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之路·卫生卷:健康中国
- 中国编辑学会组编
- 573字
- 2025-03-15 06:06:27
(一)人均期望寿命、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一系列指标越来越好
建党100年来,人均预期寿命大幅增加。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增长至2019年的77.3岁,增长了一倍多。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世界排名从1960年的第134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52位。健康预期寿命是指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据2018年5月最新出版的《世界卫生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婴儿出生时的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居世界第37位,首次超越美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行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开展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妇幼健康脱贫攻坚,一系列举措推动我国妇幼健康事业进入新时代。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 500/10万降至2019年的17.8/10万。2015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世界排名从1990年的第85位上升至第66位。新生儿死亡率显著下降,从1989年的29.5‰下降至2019年的3.9‰,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水平。婴儿死亡率也逐年快速下降,《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我国婴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至5.6‰。2000年9月,联合国总部将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列为千年发展目标,要求1990—2015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2/3。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117.2‰下降至2019年的8.4‰,不仅如期达到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目标,还于2007年提前8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