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信看到无人评价他的规划,心中的紧张,让他不自觉的在衣袖中握紧拳头,指节都有些发白。
最终,太师姜子牙打破了沉默,“司马,今岁可胜乎?”
姬信很想说,能胜。可最终说出口的,却是,“回禀太师,胜可知,而不可得。”
听到这话,大多数大臣深色都变得有些难看。若非他们都认为姬信在过去三年的表现可称为优异,只怕立刻就会有人出言质询。
对于群臣的沉默,姬发很有同感。姬发两次与商军直接交战,第二次的洛地平原之战,姬发亲自指挥大军与商军死战,对商军的强悍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不到迫不得已,姬发已经没有再次亲自与商军作战的愿望。
想来大臣们也是差不多的情绪。
就在姬发想着要怎么体面的通过姬信的方案时,就听姜子牙又问道:“司马,可不败乎?”
听到这个问题,姬信挺直腰杆,果断答道:“回禀太师,可!”
姬发松了口气,支持伐商的大臣们也是差不多的反应。大家都认为商强周弱,能够不败,就已经可以。
稳健派与中立派大臣们在上次大政方针讨论中,也确定了大周绝无可能承受在境内与两路商军作战的设想。姬信在崤函地与渑池与商军交战,的确可以吸引商军主力。所以最终没人提出反对。
姬信的提案终于得到了通过。
等司士与司寇发言的时候,姬信是听而不闻,他询问起王浩然,“鬼君,我等在后勤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可以胜吧?”
“那就得看商军的表现了。如果商军在大规模战役中没有新突破,继续之前的战法。我们有胜利的机会。当然,我们要在部队抵达崤函地后,加紧训练。因为胜利的机会,只有一次。一旦被商军了解到我们破敌之法,那就只能等着靠人数,逼着商军与我们决战。”
王浩然嘴上说的认真,心中也不甚自信。为了不给这个平行历史造成太大的影响,王浩然不愿意采用更加跨时代的装备和武器。
以现阶段的武器装备展开大规模战役,王浩然并不是很有信心。而有限的信心,也是靠着王浩然对于孙子兵法的理解,以及21世纪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知识浸泡中得来的见识。
若是说这些优势真的能在战场上发挥威力,王浩然自己也不是那么自信。
朝会开了两天,终于结束了。司马姬信退朝后,当即下令开始推进15000军队的组建。此时副司马姬丰才问道:“司马,若是北境遇敌入侵,该如何应对?”
“今年不会。”姬信答道。
“司马占卜了?”姬丰问。旁边的司马公署官员们听到这话,都露出了原来如此的神色。
王浩然看着这帮大周官员,已经没有了乐出声的冲动。毕竟看得多了,很自然的就可以脱敏。
用占卜去判断未来的局面发展,在21世纪看来很可笑。但身处其中的时候,反倒不觉得可笑。
此时姬信说道:“修建燧锋台,以烽火联络。北境有变,镐京一日便可得知。留下足够人马,便可抵御。便是商军派遣大兵,从北境入寇。也可从崤函地抽调兵马,前往北境增援。”
说着,姬信还拿出地图,向司马公署内的官员们进行讲述该如何设置燧锋台。以及如何在白天和夜晚进行联系。
讲述完如何安排布置,姬信又讲述了烽火台的设计样式,以及利用骑兵定期巡逻,确定每一座烽火台都能良好运行的安排。
司马公署的官员们到现在依旧与司马姬信并不熟悉,更没有建立起什么私人关系。他们听说过司马姬信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只是耳闻。此时听了姬信的安排后,众官员嘴上不说,心中皆是佩服。
姬信喝了口水,又讲述起王浩然提供的情报传递模式。随着新式骑兵的出现,骑兵们行进速度,巡逻范围大大超过以前。
利用技术的进步,大周在北境方面设置更密集,距离更远的骑兵巡逻体系。并且建立起一条从北境到镐京,或者镐京以北某个节点的骑兵通讯模式。
这样就可以避免烽火台系统遭到破坏后,就无法定期达成信息传递的问题。
姬丰阴沉着脸,听着姬信的讲述。他非常不喜欢姬信,但是姬信所说的内容,在姬丰看来具备极大的可执行性。的确可以提供预警,传讯,以及快速御敌的目标。
虽然几次想反驳,姬丰还是没能说出口。毕竟,姬丰现在非常怀疑,自己要是与姬信闹起来,姬信很有可能请周王姬发裁决此事。那时候姬丰必然失败。
“算了,这办法还算有点用,为了大周,先让姬信再猖狂一阵。”姬丰在心里面尝试着说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