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程序中的初始年龄是如何设计的

为什么有些疫苗孩子一出生就要打,有些疫苗却可以延后,甚至可以等到孩子入托、入园后再打呢?这主要与疾病的流行状态以及病原体感染后的预后有关。以乙肝疫苗举例,尽管乙型肝炎的水平传播率要高于垂直传播(母婴传播),但新生儿一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95%会转变为慢性感染,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成年后更容易发生肝硬化、肝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转为慢性感染的比例也会逐步下降。在成年人中,只有不到5%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会转为慢性感染。因此,将新生儿作为乙肝疫苗接种的起始年龄是消除乙型肝炎最重要的策略。但并不是所有的疫苗都适合于新生儿接种。例如甲型肝炎疫苗,由于大部分新生儿都可以获得母传抗体,如果一出生就打,反而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往往建议在孩子1周岁以后,待母传抗体已逐渐消失时,再接种甲型肝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