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建议:专业版
- 于康主编
- 5004字
- 2025-03-15 08:18:46
二、合理营养对肿瘤预防的重要意义
(一)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迅速增长。根据最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CAN 2020)数据显示,2020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 292 789例,死亡9 958 133例,世界卫生组织(WHO 2021)报告的非传染性慢性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死因构成数据中,癌症占NCD死亡的28%,癌症成为位列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人类的第二大死因。中国2016年新发癌症病例406.4万。因此,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
尽管肿瘤早期筛查不断普及,同时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及全球在肿瘤临床治疗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某些肿瘤的死亡率大大降低,甚至有的(如鼻咽癌)可以完全治愈,但是,另外一些肿瘤,如肺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由于起病隐匿,恶性度极高,其死亡率仍然非常高,因此癌症仍然是全球,尤其是我国最重要的疾病负担之一。因此,预防肿瘤的发生,降低肿瘤的发病率是减少肿瘤疾病负担、保障民众健康的重要举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ICR)发布了关于生活方式和癌症预防专业报告《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全球视角(第三版)》,该报告指出,大约30%~40%的癌症病例可以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与身体活动,保持健康的体重以及避免烟草等措施加以预防,而WHO也指出,四成的癌症死亡归因于不良的膳食和生活方式,仅改善膳食营养就可减少10%的癌症死亡。因此,合理营养与膳食不仅是预防癌症的基石,也是减少癌症死亡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二)膳食营养与癌症
观察性流行病学证据提供了膳食、营养与肿瘤具有一定的关系证据。1914年,Peyton Rous观察到限制膳食可延缓小鼠肿瘤的发生与转移;20世纪30~40年代,保险公司积累的统计数据显示,肥胖与各器官系统癌症的死亡之间存在关联。因此,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饮食与癌症的关系的研究开始得到关注。
癌症形成的机制复杂,是遗传、环境、精神心理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营养是维持健康和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不合理的营养可以影响肿瘤发生的启动、促进以及进展的任一阶段,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1.能量
当能量摄入量大于能量消耗时,过多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体内,引起超重和肥胖。体内脂肪过多与多种癌症,如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2.蛋白质
蛋白质摄入过高和过低都会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蛋白质摄入不足,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消化道黏膜萎缩,可增加食管癌和胃癌的风险;而蛋白质摄入量过多,尤其是动物蛋白摄入过量,会增加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的风险。
3.脂肪
大量的研究证实,脂肪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动物性来源的脂肪摄入越多,多种癌症,如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生风险越高。这是因为脂肪摄入高,不仅引起肥胖,而且还会导致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4.碳水化合物
淀粉摄入高的人群,一般会伴随蛋白质的摄入量低,胃癌和食管癌发病率较高,而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内容物,吸附、稀释致癌物质并加快其排泄,因此可以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5.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虽然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但在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维生素缺乏和过量均会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维生素预防癌症是肿瘤化学预防的重要内容,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证据。食物来源的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身体正常细胞的攻击,被许多研究证明具有预防癌症发生的作用;维生素D和叶酸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凋亡来降低癌症发病。
6.矿物质
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充足钙摄入可预防结直肠癌;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功能,因此对预防癌症的作用比较确定;锌缺乏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过量会影响硒吸收,因此都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铁摄入过量增加肠癌和肝癌的风险;高钠(盐)会损伤胃黏膜,导致糜烂和充血等病变,并增加其癌变风险。
7.植物化学物
植物化学物是普遍存在于各色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化学物质,包括花青素、番茄红素、有机硫化物、白藜芦醇以及植物固醇等,它们不仅赋予植物性食物特殊的色香味,而且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调节免疫及稳定内环境等,明显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
然而,高剂量的β-胡萝卜素补充剂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维生素E补充剂也可能增加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长期摄入高剂量叶酸补充剂也促进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发病。因此,通过食物获得的维生素是有效和安全的营养素来源。
(三)食物对肿瘤预防的作用
如前所述,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食物中既存在许多抗癌的成分,也可能存在致癌成分或其前体,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有保护作用或者致癌作用。
1.谷薯类
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蠕动,增加排便,起到稀释和减少肠内毒素的作用,来自国内外较多的研究证据都支持全谷物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也有研究表明全谷物摄入有可能预防食管癌。此外,增加全谷物可控制体重,因此对降低肥胖相关的癌症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薯类食物对癌症的预防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精制谷物的摄入量则会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
2.蔬菜和水果
蔬菜是食物中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重要来源,而且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多种植物化学物和钾、钙和镁等元素,增加蔬菜摄入总量可降低食管癌以及结直肠癌的风险,而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西蓝花、芥菜、花椰菜、卷心菜)含有较多的硫代葡萄糖苷,对癌症预防具有潜在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肺癌、胃癌以及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3.动物性食物
畜禽类、鱼类和蛋类等动物性食物是人体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1)畜禽类
畜肉又叫红肉,主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等,有充足的证据支持高消费量的红肉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一方面是因为红肉在高温烹饪时,容易形成杂环胺和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另一方面红肉中丰富的血红素铁在体内可产生自由基,损伤DNA和诱导氧化应激,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此外,红肉的脂肪和能量密度高,会导致超重和肥胖,因而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除了结直肠癌外,红肉也可能增加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以及肝癌的发病风险。
