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这个曾经高欢都折戟沉沙的地方,如今,再度成为东西两魏碰撞的地方。
当日,高澄就命慕容绍宗率领五万大军,先行一步赶往邵郡,准备夺取邵郡,命驻扎在阳州的斛律金开始行动,让高岳领兵三万,从平阳率部绕道弘农背后,阻挡西魏援军。
而自己则率军三万,从晋阳出发,在阳州设立大营,为大军提供所需物资和人员补给。
高澄召集高岳说道:“将军此次出兵,不可大张旗鼓的行进,要做到悄无声息才行,能不能拿下弘农,就看将军的了。”
高岳当即说道:“请大王放心,臣绝对不辜负大王信任。”说罢,就走出殿内,准备出征。
高澄让祖珽、杜弼、崔暹随军出征,让段韶坐镇河南诸州,防范南梁和西魏王思政。
高澄召见陈元康道:“长猷,此次出征,还需你继续坐镇晋阳,替孤守好大本营啊。”
陈元康说道:“请大王放心,臣绝对不会再次犯错。”
“嗯。”高澄点了点头,就让陈元康下去。
高澄决定派老将韩轨,屯驻武州,防范柔然人入侵。
命高演和高湛,暂时领兵屯驻邺城,防范河北豪强,趁机起事,响应宇文泰。
等一切安顿好后,高澄率领大军先行一步,到达阳州。
此次出征,不少人都在劝高澄等过完新年,再议出征之事,毕竟,现在天气寒冷,运粮困难等问题会阻挠大军战事。
高澄思量再三后,还是决定进攻弘农,毕竟此地一旦被拿下,未来对关中进行统一时,会省不少的力。
东魏武定六年二月,高澄进驻阳州,洛阳的崔季舒带着大量民夫和粮草,开赴阳州。
阳州内,斛律金、薛孤延等将,都在请求进攻弘农,高澄则在等,等高岳能否越过敌人防线,从后方切断弘农的补给线。
高澄一言不发,只是望着高岳出发的平阳。
很快,密保到达,高岳上奏,已率部绕至弘农后方,请大王增援。
高澄对众将说道:“高岳已经绕后至弘农后方,众将立刻出击围困弘农,并让慕容绍宗立刻进攻邵郡,吸引宇文泰注意。”
众将皆听令,率部出发。
高澄命崔暹在阳州为大军提供补给,自己则带着百保甲士,亲自开往战场。
弘农城内,李远听闻后路被断,慌忙召集众将议事,不少人都认为用不了几天,东魏就得率部撤离。
李远呵斥众人道:“混账!都到现在了,还有轻敌之心。”
众将闻言,便都闭上嘴。
李远决定写信给关中的宇文泰,请求宇文泰发兵支援。
长安城内,宇文泰正对众人说道:“高澄小儿,前日害我损失一员大将,如今又发兵前来,看来是想替高欢挽回点面子。”
众将听闻,都哈哈大笑起来。
唯有独孤信冷冷的坐在那里,宇文泰明白独孤信要说什么,但他就是不想让独孤信说出来。
宇文泰认为,独孤信并非忠诚于自己,而是北魏王室,虽然让独孤信进入十二柱国的位置,但却不待见他。
独孤信站出来说道:“请丞相允许我出兵救援。”
宇文泰听闻,本不想让独孤信前去,但转念一想,正好用此战,考验一下独孤信对自己的忠诚度,就对独孤信说道:“既然期弥头想去,就由你和李弼一同前去吧。”
独孤信答道:“是。”
独孤信明白,宇文泰还是对自己不信任,李弼就是用来看着自己的。
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年)三月,宇文泰正式任命李弼、独孤信二人,领军三万救援弘农。
高澄听闻宇文泰派人前来救援,望着弘农城只能干着急,没想到李远守弘农城,就是坚守不出。
此间,慕容绍宗率部已经夺下邵郡。
邵郡此地豪强的势力大于官府,当初被夺取,就是因为杨标和地方豪强王覆怜密谋的结果,所以,高澄不仅让慕容绍宗强行把当地豪强迁到恒州去,还释放大量犯人到邵郡去,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当地豪强的势力。
但宇文泰到现在都没去支援邵郡,而是直扑弘农,高澄实在是搞不清楚宇文泰的意义,只好让慕容绍宗随即应变。
高澄用尽了手段,就是不能打破弘农城的围困。
这时,谋士祖珽说道:“大王,弘农暂时无法攻克,不如转而围之,等待弘农粮食耗尽,再行攻城之事。”
高澄听后,觉得只能用此方法,就决定让老将斛律金和高岳围困弘农,自己则配合薛孤延和潘乐进行围点打援。
五日后,独孤信和李弼率军开赴至弘农城十里外,安营扎寨。
高澄知道后,立刻率部赶来支援。
高澄只见西魏大军旗帜鲜明,士气如虹,士兵的盔甲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行进间更是号令统一,为首的正是独孤信和李弼。
高澄见状,对李弼喊道:“不知道将军就是鼎鼎大名的李弼?”
李弼不接话,只是喊道:“宵辈,若现在离去,我可留你一命。”
身旁的祖珽对高澄说道:“大王此人就是李弼,在他旁边的便是独孤信。”
“独孤信!”高澄一听,赶忙望去。
只见,一位身着华丽服饰,长相英俊的将领,伫立在马上。
高澄决定先收兵回营,明日再战。
帐内,高澄修书一封给晋阳的娄睿,命他将晋阳周围等地的华丽服饰,全部运送过来。
高澄决定投其所好,但光送衣服可不行,得再来点别的才行,遂决定,派人前往西魏打探宇文泰和独孤信之间的关系,以及独孤信的官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