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我公孙瓒要得冀州啦!
- 刘协:待朕看看尔等的下场!
- 秋郢
- 2146字
- 2025-04-04 18:00:10
“明公用人之际,仲坚回去,难道没有掾属之职么?”田畴指了指自己的脸,“再者,我前时侥幸列名表章,近来颇有一些关注。若突然离开,恐怕会引起注意,影响到公子的安排。”
这句话让刘和有了决定:“既如此,就烦请仲坚回返幽州。”
说着,他让鲜于银取下腰间盛放半通印的印囊,把囊布翻转过来,回内室取了笔墨,写下天子的那两句口谕。
写完烘干墨渍后,依然回复成印囊模样,吩咐鲜于银务必亲自带到父亲刘虞手中。
鲜于银凛然领命。
“还有一事。仲坚动身之后,我即往南阳一行,与后将军袁公路同出武关,助天子脱离贼臣。此为公事,仲坚请告知大司马,务必遣精骑五千来南阳襄助。”
“子泰……可入住我家中,代我主持家务;我离去的那阵,烦子泰代为周旋一二,事后可择机前来南阳寻我。”
刘和本想让田畴一同前往南阳,助画方略。但正如田畴所言,他最近颇有一些关注,据说连王允也有意征辟他入司徒府。
这种情况下,只好暂时让他留在长安,处理些善后事宜。
与他相比,刘和一向深居简出,能认出的人不多;最近又解除了人质的身份,身边少了监控,离开甚至更容易些。
……,……
幽州广阳郡蓟县,先汉时曾为燕国国都。汉武帝时,燕王刘定国犯法伏诛,除国为郡,此后遂专为幽州刺史治所。
大司马、幽州牧刘虞,即居于蓟县。
这日他收到大司马长史、降虏中郎将公孙瓒的文书,声称冀州渤海郡、河间国一带,似有黄巾死灰复燃,请命率军前往镇压,以防黄巾贼大起,威胁幽州。
冀州渤海郡、河间国,与幽州的涿郡接壤。若果真有黄巾贼复起,以其历来流转为寇的习性,跨州祸害涿郡是必然的事情。
汉家制度,地方长吏不得擅自离开治所。如去年长沙太守孙坚,纵跨州中数郡前至南阳,还擅杀刺史、太守,可谓骇人听闻。
其虽名为讨董,但在许多士人看来,和谋反并无太大区别。
然而刘虞是大司马,有跨州调兵、驻军之权;公孙瓒为降虏中郎将,若有上命,亦可跨州出兵平叛或镇抚。
无论是从事由,还是从制度上,公孙瓒这封文书都很合理,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地方。
他当即召来府中属吏,一同商讨这件事情。
有东曹掾、右北平人魏攸,负责监察诸部中郎将、校尉等,向刘虞说道:
“公孙长史辖下的右北平、辽西二郡中,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前年曾围困公孙长史两百多日,最为其所痛恨。去年他向明公投诚,不久即去世,其子楼班尚幼,很快向北迁徙以躲避公孙长史的报复;”
“右北平的乌桓大人乌延,独力面对公孙长史的讨伐,麾下仅剩八百余落,正欲避往上谷郡广宁一带,往依大司马府司马、护乌桓校尉邢举。”
“如今在公孙长史的周围,已经没有了什么对手。属下认为,他这是静极思动,想另找地方继续建功。”
“我亦作如此想,”刘虞微微颔首,“伯珪说渤海郡、河间国有黄巾死灰复燃,我是不太相信的。然河间国乃天子亲藩,先孝桓皇帝、孝灵皇帝,俱出河间国一脉。若果真有黄巾起事,覆灭宗亲,则我百死莫赎矣。”
他这并非杞人忧天。数年之前,黄巾大起的时候,诸王国被黄巾荼毒,安平王续、常山王暠、甘陵王忠、彭城王和、下邳王意等,或死于劫持,或弃国而逃,下场都非常不堪。
“河间国也就罢了,公孙长史怎么打渤海郡的主意呢?”另一位掾属说道,语气中颇有质疑,“渤海太守袁本初公,现统大军于河内。长史贸然率军进驻,哪怕有明公的正式公文,本初公又岂能罢休?一旦起了纷争,必将牵连明公矣!”
毫无疑问,这人必出于袁氏门生故吏之家,才会如此称呼袁绍。
“这倒无须担心,”魏攸说道,“听说公孙长史的军中,有袁太守的信使出入,或许已经达成什么协议。”
刘虞很大度的笑了笑。
他生性仁和,虽然没有参加讨董行动,却也并不介意麾下和讨董联军接触。
“我本打算让伯珪讨伐辽东。其太守公孙度,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荐任,到郡两年,擅杀令、长,任以亲信;又自专威福,夷灭郡中大姓百余家,割据之意明矣。”
“然辽东过于偏远,治所襄平距此千五百里有余,道路亦不通畅。伯珪以辎重筹办转运为难,州中亦拿不出太多,我不好太勉强他。”
“如今他向袁绍靠拢,是为讨董也好,镇抚黄巾也罢,终是为国出力。我意允他前往,辎重自筹,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思索片刻,多有赞同。
魏攸又提醒道:“明公让长史自筹辎重,虽因府库不丰,到底担心他有所埋怨。依属下愚见,可遣贼曹属公孙范为信使,令他传递公文,兼留军中赞助,必可稍解长史心中芥蒂。”
贼曹属公孙范,乃是公孙瓒的从弟。因事关其兄,刘虞这次没有传召他。
这会听魏攸一说,刘虞也从善如流,很快召来公孙范,转其为别部司马,令他带着刚写好的公文,划归到公孙瓒麾下。
公孙范稍加收拾,一路赶往右北平的降虏军中。
降虏中郎将公孙瓒,听到这位从弟的新任命,顿时大喜:“大司马这次可谓知我!此去冀州,身边正需亲信领郡、领兵,叔则来得正当其时!”
“领郡?”公孙范愕然。
领郡即为一郡太守、国相。他由大司马贼曹属转别部司马,官秩由比二百石提升到比三百石,刚换上了通官印。可距离二千石的太守、国相之位,不知还有多少距离。
更何况,从兄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大的权力,居然可以安排太守、国相的任免?
“叔则有所不知,袁本初已与我订盟,约以平分冀州。其东部北部的渤海郡、河间国、安平国、甘陵国,皆归于我之配下。其郡守、国相之位,皆由我指定,袁本初会为我表奏朝廷。”
公孙瓒哈哈一笑:“冀州富饶,虽经黄巾肆虐,四郡国户口仍有近三十万,不下于整个幽州!有此四郡国,我何必再局促于大司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