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之路·卫生卷:健康中国
- 中国编辑学会组编
- 803字
- 2025-03-15 06:06:26
(四)药品研制与生物医学工程取得较大进步
1978年6月7日,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建议成立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的报告》,宣告医药行业开始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随后,我国药品研制领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虽然仿制药占据主流,但是中国医药科技工作者依然在药品研发的道路上不断拼搏。1979年,原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等三家单位发明了疗效好、毒性小的广谱抗肿瘤抗生素——平阳霉素。198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六家单位完成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之后,又进行了五次重复合成实验,全部获得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运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药品改革是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09年8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9部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个人自付比例,用经济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首先使用基本药物。目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建立,实现药品统一目录、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标识,统筹推进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综合试点。
随着原国家医药管理局的组建,医疗器械产业开始走上生产技术质量集中统一管理的道路。1987年,《关于加速发展医疗器械工业的请示》和《关于发展医疗器械工业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提出:医疗器械产业的全社会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打破系统和部门界限,为医疗器械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1989年12月,中国第一台磁共振成像系统正式在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着手建立能与国外医疗器械产品主要生产国家相通的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督管理制度。1996年,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组织机构体系设置。1997年,国内首台CT机问世。2000年,国务院颁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初步建立了以上市前审批、对生产企业监管及上市后监督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