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百万联军攻秦

咸阳宫大殿内,青铜灯盏中的烛火摇曳不定,映照得满朝文武的面容忽明忽暗。

李安澜站在殿中,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有质疑,有不屑,更多的是深深的忧虑。

“眼下五国合纵,总计有战兵三十万。”

“若是算上各国的民夫,辅兵,则总兵力约在一百二十万到一百三十万之间。”

“函谷关虽险,但若联军分兵绕道,恐难以抵挡。”

“敢问太傅大人有何退敌良策?”

看到昌平君一系官员出来刁难自己,李安澜对此毫不意外。

他和昌平君之间,是你死我活的路线之争,不被昌平君使绊子才是见鬼了。

实际上,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是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因为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强盛,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在长平之战后,秦国不断东扩,威胁到东方六国的生存,尤其是韩、魏、赵等国首当其冲。

自从当年的纵横家苏秦组织了合纵之后,合纵就成为了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策略,旨在通过联合六国的力量遏制秦国的扩张。

而前几年吕不韦命令秦军连续攻占魏国的卷、衍、酸枣等地,进一步压缩了东方六国的生存空间。

于是六国感受到秦国的威胁日益加剧,决定再次联合抗秦。

这才有了现在的百万大军围攻秦国的事情。

当然,各国之间因为国力强弱,距离远近出兵不同,也很正常。

赵国:七万兵力,主将为名将庞煖。

楚国:十万兵力,主将项燕。

魏国:七万兵力,主将信陵君魏无忌。

韩国:三万兵力,主将血衣侯白亦非。

燕国:三万兵力,主将太子丹。

齐国:未参与此次合纵(齐国采取中立政策)。

不过这三十万人都是战兵,加上辅兵和民夫确实有百万之多,非常难对付。

但是这难不倒李安澜。

沉吟了片刻,李安澜开口道:“那我秦国实力如何?”

老将军蒙骜出来解释道:“眼下我秦国有战兵十五万,算上辅兵和民夫勉强到六十万,不足联军总数的一半。正面硬拼,肯定是打不过的。所以只能在函谷关、武关等险要之地设防,准备迎击联军。”

李安澜微微点头,对他的说法表示认可。

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李安澜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后最大的考验。

作为秦国太傅,他必须为这个国家,找到一条生路。

“臣有一计。”李安澜上前一步,声音清朗。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在他身上。

李安澜能感觉到政哥的目光格外灼热,那是一种混合着期待与信任的目光。

“五国虽合纵,但其心各异。”李安澜环视群臣,“燕国地处偏远,与秦并无直接利害冲突;韩国弱小,早已对秦心生畏惧;魏国虽强,但其主优柔寡断。若能分化瓦解,此战可解。”

大殿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李安澜看到吕不韦微微皱眉,而蒙骜则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敢问太傅,具体如何实施?”政哥开口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李安澜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缓缓展开:“其一,可派使者出使燕国。燕国与秦国并不接壤,打败秦国,能取得的好处是很小的。相反的,一旦赵国强大起来,燕国就要倒大霉!考虑到燕国和赵国的敌对关系,若能说服燕王退出联盟,可断联军一臂。”

“其二,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往韩国,晓以利害。韩国地处要冲,若与秦为敌,必首当其冲。韩国本就弱小,加之韩王安此人颇为胆小无能,必生退意。”

“其三,魏国虽强,但是魏王优柔寡断,而且猜忌自己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可派密使携重金贿赂魏国权臣,散播魏无忌准备造反的谣言。魏王向来猜忌信陵君,对症下药,可退魏军。”

“其四,在长平之战之后,秦赵的关系是非常差的,我们恐怕只能派遣使者去和谈,当然,这不是真和谈,而是要尽可能的给我们备战和瓦解合纵联盟争取时间。”

“其五,楚军是最难对付的一个。楚王和春申君黄歇的交情太深,几乎无法离间,而且他们还非常信任项燕,加上项燕自己很有能力,这是我们秦国将要面对的最强对手,没有之一。”

“不过,昌平君和昌文君不是楚王的儿子吗?我看可以派遣他们出使楚国,看看能不能和楚王和谈。楚王再怎么仇恨我们秦国,也不至于非要杀死自己的儿子吧?”

李安澜说完,大殿中一片寂静。

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也能感受到政哥灼热的目光。

听到李安澜的话,相国吕不韦意味深长的看了昌平君和昌文君等人一眼。

如此似笑非笑的表情,这让昌平君和昌文君等人顿时冷汗直流。

他们现在的处境,确实太尴尬了。

他们的父亲(楚王)派兵攻打秦国,他们作为楚国王室可能的继承人,如今又是秦国朝堂上的重臣,属实不好处理。

“哼。”吕不韦冷哼了一声,随后站出来道:“大王,臣以为,太傅此计可行。”

“燕国和我秦国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韩国弱小,都是有可能被劝退。”

“唯一值得忧虑的,便是魏国。”

“这次五国合纵伐秦,魏国出兵甚多,已经不亚于楚国!”

“如果能劝退魏国,那么楚国和赵国联合起来也难以取胜。”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敌军确实拥有更大的优势。”

“所以,能否劝退魏国,就是能不能挫败这次合纵的关键!”

“当年鬼谷派纵横天下,创建了合纵与连横。”

“如今鬼谷派传人盖聂先生正在我秦国,以他对于合纵连横的理解,想必劝说魏王退兵不是难事。”

“不如就请盖聂先生去一趟魏国,利用魏王和信陵君之间的矛盾,让魏王退出这次合纵!”

“至于楚国方面,昌平君和昌文君兄弟,确实是出使楚国最好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