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雳教授的新书《中国智能投顾的行业发展与监管重塑》即将出版,嘱我写序,这也让我有机会先睹为快。先睹为快的“快”字,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是快乐,二是快看。这两层含义,我都体会到了。

看完之后,浮想联翩。这样说,在别人看来,或许觉得我有些夸张,可我一点儿都不这样认为。

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资料。但金融投资顾问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我是读了这本书才了解到的。

许多年前,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曾经对股市计算机“高频交易”进行过处罚,当然处罚的理由不是直接针对计算机高频交易软件的使用,而是资金流转中出现了违规操作。这是没有问题的。不过那次处罚“猛药”的副作用,是将计算机智能买卖股票的大胆尝试给抑制了。

在金融领域还有一些其他的计算机智能化操作,包括这本书中所写的智能投顾。我认为这是信息化在金融领域发展的必然,其优点很多,例如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对象范围等。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步升高,计算机智能金融服务成为一项重要的解决方案。有人担心“机器淘汰人”,好像当年英国工业革命初期曾经出现过的那样。然而后来的工业发展史已经证明,人非但没有被淘汰,大机器生产反倒给不断增加的人口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如今计算机智能软件等在金融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在投资顾问智能化服务方面的发展,应该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仅依靠“人对人”的投资顾问服务,随着人力成本升高,只有少数高净值人群才能享受得起投资顾问服务。广大民众因为投资额小,付不起咨询费而望而却步。智能化投资顾问服务可以很好地满足广大民众对投资顾问的需求。

由此观之,智能投顾不仅是一项金融产品,还包含着市场伦理道德因素。我国人口众多,为广大顾客提供服务,始终是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职责。特别是对于那些数量多、层次广、投资额小的小客户,智能投顾的意义更加重大。就好比“五一”小长假的高铁网上售票,也是一种智能售票服务。假如今天现实中没有这项服务,那各地高铁站要修建多大面积的售票大厅,要有多少位售票员,各地旅客要排多长的队,才能买到车票?现在的网络智能售票服务不但节省了车站的人力物力,更节省了广大旅客的体力和时间;不仅如此,还节约了大量纸张,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这本书不仅对金融投资顾问行业有意义,更对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有参考价值。书中详尽梳理和比较了境外智能投顾领域的最新做法和有益经验,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开展这方面工作提供借鉴。

例如,我在书中读到这样一个情况,就很有感触,即新加坡智能投顾业务额不仅超过我国香港地区,也超过了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香港学习和教学的时候了解到,那时香港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密度居世界第一,素有“银行多过米铺”的说法。而到如今,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新加坡在智能投顾发展上却后来居上。

智能投顾正在成为无疆界的金融服务行业,并且快速形成高度集中的互联网金融“独角兽”。上述现象给我国的金融中心建设,如上海等金融中心的建设,会带来怎样的启示?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又将如何考虑和应对?……

所以我说的“浮想联翩”,一点儿都不夸张。不过我不能多写了,不好意思再占用大家的时间,还是快看书吧。

吴志攀谨致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原常务副校长
2023年4月30日