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捡个舌漏

Shirley杨问道:“请问陈先生,这块龙骨天书的内容是……”

陈四象道:“是关于凤鸣岐山的内幕,就跟玄鸟生商、高祖斩白蛇、黄河独眼石人这些典故差不多。在君权神授的时代,十分需要这种故弄玄虚的手段,底层老百姓也吃这一套,倒也不足为奇。”

Shirley杨闻言不免有些失落,又问:“上面没提到雮尘珠吗?”

陈四象摇头:“没提到。”又道:“杨女士若是不信,大可以去找那位孙教授印证,我相信到时候你也只会得到跟我一样的答案。”

Shirley杨忙道:“不不不,我不是质疑陈先生的水平,只是……”

陈四象道:“只是因为没有得到期望中的答案而感到失落?”

Shirley杨点了点头,看着手里的龙骨天书,眼底闪过一丝迷茫。

这块龙骨天书,可是她外公拼尽全力,折了一条手臂才换来的。万没料到,解读出来的内容居然跟雮尘珠无关,这叫她怎能不失落迷茫?

“菜来喽,几位稍稍……”

就在这时,厨上的传菜员端着菜盘上来了。但见此人约莫六十来岁的年纪,剃了个大光头,面容和善,笑态可掬,操着一口京城口音。

将几个小菜摆上桌,他又瞥了一眼Shirley杨手中的龙骨天书,随口说道:“嘿哟,您几位是考古队的专家吧,也是来研究这种龟甲的?”

“也?大叔……”

听到他的话,Shirley杨顿时打了个激灵,连忙追问。

“大叔,听口音,您也是京城人士?”

然而,她才开口,陈四象便打断了她的后话。很明显,陈四象也听出了其中关键,但如果就这么贸然询问,根本问不出什么名堂来。

望闻问切四字诀,问字诀还是很讲一些门道的。

与此同时,胡八一也连忙向Shirley杨使眼色,让她稍安勿躁。

传菜老头道:“是啊,老家原籍通州,不过解放前还是小小子儿的时候就搬过来了。现如今,除了一口乡音,再没有半点儿京城根底。”

陈四象道:“那也不错了,几十年还乡音不改,您也算是不忘初心。”转而又道:“实不相瞒,我们也是京城来的,听到您的口音就觉得倍儿亲切。厨上忙吗?不忙的话,跟这儿坐坐,咱们喝两杯。”

传菜老头顿时面色一喜,说道:“忙倒是不忙。成吧,今儿见到老乡,实在有些难得,我就承您老几位的情,讨两杯酒水喝。”

招呼对方坐下,两杯二锅头下肚,局面就算打开了。

传菜老头也交了根底,自称姓刘,让陈四象叫他老刘头。

陈四象则谎称是考古文博院的工作人员,来这边考察的。

摸清对方根底,陈四象也不啰嗦,直接单刀切入问道:“老刘叔,听您刚才那话的意思,您是不是曾见过同样色儿的龟甲?”

老刘头道:“见过,就跟你们这块龟甲差不多大,不过上面的符号不太一样,其中有个符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像一只眼睛……”

听到这话,Shirley杨顿时激动得站起身来:“大叔,您是在哪里见到的?还记不记得那块龟甲在哪里?还请您务必告诉我……”

陈四象连忙出声:“杨女士,淡定点,别吓到老刘叔。”

Shirley杨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赶忙致歉坐下。

老刘头笑道:“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们这些搞研究的,都是这种急火火的性子,不过这样挺好的,说明你们是一门心思扑在了研究上。”

稍稍顿了顿,又道:“至于那块龟甲嘛,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当时,我们县里的小学翻修,打地基的时候挖出一批甲骨,大家伙儿都说那是龙骨,可保家宅安宁,于是纷纷捡回家去镇宅。”

“只可惜,没过几天你们考古队的同志就下来了,称那些甲骨都是文物,通过县宣传科的喇叭,让大伙儿把捡回去的甲骨上交。”

“我还记得,收缴甲骨那一个多月,你们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就住在咱们招待所。其中有个姓孙的老学究,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我特不喜欢他。”

“有一回我去给他送饭,他当时正在研究一块跟你们同样色儿的龟甲,我只是远远瞥了一眼,他就对我吆五喝六,开口闭口国家机密。”

“我心想,不就一块破龟甲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就没跟他计较。就因为这件事儿,我才清清楚楚记得,那龟甲上有个眼睛状符号。”

“一个多月后,他们收齐了甲骨,并用飞机运回京城。后来我听说,飞机刚起飞不久便突发故障坠毁,机上人员和甲骨全被烧成灰了。”

说到这里,他又问:“那姓孙的老学究死了没?”

陈四象闻言一怔,随即面露古怪道:“没有。”心中却暗忖:“看来孙学武那老家伙是真招人讨厌,就连一个路人甲都不待见他。”

“啊?烧成灰了?”

听了老刘头的话,原本还殷切的Shirley杨,顿时又陷入失落。

说起来,她今天的心情就跟过山车似的,都起起伏伏好几回了。

老刘头点头道:“是啊,全烧成灰了,这事儿曾轰动一时,报纸上都登了。”转而又道:“要我说,你们这么喜欢研究骨头,何不研究一个大的?若你们感兴趣,我可以给你们指个地儿,那儿有具超级大骨头。”

陈四象问道:“啥地儿?”

老刘头道:“鱼骨庙,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说过?”

王凯旋忍不住打岔道:“啥鱼骨庙?用鱼骨头修的庙?”

大金牙接过话说道:“我听说过鱼骨庙,在津门地界上就有,据说是用一种大鱼的骨头搭建,一条鱼便可修一座庙,可惜没亲眼见过。”

王凯旋道:“这么大的鱼还能叫鱼吗,那得叫鲸吧。”

老刘头却道:“真有这种大鱼,我曾亲眼见过,大伙儿都称其为铁头龙王。而我说的鱼骨庙,就是用那条大鱼的鱼骨所建。”

“还记得那是四八年,那年黄河发大水,搁浅了一条大鱼。”

“好家伙,那条鱼可太大了,单是脑袋就比卡车头还大,引得四里八乡赶来围观。因为正赶上天热,没一天就开始腐烂了,附近的人生怕得瘟疫,便商量着把鱼肉剔下来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