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许多疾病的发生是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即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影响的医学观,也就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关怀体现在给患者提供方便、有效、满意、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对患者的需求、权利及价值的关注和关心,既在生活上照顾患者,也在治疗康复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康复、器官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等专业指导,能够使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推动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200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出版了《国际结核病关怀标准》(以下简称《关怀标准》),2009 年、2014 年更新出版了第2 版、第3 版。《关怀标准》提出,规范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对结核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管理,减少社会对患者的歧视,增加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的认识。对结核病患者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医疗卫生人员为患者的诊疗服务上,还包含为患者提供精神的、心理的支持。《关怀标准》对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治疗和管理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是全球30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9 年,中国的结核病死亡率首次降至30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末位。然而,全国结核病防治水平和诊疗服务质量发展不平衡,部分医疗卫生人员对结核病防治策略认识不足,结核病检查、诊断不规范,抗结核治疗不合理,肺结核患者的管理不完善。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缺乏对结核病的诊疗经验,在结核病的预防性治疗、不良反应的处理等问题上存在种种问题,造成肺结核患者漏诊漏报、诊疗延误或失败。不仅使肺结核患者得不到早期的发现和治疗,恢复劳动生产力,甚至会造成结核病的不断传播。

当前,全面提升各级结核病诊疗服务水平,提高结核病患者诊疗服务质量,实施贯穿“诊”“防”“治”“管”“教”全过程和全流程的患者关怀,是我国结核病防治、诊疗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此,根据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需要,结合国际结核病关怀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国内结核病防治、临床和社区等方面的专家们,编写了2020 年版《中国结核病患者关怀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涵盖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结核病患者关怀支持体系;患者诊断及治疗关怀;结核病患者心理支持;结核病营养支持;结核病健康教育;结核病社区关怀等。《手册》可作为各级结核病防治、临床医务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具书和培训教材。希望《手册》的出版,能够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规范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及管理,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手册》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强生战略合作伙伴项目之结核病患者关怀项目”和多位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团队的支持,但是囿于编者的业务水平,加之时间仓促,诚恳地希望各位读者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不断完善和提高,也能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

本书编委会

2021 年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