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腹泻
腹泻是指频繁的排稀便或水样便。腹泻按发病时间分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
一、常见病因
(一)急性腹泻
1.急性胃肠炎
通常是感染性的,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也有患者是因为不恰当使用抗生素,或者是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暴饮暴食)所导致。
2.食物中毒
吃了毒蘑菇、河豚,或者误食砷、磷、铅、汞等化学物品。
(二)慢性腹泻
腹泻超过2个月,常见于慢性肠道感染、肠道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二、常见病因的识别(表1-3-1)
表1-3-1 腹泻常见病因的识别

三、诊断要点
(一)病史询问要点
1.基本情况
饮食史、职业史、既往史,本次起病的缓急情况、诱因、病程长短。
2.大便的性状
脓血样大便,见于细菌性痢疾;豆瓣酱样大便,见于阿米巴痢疾;水样大便,见于急性胃肠炎;米泔水样大便,见于霍乱;白色黏冻样大便,见于食物中毒及慢性结肠炎;大便中带有黏液而无异常发现者,见于肠易激综合征。
3.伴随症状
有无发热、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痛、消瘦、皮疹、关节酸痛等。
(二)体格检查要点
1.详细检查腹部
有无压痛、肿块,肝脾有无肿大等;左下腹压痛,多见于细菌性痢疾;右下腹压痛多见于阿米巴痢疾与肠结核等;如果触及肿块,应考虑肿瘤可能;肝脾大,应考虑血吸虫病可能。
2.注意查看患者全身状况
特别是注意有没有皮肤干皱发冷、眼窝凹陷、口渴、少尿或无尿等脱水现象。
3.肛门指诊
对疑似有直肠癌变的患者,须进行肛门指诊。
(三)必要的辅助检查
根据医疗单位条件、患者病情进行选择,常规可采取以下检查。
1.大便检查
粪便常规(显微镜下检查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寄生虫等)、隐血试验、粪便培养、病原学检测(如艰难梭菌毒素、寄生虫及虫卵)等。
2.血常规和血生化
血常规和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常可提示是否存在感染、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营养状态。
(四)诊断提示
1.腹泻伴发热
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等。
2.腹泻伴里急后重
提示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如细菌性痢疾、直肠炎、直肠肿瘤等。
3.腹泻伴明显消瘦
提示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如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4.腹泻伴皮疹或皮下出血
多见于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癜。
5.腹泻伴腹部包块
多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及血吸虫病性肉芽肿。
6.腹泻伴重度失水
常见于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四、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休息
适当减少活动,直到腹泻缓解。
2.饮食
适当减少进食,让肠道得到休息,饮食清淡,禁止食用辛辣、油炸、刺激的食物,补充水分。
(二)治疗药物
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在明确诊断前,应慎重使用止泻药物等,以免延误病情。
1.止泻药
常用蒙脱石散和复方黄连素片;可配合使用口服补液盐以防止电解质失衡。
2.抗生素
除非确定为病原体感染,否则原则上不使用抗生素。
五、转诊原则
1.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的患者。
2.明显消瘦怀疑肿瘤的患者。
3.肠道肿瘤需要手术的患者。
4.严重的肠道感染如霍乱等。
5.腹泻原因不明,需要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