但禽肉不同,禽肉是白肉,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据表明禽肉与癌症的发病有明确的关系。
(2)鱼类
鱼类尤其是海鱼含有丰富的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不仅调节雌激素代谢,而且具有减缓炎症和氧化应激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鱼类摄入可能降低肝癌、结直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3)蛋类
除了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外,鸡蛋还提供丰富的卵磷脂、胆碱、卵黏蛋白、类胡萝卜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但是,大量摄入鸡蛋可能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鸡蛋摄入与其他癌症的关系尚不明确。
(4)加工肉制品
肉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一方面由于高温烧、烤,熏制过程会增加加工肉制品中杂环胺和多环芳烃等致癌物的形成,另一方面,肉制品在腌制的过程中,促进N-亚硝基化合物的内源性形成因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同时,加工肉制品本身也是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和亚硝酸盐的来源,因此,加工肉制品不仅会明显增加结直肠癌和胃癌的风险,也与鼻咽癌、食管癌、肺癌和胰腺癌等癌症的发病有关。
4.乳及乳制品
乳及乳制品不仅是人类优质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同时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维生素B12、生长因子和激素。乳及乳制品,特别是低脂乳的摄入可降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虽然牛奶及其制品在推荐摄入范围内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无关,但摄入大量的乳及乳制品会增加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酸奶可以促进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在降低胃癌发病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
5.大豆与坚果
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可降低乳腺癌和胃癌的发病风险;适量摄入坚果可以降低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6.其他食物
咖啡可降低肝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茶,尤其是绿茶可降低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的风险;含(果)糖饮料增加胰腺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风险;盐腌及过咸的食物本身不致癌,但可损伤胃黏膜,从而增加胃癌风险;长期饮酒也可增加多种癌症如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以及乳腺癌的风险,因此建议尽量少喝或者不喝酒精饮料。
(四)膳食模式与肿瘤预防
前面的论述侧重于单个营养素和单个食物对癌症的预防作用,但是,各个营养素、每种食物之间都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人的膳食是由多种食物组合而成,因此,应该从整体的膳食模式来评价营养、食物与肿瘤预防的关系。
1.健康膳食模式
采用不同指南或建议来建立膳食质量指数,用以描述健康膳食模式。这些膳食指数越高,表明越遵循或越符合相关的指南或建议。公认膳食质量指数包括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癌症预防指南评分、健康饮食指数(healthy eating index, HEI)、修正的地中海膳食评分和WCRF/AICR评分。遵循健康的膳食模式,可以降低各种癌症的发病风险。
2.东方膳食模式(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
其特点是“三低一高”:低能量,低蛋白质,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谷类、蔬果、大豆等植物性食物比例较高,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
3.西方膳食模式(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
优质蛋白质的占有比高,该膳食能量高,含有大量的添加糖、肉类和脂肪,引起超重和肥胖,因而增加相关癌症的风险。
4.地中海膳食模式
富含水果和蔬菜,适量的肉类和乳制品,一些鱼和少量低度酒,以及丰富的未精炼橄榄油。地中海膳食模式能有效控制体重,进而在预防相关癌症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5.日本传统膳食模式
动、植物食物的消费量较平衡,以少油、少盐、高海产品摄入为特点,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基本符合营养要求,是公认的健康膳食模式之一,对结直肠癌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6.素食模式
素食模式是指不包括动物性食物的膳食模式,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可以预防全癌症的发生风险。素食预防癌症发生可能与其增加更多有益成分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以及素食者普遍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关。
(五)食物、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发布了关于生活方式和癌症预防专业报告《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全球视角(第3版)》。该报告专家小组依据全球最新的研究证据,提出以下10条预防癌症建议:
1.保持健康体重
控制体重。按WHO标准使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在18.5~24.9kg/m2,或者腰围不应超过90cm(男性)/80cm(女性)。而且尽量让体重接近健康体重范围的最低值,避免成年后体重增加。
2.积极参加运动
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45~60分钟,对于5~17岁人群,则建议每日中到高强度活动累计达60分钟;减少静坐时间。
3.多吃全谷、蔬菜、水果和豆类
每日至少从食物摄入30g膳食纤维、5种或以上非淀粉蔬菜和水果。
4.限制快餐类食物和其他富含糖、淀粉、脂肪的食物。
5.限制食用红肉和其他加工肉类,每周吃红肉不超过500g。
6.限制含糖饮料
为了满足机体对水分的需求,最好饮用水、茶或不加糖的咖啡。
7.限制饮酒,最好不喝酒。
8.不推荐吃各类膳食补充剂
机体的营养需求应该从每日膳食中获取而非膳食补充剂,但对于备孕妇女应该补充铁和叶酸,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补充维生素D。
9.尽可能母乳喂养
在婴儿最初6个月内给予纯母乳喂养,并持续到2岁甚至更久。
10.癌症幸存者应该遵从上述癌症预防建议。
(朱惠莲,房爱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参考文献
[1]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 2018, 68(6):394-424.
[2]GBD 2015 Risk Factors Collaborators.GBD 2015 Risk Factors Collaborators.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79 behavioural,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and metabolic risks or clusters of risks, 1990-2015: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J].Lancet, 2016, 388(10053):1659-1724.
[3]中国营养学会.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葛可佑,杨月欣.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5]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6]于康,石汉平.肿瘤患者必备营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7]Yang G, Wang Y, Zeng Y.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 1990-2010:fi 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 2013,381(9882):1987-2015.
[8]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Lancet, 2019, 393(10184):1958-1972.
[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2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