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国的藩王在上位,对着群臣作揖行礼,请求大臣们想办法救他那被瓦剌人抓走的皇帝大哥。
既有君臣之礼,又有手足情深,这一番做为,是群臣惶恐,太后伤怀。
忽然间得到了提示,完成了系统成就,只是现在朱祁钰来不及看系统的奖励。
于谦看着朱祁钰这番行为,不禁对于监国的朱祁钰高看了一眼。
其实在土木堡事件之前于谦和朱祁钰并不相熟悉,于谦本就不擅长走门串巷,更没心思和藩王交往,所以几乎只是知道有这么位闲散不显眼的藩王,见过几次面这样的关系。
但是朱祁钰监国之后,于谦对于这位藩王的印象改观非常大,虽然看起来权威不足,能力不算太强,但是他毕竟还年轻,临危受命,这样的表现已经非常好了,和朱祁镇一比,那可谓就是遥遥领先了。
说句大不敬的话,于谦打心底里认为,朱祁钰当皇帝肯定比朱祁镇要好。
朱祁钰此时要全力营救朱祁镇,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还不等众人回话,就又问询:“礼部,之前送了礼物过去,瓦剌人是怎么说的?陛下的情况如何?”
时任礼部尚书的胡濙须发皆白,年逾古稀,他走出来,说话的速度较慢:“殿下,礼部之前派出去的使者赠送了礼物要换回陛下,也先收了礼物让使臣见了一面陛下,陛下衣不蔽体,披头散发,也先以此要挟要求我们增加礼物。”
听到自己儿子的惨状,孙太后难免伤怀。
朱祁钰踱步而走,一掌拍在了椅子上,怒不可遏的说:“边族蛮夷竟敢侮辱陛下!”
好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朱祁镇这个皇帝在瓦剌军营里面被侮辱了,胡濙仅仅用了两个词,衣不蔽体,披头散发,朱祁钰却激愤恼怒的骂瓦剌人侮辱皇帝,至于到底怎么侮辱的,大臣们自己会发散思维去想的。
再传到民间,那野史具体会传成什么样不清楚,但是一定够野。
愤怒之后,朱祁钰又长叹一口气:“瓦剌人是无耻之徒,但是我们一定得救陛下,他们要什么条件才肯放陛下?”
胡濙这般的老臣说到瓦剌人的要求的时候,也是言语有些顿挫。
“瓦剌人,要……要九龙蟒龙缎,还要天子衮服,十二旒冕冠,另刻玉玺金印上书【瓦剌皇帝】还要皇太子为质子入瓦剌大帐十年。”
“荒唐!!”
听到瓦剌人的要求,孙太后自己率先喊了一声,瓦剌人这还是要骑在大明的头上当主人了,这要的东西都够他登基的了,真要给了,大明不就成了瓦剌的属国了。
大臣们纷纷摇头叹息,瓦剌人现在定然是满天要价的,等着大明坐地还钱。
此时朱祁钰对着孙太后的方向说:“母后,其余条件不可答应,有违祖宗尊严,太祖皇帝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我等决不能向胡虏低头,至于最后一条。”
说这话的朱祁钰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儿臣愿意以监国藩王之身份前去瓦剌帐中换回陛下。”
“不可!”
“不行!”
“万万不可。”
朝堂上于谦和王直还有胡濙的声音陡然响起,朱祁钰回过身,表情无奈,但是内心欣喜。
没阻止的不一定是奸臣,但是迫不及待阻止的肯定是忠臣。
于谦忙说:“瓦剌人狡诈无信,若是让郕王殿下身陷敌营,换不回陛下,郕王陛下也被抓怎么办,万万不可啊。”
朱祁钰痛心疾首的说:“可是难道看着陛下在敌营受辱而什么都不做吗?于谦你妄言!”
虽然嘴上训斥着于谦,心里可念叨着于谦千万别小心眼啊,我这都是在立人设而已。
王直接过话:“殿下,太后娘娘,瓦剌人在和谈中并无诚意,还请明鉴。”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瓦剌人没诚意,朱祁钰这般作为只是笼络人心的小手段而已。
他这时候若不想救,孙太后还有一堆朱祁镇的臣子会不满,他可还没登上皇位呢。
他想救,那至少在礼法上找不到错漏之处,他想救的越狠,现在地位就越稳。
至于怕不怕说真的救回来了?
换位思考,我是瓦剌人,现在要我放人,绝无可能。
皇帝在手上,大明军队打也不敢打,动也不敢动,他们军队都逼近京师了,皇帝还回去那就是一场大决战,大明军队将毫无顾忌。
孙太后见众人的态度,她已非常头疼,无意争吵,起身说:“后面的事情,郕王决定即可,本宫心焦乏累了。”
“恭送太后娘娘。”
孙太后走后,朱祁钰看向了诸位大臣:“诸公还有何事启奏?”
于谦上前:“陛下,京师守备军队不足,若是瓦剌骑兵真的兵临城下,恐难抵挡。”
“卿,可有解决方案?”
“请郕王殿下下令募兵,再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划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
朱祁钰一听就明白了,饱和式救援。
先募兵再等增援,招到多少算多少,但是这个费钱且效果不一定好。
此时距离京师最近的军队应该是顺天府附近的运粮兵,运粮兵叫兵,但是战斗力不足,此时可以顶人数,而且顺带将粮食运到京城以备不时之需。
再次之是山东的备倭军,这是精兵强将,也是最大的保障,但是十几万的军队要全部拉过来,又不是过家家,速度不一定够快,再远是各地的备操军。
但是这些年来各地的卫所武备松弛,真的能赶过来的不知道有多少,于谦的意思那就先都叫上。
这是让瓦剌人知道大明朝廷守卫京师的决心,也是让京师内的百姓有底气,不至于人心惶惶。
“好!兵部尚书何在?”
众人沉默,王直说:“殿下,兵部尚书邝埜随陛下出征在土木堡一战中已经身陨了。”
土木堡一事,死了二十万精兵,也死了半个朝堂的大员,英国公老将军张辅晚节不保、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首辅曹鼐、内阁学士张益等五十余人皆死。
朱祁镇带出去的可都是朝堂上正当用的重臣,这对于朝堂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朱祁钰闻言说:“时瓦剌骑兵逼近,兵部尚书总领军务,不能空缺,于谦,从今日起你暂领兵书尚书职,统领京城防务。”
“是,殿下。”
打仗的时候最容易被提拔的,众人对于于谦被提拔也没任何意见,不知不觉间于谦已经成为了兵部的主心骨了。
朱祁钰吩咐完最重要的事情后,看向了吏部尚书王直:“王直,退朝后,内阁诸位文渊阁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