺、脾、肾为主。因此,有关脏腑的病变也可以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