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哪个干部经得起这种考验?
- 我用拼夕夕养活80年代
- 咬文嚼纸
- 2260字
- 2025-02-11 16:15:06
苏利民的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父母住在羊城,又有稳定的事业,比起现在在红旗公社农场的那些知青家庭条件也好多了。
苏利民的母亲胡琴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初知青下乡的时候,没有想办法让苏利民给留下来。
他母亲把责任全部归结于苏利民父亲苏建康的头上。
胡琴责怪苏建康头脑迂腐,不懂得变通。
领导给你两毛钱让你买一斤面粉,聪明的买1毛8一斤的自己揣两分钱在兜里,老实的买两毛钱一斤的。
他和苏建康倒好,还自己贴了一毛钱买2毛8一斤的。
非要让儿子去最穷最苦的地方去接受社会主义再教育。
说这是为了儿子好。
结果是苏建康的很多同事的子女都想方设法留在这城里,又或者是只是在附近农村下乡。
只有苏利民跑了那么远,来到了西南边的江州市江城县红旗公社插队。
胡琴心疼的不得了,不断的给苏利民寄东西、寄钱、寄信。
就是希望儿子在插队的时候日子能够好过一点。
刚刚下乡的时候,农场还管的比较严格。
父母寄过来的东西,都被扣在了农场领导那里,除了家书可以送到手上以外,其他的东西一律都不给。
不过这种情况从前年开始就好了很多。
1978年,国家召开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
决定调整政策,逐步缩小上山下乡的范围,有安置条件的城市不再动员下乡。
并且条件成熟的,安排返乡回城市。
虽然上山下乡运动还没有结束。
但是农场这些知青的心早就散了。
农场也不再严格的把关,知青的父母或者是亲人寄来的东西都如数的发放在本人的手上。
苏利民的生活条件一下就好了不少。
糖果、罐头、香皂、牙膏什么的食品和生活用品一直都没有少过。
烟、酒什么的虽然寄不过来,但苏利民有钱可以买呀。
这些东西可以到江城县百货商城以及供销社去买。
买烟买酒不仅要用钱,还要用票。
酒票和烟票,只要有钱其实也好搞。
改革开放之后,民心思动,城里面的不少人已经开始动歪脑筋赚钱了。
有关系,有渠道的人已经开始铤而走险倒买倒卖烟酒票。
苏利民有钱用钱就可以买到。
他看着满满一箩筐的东西,肉痛啊。
五粮液他可舍不得喝。
红塔山他也舍不得抽。
现在倒好了,全部要贡献出去了。
不过苏利民又咬牙牙,只要能回城,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苏利民还是摸了两包红塔山,揣到兜里,他觉得都已经给酒了,再给两包烟就差不多了。
他又把烟和酒放在最上面显眼的位置。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再偷偷的左右看了看。
确定没有人之后,他小心翼翼的爬上了2楼,找到了陶军的家,轻轻的敲着油漆成棕黄色的木门。
“谁呀?”陶军果然在家里。
“陶主任,是我,苏利民。”苏利民小声的应道。
很快门被打开了。
“唉呦是小苏呀!快请进请进。”
这几年来红旗公社的知青,陶军基本上全部都认的。
但最熟悉的也只有沈秋萍和苏利民。
沈秋萍的能力很强。
苏利民为人处事会让人更舒服一些。
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处事很见机。
所以沈秋萍在公社这边挂职帮忙,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
而农场里面的知青,基本上是由苏利民在领头带着管理。
领导可能不会用技术能力特别强的人。
但领导一定会用为人处事让他感到舒服的人。
陶军看见苏利民背过来的背篓,心中就比较明了。
“我给你泡个茶。”
苏利民赶紧说道:“陶主任,我自己来就行。”
陶军点点头坐在了沙发上,继续看着报纸。
苏利民泡好茶之后,先是和陶军寒暄了一下,然后才说道:“陶主任,有个事情想向你汇报一下。”
“你说。”陶军递过来一支烟。
苏利民赶紧站起来,微微前倾,双手伸过去接烟。
“陶主任,我爸妈前几天给我来电报,说我爷爷奶奶的身体不太好,特别是我爷爷都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了,可能没有多长时间了。”
“我爷爷他……他老人家,就我这么一个孙子,他每天都念着我……”
“从去年开始,各个地方的知青都开始陆陆续续的返城。”
“我想……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早一点回去,看望看望他老人家。”
苏利民说这话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眼睛红红的。
陶军抖了抖烟灰说道:“事情是这么一个事情,政策也有那么一个政策。”
“但要说特殊情况,每个人都有特殊情况。”
“上周姚志明(知青)还来找过我,说他爹快死了。”
“前天陈宏成(知青)也来找过我,说他妈快死了。”
“昨天,李江龙(知青)更是哭着来找我,说他爹和他妈都快死了。”
“你也知道,上面的政策虽然下来了,但是下面的执行还是有时间的嘛,而且燕京那边只是说了,逐步缩小上山下乡的范围,又没有说停止上山下乡。”
“江城县有上千名知青,每个人都有特殊情况,你说县城该怎么搞嘛?”
苏利民听到这话,心里面开始骂娘。
他以为自己应该是努力的,比较靠前的了,没有想到这三个兔崽子比自己还早一步。
而且三两个兔崽子居然比自己还狠。
自己只是说了爷爷重病,希望能看到自己。
这三个兔崽子竟然说爹快死了,妈快死了,爹妈都快死了,怎么不说自己快死了?
苏利民觉得自己再不回去,他才真的快死了。
苏利民急忙说道:“陶主任,我听说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去年红星公社有一个知青,就是因为对公社有卓越的贡献,虽然没有名额,但也被特批提前返城了?”
陶军点点头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你说的是李向林吧。”
“前年冬天,红星公社的储木场遭火灾,人家李向林第1个冲在前面,为储木场挽回了损失,县知青办特批他返城的。”
苏利民咽了咽口水说道:“那,那……如果我发明了能够和大城市粮站媲美的碾米机和粮食烘干机,算不算是特殊贡献。”
苏利民说了这话之后,赶紧把竹篓送到了陶军的面前,“我爸从小就教育我,要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自从我来红旗公社插队,陶主任一直关照我,鼓励我!”
“我一直想找机会,感谢陶主任。”
“陶主任对我的恩情,我这辈子都不得忘。”
陶军眼睛往下,看到了五粮液、红塔山、信封,当然还有水果罐头以及奶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